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测绘仪器的开发与创新不仅是当前测绘信息化阶段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工程教育认证中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要求。仪器系统综合设计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工科大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本文在明确专业认证中复杂工程问题的基本内涵后,介绍了仪器系统综合训练实验内容的设计方法,并梳理项目设计任务与复杂工程问题间的关系,同时结合课程反馈优化实践课程设置,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为测绘类、仪器类相关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使其符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02.
为研究仿胸鳍推进的机理和流体动力特性及缩小机器鱼与生物原型之间的性能差距,利用浸入边界法数值模拟了做耦合旋转运动胸鳍的非定常绕流问题。详细探讨胸鳍非定常运动的三维尾涡结构演化和推进机理,并开展胸鳍推进性能与尾涡结构的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迎流面在背、腹侧边缘及鳍梢部显著涡旋结构的作用下所出现的低压力区,加之鳍表面和上游来流之间好的垂直度共同造成了在动力划水阶段的高推力;在恢复划水阶段的高升力与背侧边缘涡强度的持续增加,以及因鳍表面倾斜而引起的水动力被分解到竖直方向的比重提升有关;胸鳍尾流场被一个三维双环涡结构所支配;当前的模拟为仿胸鳍推进建立了一个最优的斯特劳哈尔数St范围(在0.55附近),在此之后平均推力仍随St的增大而增加,而推进效率则表现出一个缓慢降低的趋势;当前后拍动与纵倾运动之间的相位差为90度时,胸鳍同时取得最佳的推力和效率。  相似文献   
303.
深海水下机器人主要用于深远海地质、矿物资源和生物调查研究,以及海洋石油工程服务等水下综合作业,能够实现深海近底高精度、长时间的定点取样作业及其他精细化调查。本文结合国内外深海ROV装备和技术发展现状,以新研发的6000米级“海龙III”号ROV搭载“大洋一号”船执行的2018年南海综合海试和48航次为例,从深海试验流程和方法、浅水区功能测试、深水区功能测试、深海观测及取样功能测试等方面,详细阐述了ROV海上试验和应用作业过程,对作业水深、功率配置、水下运动能力、搭载能力等关键性能指标进行了试验验证。经过海上功能测试和试验性应用结果表明,“海龙III”ROV各项性能指标满足设计要求,验证了系统在不同深度、不同地形条件下的观测取样作业能力,创新了深水ROV作业方法手段,分析得出此类装备目前在国内发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结合实际应用提出后期改进计划,以期为深海ROV的海试应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04.
SLAM技术是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实现自主移动的关键,在当下受到广泛关注。提出一种低成本的SLAM实现方法,以Lego机器人为硬件基础,其具有成本低、易获得并可使用多种传感器进行功能拓展的特点,以Le JOS为软件基础,采用包容体系结构控制机器人行为,选择C/S模式组织程序架构,并利用测距法对机器人进行定位,以三角法对障碍物进行定位。在室内环境中进行机器人的移动测试,成功实现机器人在未知环境中自主导航定位,同时在二维坐标系中绘制出栅格地图。  相似文献   
305.
306.
分析国内外无人潜水器的供电方式现状,指出能源是制约自治水下机器人(AUV)续航能力以及作业时间的一个主要因素.简要介绍非接触式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的原理、优点.以及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针对自治水下机器人原有供电方式的局限,提出用感应电能传输技术结合可充电电池对AUV进行供电设计的方法与重点问题,还探讨了非接触充电方式在AUV以及其它领域的应用前景与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307.
舒勰俊  江森汇 《海洋工程》2009,27(1):110-114
简要介绍了2007年6月在美国圣迭戈举行的第26届近海力学与极地工程国际会议海洋工程主题分会的概况,分别从船舶研究与实际运用、水下技术研究与进展、海洋建筑物、水动力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以及海底矿产和能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叙述了国内外海洋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为国内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08.
本文以HYSUB130—4000ROV系统为例介绍了遥控水下机器人的系统结构原理和功能,具体包括甲板控制台、甲板供电单元、提升系统、脐带缆、ROV本体、机械手及工具等各部分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309.
针对高铁轨道设标网测量工程,开发出多测回测角平差系统,使数据的处理完全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10.
基于测量机器人的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TCA2003全站仪)开发的隧道变形自动监测系统的功能特点。分析了系统在南京地铁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情况和精度。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测量效率高,数据传送准确无误,自动测量成果无论在平面或是高程方面都能达到很高的精度。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良好效果,可为同类工程的提供技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