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180篇
大气科学   20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25篇
海洋学   127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1.
自主水下机器人(AUV)对接技术是目前水下机器人的研究热点,精确可靠的AUV的回坞导航是实现对接的关键技术。对于追求轻便的便携式AUV的对接系统,考虑到便携式AUV的搭载能力有限又需要足够的定位精度用于对接,提出了一种基于超短基线(USBL)定位的回坞导航方法,该方法让AUV只需装载电子罗盘和水声应答器就能完成精确的回坞定位。根据导航方法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改进的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其优点是能在处理滞后的USBL数据的同时动态估算海流、更新状态方程以消除海流造成的定位误差。通过湖试和大量仿真实验,验证了定位算法在海流影响下的定位性能。  相似文献   
312.
李力  樊袁东 《海洋工程》2019,37(6):29-38
针对深海采矿机器人"鲲龍500"行走液压系统,建立深海采矿机器人行走液压系统理论模型,分析深海高压和低温环境对油液特性影响,并基于AMESim软件平台,建立深海采矿机器人行走液压系统数值模型,研究了0~6 000 m不同作业深度下的行走液压系统泵和马达的动态特性,以及在6 000 m水深时不同牌号液压油和行走启动特性对其行走性能的影响,对比分析了深海采矿机器人水池行走试验和500 m海底行走试验的行走泵的输出压力与流量曲线与其数值模拟曲线。研究表明,随着超过1 000 m作业水深的增加,深海行走液压系统的动态响应性能和稳定性显著降低,通过减小行走输入电压斜坡斜率和减小控制电压可以提高行走液压系统的稳定性,并通过试验验证了行走液压系统数值建模与仿真的正确性,为深海液压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13.
将气象传感器引入到机器人系统中,自主研发了一种气象要素探测机器人,该机器人基于C8051F120内核,能够实时检测声纳、温度、湿度、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以及机器人自身的位姿,通过对位姿的判断可进一步进行自主导航和环境建模.采用中值滤波和曲线拟合,可以准确计算气象探测机器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314.
正一、引言徕卡图像全站仪TS15i是徕卡公司继第四代高精度智能型全站仪TS30之后推出的带影像功能的新型智能型全站仪。它是一款颇具特色的测量机器人,它将精密机械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影像技术等结合并集成在一起,在  相似文献   
315.
陈铭  冷静 《海洋工程》2020,38(5):156-168
对海底不同作业形式的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进行了分类综述,依据当前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在各方面的应用,将其分为了深海采矿机器人和深海挖沟机器人两大类,并对这两类中的一些性能突出的机器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重点介绍我国第一代、第二代多金属结核采矿机器人,SMD的3个多金属硫化物开采机器人,中科院深海所的富钴结壳规模采样爬行机器人,喷射式挖沟爬行机器人QT2800和机械式挖沟爬行机器人BT2400。并对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的海底复杂行走技术和导航定位技术进行了阐述。行走技术方面,重点介绍Nexans公司的带有铰接式行走腿系统的Spider Dredger,中南大学的铰接履带式采矿机器人和北京矿冶研究总院的复合轮式机器人。导航定位方面,介绍了当前一些在用的深海导航定位技术。最后,对未来深海大型爬行机器人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16.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工程质量的好坏与施工放样大有关联,测量工程与测量仪器也在不断更新,促使施工放样工作越来越简化,精度越来越高。结合某高铁枢纽火车站施工放样项目,详细探讨基于BIM技术的测量机器人智能施工放样的方法。针对异形钢结构钢梁狭窄设站空间受限及钢结构工程施工速度快等问题,阐述了基于测量机器人设站方式及详细的放样方法与步骤,利用移动终端直接在BIM模型上选取放样点,并利用仪器自动追踪功能简化了放样流程。BIM模型与测量机器人的相结合,实现了点位的快速放样,极大的提高了放样效率。  相似文献   
317.
近日,美国刷新日本的“纪录”,研制出一种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机器人的纳米机器人。美国国家安全实验室的工程师称,这种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去完成许多危险的工作,如排除地雷、以及寻找失踪。这部机器人仅重1盎司(约28克),体积为0.25立方英寸(约4立方厘米)。它还拥有一个智慧的“大脑”——KROM处理器,以及灵活的“腿”——皮带传动装置。这种超小型机器人能放置在1角美分硬币或5美分硬币上。  相似文献   
318.
319.
320.
结合CCTV新台址主塔楼施工质量控制要求,介绍了应用测量机器人进行周日变形监测的过程,采用了小波变换技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小波变换对观测数据的误差剔除,高精度测量机器人技术对高层钢结构倾斜建筑周日变形规律的精确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