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25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浅谈酸雨观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工业生产、频繁的交通运输以及居民使用的炉灶,不断向空中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各种尘埃等,其中二氧化硫是最长见的、含量最高的污染物质.大气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在空气中氧化剂的作用下,溶解于水汽中,以雨、雪等形式下落到地面,当雨、雪等大气降水的PH(酸碱度)值小于5.6时,即成为酸雨.  相似文献   
142.
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成因及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黑龙江省7个酸雨观测站酸雨观测资料(4个站时间序列1991~2006年,3个站时间序列2005~2006年),分析了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强度和降水电导率,并讨论了酸雨成因及其影响。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以龙风山最高,加格达齐和虎林次之,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漠河最低;秋季酸雨强度以龙凤山最强,其次是虎林和漠河,哈尔滨、佳木斯、嫩江和加格达齐较低。黑龙江省2006年秋季酸雨发生频率哈尔滨和龙凤山高于历史同期,佳木斯和嫩江低于历史同期。总体上大气环境较好,污染程度略轻。  相似文献   
143.
开展全省酸雨监测分析业务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陕西气象部门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酸雨观测站有15个,初步具备了开展酸雨监测分析业务的条件,2007年4月开始发布全省酸雨监测公报。一项新业务的开展,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本文将近期学习中遇到的重要概念、问题、酸雨监测的初步结果和一些想法整理出来,与相关的业务和业务管理人员讨论。  相似文献   
144.
乌鲁木齐市酸雨特征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乌鲁木齐市1991—2007年降水pH值、K值(电导率)以及相关的天气气候资料的处理,分析了酸雨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pH平均值有逐年降低的趋势;从2000年开始K平均值呈下降趋势;降水pH平均值和K平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供暖对pH平均值和K平均值造成很大的影响,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5.
吉林省酸雨历史资料的整理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长春与四平2个气象站从1992年1月开始进行酸雨观测工作,已积累了每场降水的pH值和电导率等大量资料。所获得的酸雨资料基本反映了吉林省中部酸雨时空分布特征。文中简要介绍了资料整理与检验及建立省级酸雨历史资料数据库的方法,对吉林省中部酸雨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6.
论能源开发利用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球性环境问题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而这些问题的产生,均与能源的开采、加工或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能源开发利用对全球气候变化,酸雨和大污染以及海洋污染等重大环境问题的影响,指出:要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涌源开发利用纳入到与环境相协调的轨道,把保护环境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7.
简述了酸雨及酸雨成因,探讨了酸雨对水生生态、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8.
以冬小麦(皖麦68)为研究对象,采用大田及盆栽的培育方式,按照不同浓度将酸雨分为CK(pH5.6)、T1(pH4.0)、T2(p H2.5)三组,探究酸雨对小麦不同生育期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模拟酸雨p H值的减小,小麦净光合速率受到抑制加强。整个小麦生长周期中T2处理下小麦净光合速率较CK处理降幅均显著,其中开花期的降幅达到极显著,而T1处理较CK处理净光合速率虽然有所降低,但不显著。小麦生长期间,中午时段会出现"光合午休"现象,此时会有效抑制小麦的净光合速率。  相似文献   
149.
由酸雨对包气带土样的淋滤试验和浸泡试验资料表明,在岩-水相互作用的初期,硬度主要来自土中易溶盐的溶解和H^+,Na^+对土颗粒表面Ca^2+,Mg^2+,Fe^2+等的交换;在后期,硬度主要来自土中碳酸盐,铝硅酸盐的风化水解。酸雨中的酸度与土壤溶液中的碱度的中和过程,即是水中硬度的形成过程,酸雨的pH值越低,在相同作用时内形成的硬度值越高。SO4^2-,HCO3^-是硬度组分自土中迁出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0.
9号含金石英脉是金硐岔金矿区内最大的金矿脉,分布在老鸦岔背斜轴部附近.金矿石以热液充填-交代组构为主.金呈显微金、超显微金状态赋存,显微金多呈.粒间金、裂隙金、包金.黄铁矿是最主要的载金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