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1篇
  免费   1719篇
  国内免费   2634篇
测绘学   450篇
大气科学   7616篇
地球物理   1012篇
地质学   2319篇
海洋学   754篇
天文学   167篇
综合类   711篇
自然地理   1375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19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65篇
  2020年   308篇
  2019年   341篇
  2018年   228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197篇
  2015年   308篇
  2014年   662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677篇
  2011年   688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786篇
  2007年   676篇
  2006年   646篇
  2005年   699篇
  2004年   662篇
  2003年   615篇
  2002年   505篇
  2001年   481篇
  2000年   388篇
  1999年   276篇
  1998年   318篇
  1997年   268篇
  1996年   279篇
  1995年   249篇
  1994年   209篇
  1993年   181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64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9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当宇宙射线的带电粒子流通过地球大气圈上层时,发生了氧和氮原子的裂变,并形成了^10Be同位素.这个过程的强度不仅与宇宙射线的数量有关,还决定于地球磁场的状态,因为地球磁场的减弱允许大量的带电粒子透入大气圈的深处.  相似文献   
52.
卜文瑞  石学法 《海洋科学》2001,25(11):13-15
生物在大洋多金属结核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早已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Greenslate1974年;Dugolinsky等1977年已注意到生物参与了多金属结核的生长。在大洋铁锰矿床形成过程中 ,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死亡浮游生物在下沉过程中的氧化分解为海底铁锰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是成矿金属元素向海底富集的重要机制。生物的有机分解作用不仅向海底沉积物提供大量的微量金属元素 ,从而改变沉积物及孔隙水中微量元素的组成和浓度 ,而且改变了海底的沉积环境 ,特别是氧化还原环境 [1]。好氧和厌氧细菌的活动营造…  相似文献   
53.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采用HDG-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复原(重建)的热力过程和气-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数据分析表明,当气-水温差从3.0℃变为11.5℃时,水面皮层破坏可导致皮温增量从气-水温差3.0℃时的0.15℃变到11.5℃时的0.45℃,并发现恢复时间与气-水温差呈负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54.
本文对 ISO90 0 1:1994版与 2 0 0 0版质量标准进行了比较 ,阐述了两个版本的共同与差异 ,更加明确突出了新版标准的精华 ,对质量体系文件的改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5.
离子色谱分析在黄土和粉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中存在着大量的碱金属及碱土金属,以往的测试方法多为原子吸收和ICP—MS,离子色谱法在测试黄土样品的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元素含量中应用不多。将黄土地质标准样品进行消解后用离子色谱进行测试,测试效果良好,重复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与推荐值的相对误差小于5%,准确度和精密度符舍相关的质量控制要求。本实验方法测试的离子含量都在仪器响应呈线性的最佳测试范围之内,标准曲线经回归后相关系数均达到0.9999。黄土样品的分析结果与粉尘气溶胶样品的离子分析结果对比表明,此方法对于探讨粉尘起源以及沙尘暴天气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板块碰撞时会聚边缘的地质状况AsahikoTaira在现代地球上,大地构造板块多会聚于深海海沟或碰撞槽内(参见1992冬季/93Oceanus中有关岛弧、深海沟和弧后盆地的讨论),海洋钻探已提供了有关板块碰撞过程方面的主要信息,包括从俯冲板块到仰冲板...  相似文献   
57.
在地壳中除一般的地震外 ,还可能发生其他不那么快速的地震过程。例如 ,在火山附近常记录到相当持续的振动 ,被称之为火山的抖动。2 0 0 0年日本开始起动由安置在全国各地、深度为 2 0 0~ 3 0 0m钻孔中的由 60 0台数字地震仪组成的“Hi 网络”。按仪器的灵敏度及其分布的密度 ,它超过了世界上所有其他类似的网络。“Hi 网络”记录到发生在南海俯冲区范围内地壳下层延续数分钟至数星期的振动。日本地震学家ObaraK成功地记录到离火山活动中心非常远的地壳振动。如果没有“Hi 网络”和在集中处理过程中所收集的资料 ,这些振动也许未被注意到…  相似文献   
58.
大尺度海岸行为JeffreyH.List等该题目是指对海岸和近岸沉积系统的了解,以及对发生在该系统中的变化的预测。List(1993)定义大尺度海岸行为是几十年的时间尺度内、几至几十公里空间范围内的海岸物理演化.Terwindt和Wijnberg(1...  相似文献   
59.
1989~1990年南极第六次考察,极地轮实施“一船两站”和南大洋海洋考察运输任务,需过东北季风区,两次穿越热带辐合带、东南信风带和咆哮西风带,还需在极区外缘进行长时间航行,高、中低纬天气系统都曾遇到,气象条件复杂。本文仅就航线天气,大风过程和南大洋考察有利天气形势进行分析讨论,以求丰富南极和航行天气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