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5篇
  免费   288篇
  国内免费   200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78篇
地球物理   542篇
地质学   299篇
海洋学   162篇
天文学   27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8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屈婧祎  童曼  袁松虎 《地球科学》2021,46(2):632-641
地质微生物是沉积环境中铁、锰氧化还原循环的主要驱动因子,铁锰共存环境中二价铁氧化对不同铁、锰循环功能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差异和机制尚不清楚.以铁还原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铁氧化菌Pseudogulbenkiania sp.strain 2002、锰氧化菌Pseudomonas putida MnB1和Leptothrix discophora SS-1作为代表性的铁、锰循环功能微生物,利用平板计数、荧光显微镜等手段探究了Fe(II)氧化对功能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差异及机制.结果表明0.05 mM Fe2+氧化60 min可使MR-1和MnB1的活菌数量降低4~5个数量级,SS-1及S.2002无显著失活.Fe(II)氧化产生的吸附态。OH和胞内。OH是细菌失活的主要原因,胞外H2O2、胞外游离态。OH和三价铁氧化物是细菌失活的次要原因,SS-1及S.2002产生了氧化应激反应,成功抵御了活性氧化物种.   相似文献   
52.
53.
透射波波场重建和介质层厚反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P波和SV波波场比值,提出层状介质情况下透射波波场的反向重建算法原理,并据此给出在已知介质速度值时,求介质层厚度的反演方法。文中还以深源远震记录波形资料给出反演算例,证实本文的算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4.
华南地区石炭纪海平面波动与沉积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瑞东 《云南地质》1993,12(2):177-182
根据华南地区上泥盐统一石炭系地层剖面.古生物.岩性岩相及区域性海进海退旋回沉积特征,可划分出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特别是一、二两个旋回,引起了一系列的沉积效应,如形成含煤岩系,生物演变等;第四个旋回表现相对较弱一些;第三个旋回则表现为广泛的白云岩化。这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与澳洲、欧洲海平面波动旋回相对应.它们均受到晚泥盐世-石炭纪冈瓦纳大陆冰川旋回的影响。这四个海平面波动旋回对华南地区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以及沉积矿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55.
从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出发,在k1+k2+k3=△k、l1+l2+l3=0和ω1+ω2+ω3=0的准共振条件下,分析了准共振三波能量和位涡拟能的传输。当△k很小时,准共振三波组的总能量和总拟能近似守恒;三波之间能量和拟能的传输方向与共振情况基本相同,但中波向长波传输较多能量、向短波传输较多拟能和三波之间产生能量与拟能传输这三者的可能非线性准共振的面积与共振时相比均有较大的变化,而三者的面积比也有较明  相似文献   
56.
晚更新世以来东昆仑山区黄土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布于东昆仑山北坡、发育于距今约24kaB.P.以来的高海拔黄土提供了东昆仑山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完整记录。根据黄土岩性、粒度、重矿物及其地磁分析,结合本区内的古冻土研究结果,东昆仑山约24kaB.P.以来经历了晚更新世末寒冷期(24~10.7kaB.P.);早全新世转暖期(10.7~8.8kaB.P.);中全新世暖湿期(8.8~6.0kaB.P.);中全新世暖干期(6.0~4.5kaB.P.);全新世后期(4.5kaB.P.)以来等气候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57.
赤道以外热带大气中30—50天振荡的一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李崇银 《大气科学》1990,14(1):83-92
本文的动力学分析和模式大气的计算结果表明,在积云对流加热的反馈作用下,热带大气可以产生一种CISK-Rossby型波动。这种波与经典的热带Rossby波不同,它既可以向西也能向东移动,而且在热带大气通常的加热情况下其相速度同热带30—50天振荡的活动相一致。同时,CISK-Rossby型波动具有频散特性,其能量频散可以说明30—50天大气振荡的二维Rossby波列特征。因此可以认为,CISK-Rossby型波动是赤道以外热带大气30—50天振荡的主要激发和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58.
通过对若干倾斜波动曲线的频谱分析,了解倾斜波动共同的高频特性,发现其与气压变化有较密切关系,并找到跟佘山台较典型倾斜波动记录时间同步且变化形态基本一致的、青浦气象站气压高频波动的例子。经过频谱计算得到的共谱峰值符合原倾斜波动记录分析的高频特性。统计表明,倾斜波动大多数是由于气压高频波动引起。因此,在正规倾斜台站观测室内应配置高灵敏度自记气压计,以便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干扰,准确提取倾斜资料所反映的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59.
对太原台长周期与中长周期地震仪记录的79个地震、180张典型震例进行了对比。发现同一地区地震的体波与面波震相(包括长、短周期面波)不同仪器的记录形态有很大差异,长周期仪对各类长、短周期震相均不明显记录。而中长周期仪有时记录不清极远震的初至波Pdif,而对可以明显反映地球分层特征的地核穿透波PKHKP,长周期面波G,两种仪器均有不同记录。实践表明,对有不同频率特征的仪器所记录的地震波形进行综合分析,有利于提高测震分析的质量及提高测定震源时空参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