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3篇
  免费   118篇
  国内免费   169篇
测绘学   106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91篇
地质学   332篇
海洋学   44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本文应用特征分析综合信息矿产资源评价的原理,利用现有地质、物化探、遥感资料对香花岭地区的矿化程度进行深入分析,以汇水盆地为统计单元并通过应用数量化理论Ⅲ分别从26个统计单元中筛选出21个单元作为模型单元,从47个变量中筛选出41个变量,建立多矿种和单矿种特征分析定量模型4个,对该区不同的单元矿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研究.定量地给出预测该区的Ⅰ级成矿远景区(中型矿区),Ⅱ级成矿远景区(小型矿区),Ⅲ级成矿远景区(矿点)的关联度和找矿标准.  相似文献   
832.
从岩石破碎机制分析出发,通过建立岩石破碎比功模态,确定破岩机具结构尺寸、岩石力学特性和破岩工艺三类对岩石破碎比功有影响的参数。引入模糊逻辑法,将上述参数作为模糊逻辑分析的输入变量,岩石破碎比功作为模糊逻辑分析的输出变量,建立用于预测岩石破碎比功的预测模型。将该模糊预测模型应用于某工程实例,通过对比模型所得结果与工程实践中的真实岩石破碎比功,该模型所得结果与工程实践中的真实值比较接近,预测模型设计合理,模糊推理规则能够表达工程实践,在给定输入变量的情况下,该模型可有效预测岩石破碎比功这一重要特征参数。  相似文献   
833.
《中国岩溶》2017,(6):868-868
本书作者从岩溶地面塌陷过程中土颗粒受外力作用后的运动学响应特征出发,对可溶岩上覆土体进行了塌陷行为分类,划分了9类岩溶地质结构,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的“三机理”理论;以该理论为依据,探讨了岩溶地面塌陷的综合地质预测模型和确定性预测模型、监测内容和技术方法、防治与应急措施。同时,总结和介绍了岩溶地面塌陷不确定性预测模型——概率模型、模糊模型、灰色模型及其他预测模型;收集与整理了较为丰富的塌陷治理工程案例。在该著作中,作者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岩溶地面塌陷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34.
开展江西田村圩地区遥感地质解译,提取区域地质构造、侵入岩体、地层及蚀变信息,初步剖析测区典型矿床矿化遥感蚀变信息特征;提取研究区遥感成矿、控矿条件,开展区域成矿远景研究。依据离子吸附性稀土矿的成矿规律,综合遥感地貌解译和风化特征矿物异常信息提取结果,圈定5处稀土矿遥感找矿预测区。尝试建立石英脉型钨矿的遥感找矿预测模型,圈定钨矿找矿远景区4处,为区域地质调查工作提供找矿线索。  相似文献   
835.
地热异常区的探测对于地热能开发利用至关重要。利用2 m测温法和相关仪器对厦门东山某热泉地区进行实地探测,获取1~2m深度地层温度和导热系数数据,绘制研究区2m深度温度等值线图和浅层热流密度分布云图,圈定地热异常区。运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模型对研究区20 m深度地温进行反演,并与研究区20m深度实测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2m测温法对地热异常区探测效果明显,一维稳态热传导模型对于20m深度地温的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较为一致。该方法可以作为地热探测初期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36.
中西太平洋是全球主要的鲣鱼(Katsuwonus pelamis)围网作业渔场,渔场极易受到海洋环境的影响,但渔场分布在众多岛国的管辖海域,如何科学指导企业准确入渔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根据1995-2012年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捕捞生产统计数据,选取产量最高的22个海区(5°×5°),结合Niño3.4区海表温度距平值(SSTA)和作业海域表温(SST),研究中西太平洋鲣鱼围网渔场的空间分布规律,同时,以各海区捕捞努力量(作业次数)所占的百分比为入渔指标,建立基于环境因子的入渔决策模型。研究认为,中西太平洋鲣鱼捕捞努力量在纬度方向上主要分布于5°S~5°N,其累计捕捞努力量占所有作业海区的87.4%,其中以130°~140°E经度范围为最高,其捕捞努力量占22个海区的45.08%。入渔指标与Niño3.4区的SSTA、作业海域SST均符合正态模型(P<0.01),Niño3.4区的SSTA最适值为0.25℃,作业海域SST最适值在29.5℃左右。对预测和实际排名前十的海域进行统计发现,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研究认为,所建立的入渔预测模型可有效指导企业的渔业生产,为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37.
陆架边缘三角洲研究进展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育在大陆架边缘的一种特殊类型的三角洲(shelf-edge delta),因其厚度大,分布面积广,储层物性好,常常与陆坡深水扇体伴生,成藏条件好等特点而引起了广泛关注,成为当前国际沉积学界研究的热点和油气勘探新领域。陆架边缘三角洲一般形成于相对海平面下降或低位时期,主要受控于物源供给、可容纳空间和气候变化,并受到陆坡构造活动影响;也可发育在高位时期,受到波浪与潮汐的影响。前人提出了利用陆架边缘迁移轨迹预测深水沉积和基于陆架斜坡发育模式预测深水沉积的模型,即强烈抬升的陆架边缘迁移轨迹、强烈加积的陆架斜坡发育模式,对应的深水区物质传输体系为泥质;水平—轻微下降的陆架边缘迁移轨迹、强烈前积的陆架斜坡发育模式,预示着大量砂体被搬运至深水区;轻微抬升的陆架边缘迁移轨迹、加积与前积的陆架斜坡发育模式,暗示深水沉积砂体发育介于上述二者陆架边缘迁移与深水扇预测模式之间。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规模砂体毗邻优质烃源岩,具备多种类型的油气运移通道,成藏条件良好,是油气勘探的有利领域。实例分析表明: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时期构造相对稳定,在古珠江充足的供源条件下,南海北坡珠江口盆地鹤山凹陷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并伴随陆架不断向海迁移而不断进积,S型前积体不断向海迁移,并在晚期发育下切谷及大型盆底扇沉积。鹤山凹陷珠海组沉积时期发育水平—轻微下降的陆架边缘迁移轨迹,对应于强烈前积的陆架斜坡发育模式,在珠海组沉积晚期发育较大规模叠合连片深水扇富砂沉积体系,是研究区极好的潜在油气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838.
加权多点灰色模型在高边坡变形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习平  华锡生  何秀凤 《岩土力学》2007,28(6):1187-1191
边坡变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单点模型GM(1,1)不能考虑各变形监测点间的相关性。针对单点模型背景值取值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动态定权方法,建立加权多点灰色预测模型(即WM-GM(1,1 )模型)。利用Matlab语言编写了程序,实例计算表明,WM-GM(1,1 )模型预测精度高。  相似文献   
839.
曹文贵  张永杰  赵明华 《岩土力学》2006,27(Z1):774-778
在深入研究桩土相互作用机理及基桩极限承载力变步长灰色预测方法基础上,针对现有基桩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模型之基桩Q-S曲线导数与背景值确定方法的局限性与不足,结合Q-S曲线发展规律,提出了基桩极限承载能力的改进变步长灰色预测模型与方法,并初步探讨了基桩极限承载力灰色预测方法的精度与可靠性。通过工程实例计算并与同类方法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表明了所建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40.
多步流量预测模型新方案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魏凤英 《水科学进展》2003,14(5):607-611
在分析1951-2001年潼关、花园口、兰州水文站年最大流量的变化规律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建立多步预测模型的新方案,该预测模型具有可以直接作多步预测和对异常极值有较好预测技巧等特点。将该预测模型用于1995-2001年多步独立样本的预测试验,取得了较好的预测效果,利用这一预测模型对未来直至2005年的年最大流量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