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186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16篇
海洋学   46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24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变化及与海表温度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本文根据西北太平洋近46年(1949年~1994年)热带气旋和5°×5°经纬网格点月均海表温度系列资料,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时空变化及与海表温度之间可能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西北太平洋海域,海表温度偏高对应热带气旋频数也偏多,在20°N以北、140°E以西海域偏多趋势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相关计算显示,近25年来(1970年~1994年)两者之间的各种相关以非线性(指数型)为最佳,以5年滑动平均代表的多年变化之间的相关性远远高于逐年变化,高度显著的相关出现在热带气旋频数多年变化滞后海表温度1年左右。  相似文献   
242.
北京地区闪电活动及其与强对流天气的关系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1  
薛秋芳  孟青  葛润生 《气象》1999,25(11):15-19
利用单站闪电定位系统M-LDARS监测1995~1997年夏季北京地区的闪电话动,分析结果表明,闪电频数的日变化与强对流天气发生有一定对应关系,不同类型的天气过程,如冰雹,暴雨发生时,闪电中地闪和云闪的比例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地闪中正,负闪和云闪中正,负闪的比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243.
该文是为应用统计释用预报方法对影响华东地区的热带气旋(ATC)汛频数预报所做的前期研究工作。研究发现:(1)影响华东地区的热带气旋汛频数的局地性异常变化是汛平均环流半球性调整的结果;(2)汛平均环流中的大气长波既反映了月平均环流的特征又和汛频数的变化存在着较好的关系,特别在异常年,其天气系统和相关地区也比较稳定;(3) 利用影响华东地区的热带气旋汛频数和环流变化的关系建立了汛频数的统计预报方程。在短期气候数值形势预报准确的基础上,应用统计释用预报方法所得的准确率为70%左右,若能预报出汛平均环流的异常变化,则可确定ATC汛频数的特多年或特少年。  相似文献   
244.
北方15个大型城市总悬浮颗粒物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对1998年7月至1999年6月北方15个大型城市空气质量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中国北方大型城市(北京除外)大气中的首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年平均发生频数在70%~100%之间。(2)各大城市空气质量为II级的发生频数均在夏、秋季高,春、冬季低。局地因素(当地的气象条件、地貌状况、植被分布以及人们的活动状况)是形成这种季节变化的主要原因。(3)空气质量为III级的发生频数不同城市有不同的季节性。除局地因素的影响外,邻近城市之间的相互输送是一个主要原因。(4)各大城市空气质量IV级的发生频数均在春、冬季高,夏、秋季低。春、冬季节北方多大风或强风天气引起西北干旱区沙、尘的长距离输送是产生这种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这也说明西北干旱区的绿化、固沙工作迫切需要加强。  相似文献   
245.
本文应用蒙特卡罗模拟方法,通过假设不同的生长参数、样本大小和白噪音水平,模拟出不同假设条件下的鱼类种群时间序列的体长频数分布,再应用体长分析方法ELEFAN(e-lectronic length-frequency analysis)与SLCA(Shepherd's length-composition analysis)估算模拟数据的生长参数K和L∞。用总生长特征φ估算求得生长参数的可靠性。模拟结果表明在大多数情况下ELEFAN比SLCA更能准确稳定地估计生长参数。生长速率和极限体长越大,φ估计值的精确度越高。当体长的白噪音水平小于20%时,估计结果较准确。当样本小于60时,样本越大估计结果越准确;当样本大于60时,样本增大对结果影响不大。应用本文的方法估计西非科特迪瓦的法荷水库的长臂虾(Macrobrachium vollenhovenii)真实渔业数据也得到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246.
杨祖芳  范永祥 《海洋学报》1991,13(5):709-714
  相似文献   
247.
248.
本文利用1950—2000年全球月平均海表温度,计算分析海表温度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之间的相关性,确定太平洋海表温度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相关性好的海域作为预测模式的相关海区。从相关海区中选取代表格点海表温度资料构造出综合预测因子。利用综合预测因子建立一元线性和一元多项式非线性预测模式。经检验,两种模式预测效果较为理想。因此,利用太平洋海表温度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的相关性建立预测模式作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预测是可行的。同时发现,经过以上方法建立的线性模式和非线性模式预测结果相差甚微,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频数与前一年太平洋某些海区海表温度经以上方法得到的综合预测因子之间线性相关性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49.
用多项式拟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1960~2005年西北太平洋台风年频数资料进行分析表明:台风活动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46a间台风活动存在两个高频期和两个低频期,高低频期台风频数的差异主要集中在7~10月(称为台风活跃季),利用台风活跃季的NCEP/NOAA资料对影响台风年代际变化的大尺度环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低频期相比,在台风生成的高频期出现了较高的海表温度、较低的海平面气压、较大的高层散度和低层相对涡度、较小的垂直风切变,而且500hPa风场利于台风的生成和向西北太平洋移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北,100hPa南亚高压偏弱。西北太平洋海盆的总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与台风的年代际变化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0.
基于1979-2001年ECMWF海平面气压(SLP)再分析资料,采用改进的气旋客观识别与追踪算法,计算分析了蒙古气旋的频数及强度,结果表明,蒙古气旋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1979-2001年,蒙古气旋频数减少,强度减弱。20世纪80年代中期,蒙古气旋活动最强,80年代末开始到90年代,蒙古气旋日数明显下降。此外,春季蒙古气旋出现的频数最高,冬季出现的频数最低。从80到90年代,春、夏、秋、冬四季蒙古气旋活动呈一致的波动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变化与全年最为一致。蒙古气旋活动的年际差异也十分明显,蒙古气旋活动偏多年和偏少年对流层低层温度场距平分布存在明显差异,说明大气环流是影响气旋活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