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0篇
  免费   663篇
  国内免费   810篇
测绘学   877篇
大气科学   637篇
地球物理   456篇
地质学   1416篇
海洋学   496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270篇
自然地理   288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70篇
  2020年   145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37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228篇
  2013年   193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76篇
  2009年   178篇
  2008年   172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31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67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2年   3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介绍了气象人机交互系统的基本功能及1996年汛期在我省的应用,指出了系统目前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82.
83.
713,714CD天气雷达线路设计特点及改进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713、714CD天气雷达线路设计的特点,在可靠性,可维修性及雷达定标精度等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今后雷达线路设计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4.
秦岭造山带基本组成与结构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51,自引:7,他引:51  
秦岭造山带主要由三大套构造岩石地层单元组成,经历了三个主要演化阶段:1.前寒武纪古老基底形成演化阶段,2.主造山期(Pt3—T2)板块构造演化阶段,3.中新生代陆内构造演化阶段。在早中元古代以扩张构造体制占主导,形成裂谷与小洋盆兼杂并存的基本构造格局,经10—8亿年晋宁期从扩张垂向加积增生构造体制为主向以侧向增生为主的板块构造体制的过渡,于晚元古代中晚期开始进入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在晚古生代早期由于东古特提斯洋的形成,扬子板块北缘沿秦岭南部扩张打开,形成华北板块、扬子板块及其间的秦岭微板块,沿商丹和勉略二缝合带自南向北俯冲消减碰撞,于中三叠世最后全面陆陆碰撞造山,而后又发生了强烈陆内造山作用,终成今日之秦岭山脉面貌。现今的秦岭造山带岩石圈结构是一正在调整演化中的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上部地壳呈多层逆冲推覆迭置的不对称扇形几何学模式,岩石圈中部则是成水平状流变层,而深部地幔则是最新调整的近南北向的地球物理异常状态与结构,形成从下到上构造方向近乎正交的圈层非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85.
90年代世界贸易发展及空间格局变化的新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贸易组织、日趋强烈的开放的区域主义倾向、跨国公司强劲的直接投资影响下,世界贸易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处在一个新的转换时期。本文从影响当今世界贸易发展的多重因素分析,揭示90年代世界贸易增长、内容结构以及空间格局发展变化的新特征,并展望世界贸易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86.
澳大利亚芒特艾萨中元古代内露层.是世界著名的铅、锌、铜和银的成矿区.而且近年不断发现大超大型铅、锌、银矿床,引起人们对中元古代内露层的研究.本文仅以澳办利亚阿伦塔内露层为例,介绍中元古代内露层花岗岩的特征,以期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7.
初论陆内造山带的造山模式──以四川龙门山为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四川龙门山造山带是陆内造山带的一个典型实例。陆内造山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化历史。前寒武纪时期的环境是属于古板块俯冲、碰撞的历史。具活动性大陆边缘性质,岩浆变质作用强烈,构造混杂明显。古生代以来转入地台环境,形成台相沉积。中生代早期转入陆内造山阶段。由早期的褶皱造山进而转化为推覆造山。两类不同性质的造山运动伴随了两类不同性质的前陆沉积盆地的形成和两类不同性质的沉积体系的形成。最终的区域构造特征不同程度地保留了陆内造山各阶段的地质记录,而以最后一次的推覆造山作用的影响最深刻。陆内造山的动力机制是与区域性的板块构造活动的大环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88.
板内造陆变形以平行不整合为标志,它是一个容易失稳的界面,后期构造变动中常常转化成拆离面。中浅构造层次形成脆性拆离断层(拆离带);中深构造层次则形成韧性剪切断层(韧性剪切带)。板内造陆变形及其后期演化改善了储集岩性能,影响了油气运移和聚集。后期转化还可以使油气重新运移,也可形成新的油气圈闭,同时深刻影响油气演化,有利于再次生油气。  相似文献   
89.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性质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祁连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历经了元古代至早古生代的地槽阶段、晚古生代的地台阶段和中、新生代的地洼阶段。地槽阶段元古代为陆块奠基、成长和扩展时期,早古生代为洋壳化板缘构造活动和陆间碰撞构造作用时期。地台阶段大型沉积盆地发育。地洼阶段以陆内造山-造盆作用和块断推覆构造活动为特征。祁连山地区遭受了三次不同性质的造山作用:元古代未托莱运动的陆块挤压褶皱造山作用、加里东晚期祁连运动的陆间碰撞造山作用和中、新生代的陆内块断造山作用。由上,祁连山及其邻区的构造单位由北至南划分如下:(1)走廊地洼;(2)北祁连地穹;(3)中祁连洼陷;(4)南祁连地穹;(5)柴达木地洼。  相似文献   
90.
辽西板内碰撞带中变质作用双重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