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35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32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3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1.
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本来就比较复杂,再加上飞机的飞行影响,学生往往就无从下手了。通常求昼长,可以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也可以根据昼弧所跨的经度,但是人们在飞行的飞机上经历的昼夜长短却有很大的不同。要深刻地理解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比较经纬度不同的两地日出日落时间。如果纬度相同,而经度不同,则两地昼长相同,东边比西边日出早,日落也早,经度相差15°,则东边比西边日出日落均要早一小时。见下面的上图,试试让学生说出甲乙两地中位于东边的是哪一个?如果经度相同而纬度不同,则地方时相同而昼长不同,昼长的先日出而晚日落。见下面的下图,试试让学生比较甲乙两地的纬度高低?  相似文献   
92.
飞机人工增雨天气系统和作业云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按照辽宁的天气特征 ,高空环流分为 4种类型 ,其中西风槽和冷涡为多见 ;地面以冷锋和蒙古气旋多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主要云系是层状云系  相似文献   
93.
飞机颠簸对飞机运行安全及旅客舒适度具有很大危害,提高飞机颠簸的预报准确率对于减轻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意义,且一直是航空气象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观测手段的丰富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飞机颠簸预报也取得了长足发展。本文首先从定性预报和定量预报的角度对国内外飞机颠簸预报的主要方法,特别是人工智能(AI)方法在其中的最新应用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归纳总结出AI用于飞机湍流预报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1)飞机实况数据的开放共享以及多源湍流数据的融合构建问题;2)基于人工智能构建飞机颠簸预报模型的可解释性及物理机制问题;3)基于人工智能构建飞机颠簸的集合预报问题。最后,提出了气象领域未来第三代人工智能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94.
人工增雨是一项研究型业务,飞机外场作业、探测是它的重点,只有根据一定目的方案设计下才能体现探测、作业资料的研究价值。根据河南省人工增雨作业、探测分析研究的需要并结合行业专项飞机探测,探讨了5种云微物理探测目的及相应飞机探测设计:1典型锋面云系垂直剖面结构探测;2降水性层状云垂直结构探测;3人工增雨催化作业效果检验飞行探测;4云中过冷水探测;5催化剂在云中的扩散及其物理响应的探测。以2013年3月25日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为例,探讨了飞行探测人工增雨的催化作业效果检验。  相似文献   
95.
一次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宏微物理结构探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利用2003年7月8日的东北冷涡中对流云带的飞机穿云观测资料,结合雷达、卫星云图及天气图等资料,详细分析了此次冷涡对流云带的宏观特征、微物理结构,并对降水形成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此次东北冷涡对流云系具有明显的带状水平回波结构,中等强度,垂直尺度小(小于6 km),云过冷液态水含量丰富,最大可达3.3 g/m3,云的上部过冷水含量也达到2.0 g/m3。对流云带的上部存在冰粒子高浓度区,最大值为1062 L-1,出现在5242 m(-6.8℃) 处,这些冰粒子在高过冷水含量区的快速长大对降水产生起到重要作用。云滴直径与云滴浓度在0℃层附近呈现负相关性;通过分析解释了上升气流强的区域有更小的云滴粒子和冰晶粒子的原因,上升气流的作用造成了0℃层以下粒子浓度的积累。在弱上升气流区,2-DC观测的粒子浓度,高浓度区对应小粒子多,低浓度区对应大粒子多。并初步探讨了冷涡对流云带可能存在冰晶繁生过程。  相似文献   
96.
针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场景复杂,现有的目标识别算法检测率较低且速度较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RFB Net模型。算法在RFB Net模型的基础上构建特征金字塔网络,融合高层语义信息和低层特征信息,提高了网络识别能力。为验证该算法性能,以遥感影像中飞机目标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以油罐和立交桥目标为例,对该算法的推广性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RFB Net模型在遥感影像目标识别中精度较高、速度较快,且具有较好的推广性。  相似文献   
97.
飞机积冰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危险天气,准确的积冰诊断对民航运行与安全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对国产大飞机适航取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参考改进的CIP(Current Icing Potential)指数,使用垂直速度和云中液态水含量对积冰潜势诊断指数进行优化得到SCIP(Simplified Current Icing Potential)指数,该指数直接基于大气层结资料给出较为准确地飞机积冰潜势,具有命中率高、实用性强的特点。用2021年2月28日至12月31日民航航空器报告对原CIP指数和SCIP指数进行对比验证评估,发现相比于原CIP指数,SCIP指数具有更优异的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和TSS评分(True Skill Score)。但是对于不同程度的积冰,原CIP指数和SCIP指数均表现出较一致诊断效果,表明SCIP指数对诊断飞机积冰潜势具有重要作用,但无法判断积冰强度。根据2020年3月16日陕西区域飞机结冰个例验证表明增加垂直速度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影响对飞机积冰的描述更加细致,对提升积冰潜势诊断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
利用气溶胶激光雷达观测的消光系数数据,对2019年12月北疆沿天山的石河子市开展人工消减雾霾作业效果进行分析,主要采用了符号检验、成对秩和检验等非参数性检验法,以及参数性t检验法等人工影响天气的物理统计检验方法,得出了基于气溶胶激光雷达消光系数为依据的人工消减雾霾作业效果。结果为:符号检验法检验得出飞机人工消减雾霾作业后20 min,400 m以下不同高度消光系数平均值减小的可信度达到非常显著的99.5%,进一步按照95%的可信度阈值得出减小值为0.05,减小率为9.8%;成对秩和检验法得出的作业正效果可信度达到97.5%,很显著;但是参数性t检验得出作业正效果的可信度只有90%~80%,未达到99.5%的阈值,显著性一般。这与作业采用了不同类型的催化剂如只用吸湿性干粉催化剂,以及播撒作业高度偏高导致作为样本的消光系数变化效果不能满足检验效率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飞机人工消减雾霾作业后20 min,400 m以下不同高度消光系数的减小响应效果自上而下递减,这与人工影响作业播撒的催化剂作用的物理机制自上而下逐步响应的过程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
利用2021年2月28日机载探测资料,结合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RA5再分析资料、陕西省延安站探空资料,分析飞机发生严重积冰的天气背景和云的宏微观结构特征。此次严重积冰天气是受高空槽、低空切变线、低空急流和地面冷锋共同影响的结果。ERA5再分析资料表明:过冷水大值区主要分布于锋区前部暖侧的700 hPa至600 hPa高度。探空资料表明:飞机探测区环境温度为-9~-3℃,温度露点差为0℃,具有发生严重积冰的温度和湿度条件。飞机遭遇严重积冰期间环境温度为-8~-5℃,云粒子探头观测的液态水含量平均为0.35 g·m-3,最大为0.7 g·m-3;总水含量仪观测的液态水含量平均为0.5 g·m-3,最大为0.85 g·m-3,有11 min大于0.45 g·m-3;云粒子中值体积直径平均为20.3μm,云粒子数浓度平均为149.3 cm-3;云粒子数浓度由低层到高层呈增大趋势,而云粒子中值体积直径变化趋势与之相反。计算表明:国王350飞机在穿云作业时,云中过冷...  相似文献   
100.
李玮  汪丽  许弋  刘国强  刘伟 《贵州气象》2007,31(3):40-42
2005年飞机人工增雨试点工作以安顺机场为基地,09-05—24 4架次飞机进行了人工增雨作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缓解贵州省旱情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将来在贵州省开展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该文从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和微波辐射仪观测、作业效果评估等几个方面对飞机增雨及其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