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1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253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785篇
地球物理   78篇
地质学   248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77篇
自然地理   1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40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8年   2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分析了国外冻土和冰层取心钻探冲洗液应用技术现状,从冲洗液抗低温能力,防冻剂和抗低温处理剂的选择,以及泥浆的抑制性、降失水性等方面对高原冻土水合物钻探冲洗液的研究和野外应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52.
1998年夏季青藏高原上东移MCS环境场特征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夏季青藏高原上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自动追踪的基础上,利用环境物理量场数值格点预报资料(HLAFS),运用空间聚类中的CLARANS法对东移出高原的MCS环境场进行了挖掘和分析,获得了在青藏高原地区大气低层MCS热力场(温度场、湿度场和水汽通量散度场)和动力场(涡度场、散度场和垂直速度场)的空间分布特征,从而揭示了有利于MCS形成、发展和东移出高原的动力和热力学条件。MCS环境场中的散度场、垂直速度场以及水汽通量散度场空间分布特征的变化是MCS发展、演变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为夏季青藏高原上MCS发生、发展的动力及热力学机制的研究,以及高原上MCS移动路径的预测提供了一种全新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53.
高文良  徐渝江 《四川气象》2007,27(3):F0004-F0004
2007年9月,由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学会高原气象学委员会和云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联合主办,西南区域各省气象科学研究所协办的“2007年高原山地气象研究暨西南区域气象学术交流会”在云南召开。 来自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解放军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和西南区域各省市气象科学研究所、气象台等单位的科研、业务、管理人员共七十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95篇。3位专家就青藏高原的地表地气相互作用研究、高原与亚洲季风变化、TRMM探测资料在高原降…  相似文献   
954.
指出了风切变是高原机场对航空安全威胁最大的天气现象,探讨了高原机场风切变探测系统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55.
JICA计划项目自2005年12月执行以来,在中国气象局郑国光局长及其他局领导的关心与指导下,局监测网络司、科技发展司、预测减灾司与计划财务司都给予了各方面的有力支持,高原及周边新一代气象灾害综合观测网工程,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956.
本文简要地阐述了高原气候特征、高原机场天气特点以及对航空飞行的影响,介绍了高原大气科学研究的现状、高原机场航空气象服务保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航空气象服务保障对策.  相似文献   
957.
北京“7.10”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逐时云顶亮温TBB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以及成功模拟基础上的高分辨率模式输出资料,对2004年7月10日北京突发性暴雨过程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结构与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影响系统为β-中尺度对流系统,它发生在大尺度暖脊之中,对流层中层的短波槽以及低层西风槽前西南气流与暖切变线北侧东南气流的汇合为其发生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条件;该β-中尺度对流系统由两个对流云团合并而成,具有椭圆形结构特征,其水平尺度为150 km×100 km,时间尺度约为5 h;低层流场上它表现为中尺度辐合线或强辐合中心,雷达回波和径向速度场所反映的中尺度回波带和辐合线与它的演变有密切关系;在发展强盛期,β-中尺度对流系统具有较强的斜压性特征,垂直倾斜的上升气流及其两侧有明显的下沉补偿气流,显示它具有对流型风暴结构特征;在强对流不稳定层结条件下,700 hPa以下对流层低层具有明显的假相当位温θse暖湿舌,近地面层偏南风与偏东风两支气流的辐合及冷空气的侵入,导致行星边界层内能量锋区的加强,从而有利于β-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58.
王莉萍  崔晓东  常英  赵平 《气象》2006,32(10):88-93
利用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资料,对2004年6月7日河北省衡水市的一次飑线进行了分析,发现低涡切变线、地面冷锋是这次强对流天气的影响系统。从红外卫星云图特征看,这次飑线过程属于在较弱的风垂直切变环境下生成的断续线型,多个对流单体构成云线。从雷达回波特征上看其发生发展过程属于后续线型,形成比较典型的弓形回波和逆风区。对比红外卫星云图、闪电定位资料以及雷达回波发现,三种非常规气象资料在系统影响时间、强度变化,移动方向方面具有很好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959.
一次孟加拉湾风暴影响下云南持续性暴雨天气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应用MICAPS资料结合FY-2卫星云图,诊断分析了云南2004年5月18~20日的持续性暴雨天气过程,这次近50年来最强的暴雨过程主要影响天气系统是孟加拉湾风暴和700 hPa切变线及地面冷锋,冷空气侵入孟加拉湾风暴外围环流导致降水强烈发展。孟加拉湾风暴带来的充沛水汽输送和强烈的上升运动与高温高湿的不稳定大气为强降水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高低空急流的建立及维持,强锋生区的持续触发作用,是本次连续性暴雨维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0.
感受高原     
姜永育 《四川气象》2006,26(1):36-36
从成都出发,短短的两小时航程后,双脚已然踏在了高原的土地上。一下飞机,眩目的阳光铺天盖地涌来,刺得眼睛生疼;风很张扬,不断掀起衣角,拂乱发丝,让肌肤瞬间便有了凉嗖嗖的感觉。坐在从贡嘎到拉萨飞驰的越野车上,目光触抚处尽是新奇与感叹:绵延不绝峻峭裸露的群山,平静而壮阔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