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87篇
  免费   869篇
  国内免费   1420篇
测绘学   990篇
大气科学   1264篇
地球物理   1367篇
地质学   2804篇
海洋学   825篇
天文学   340篇
综合类   498篇
自然地理   88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65篇
  2019年   250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259篇
  2016年   283篇
  2015年   327篇
  2014年   351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361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430篇
  2008年   512篇
  2007年   513篇
  2006年   514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410篇
  2003年   356篇
  2002年   318篇
  2001年   248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207篇
  1998年   186篇
  1997年   172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18篇
  1994年   104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张宏福 《岩石学报》2008,24(11):2457-2467
橄榄岩的Re-Os同位素体系作为探讨岩石圈地幔形成年龄的重要手段已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Re-Os体系是否会受到橄榄岩的低温蚀变如蛇纹石化和地幔交代作用或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本文在总结国际上典型造山带橄榄岩剖面研究和地幔橄榄岩捕虏体研究的基础上,发现橄榄岩的Re-Os同位素体系基本不受蛇纹石化等低温蚀变作用的影响; 但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会造成橄榄岩的Re-Os体系的变化即Re或Os的带入。当熔体/岩石比例较小时(≤1),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会造成橄榄岩的Re含量显著增加,而放射成因的Os同位素即187Os增量有限。但当熔体/岩石比例很大时(≥1),会造成187Os同位素显著增加。同时,橄榄岩的Re含量与中等程度不相容主、微量元素如Al、Ti、Yb的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橄榄岩的两阶段演化模式来解释,即早期的部分熔融残留和后期的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的结果。橄榄岩的Re含量与Cr含量的正相关关系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问题。上述结果对华北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演化过程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因为华北东部古生代时期的确存在太古宙岩石圈地幔,然而新生代时期地幔橄榄岩捕虏体普遍具有元古宙而非太古宙的事实证明橄榄岩—熔体的相互作用的确广泛存在,从而造成岩石圈地幔橄榄岩变年轻。因此,新生代地幔捕虏体的Re-Os同位素年龄并不是岩石圈地幔的形成年龄,而是混合作用的结果。汉诺坝地幔橄榄岩的Re含量和Sr、Nd同位素组成符合橄榄岩—多元熔体相互作用的混合趋势,其橄榄岩的全岩Al2O3含量和橄榄石Fo的反相关性能够通过橄榄岩—熔体相互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32.
对川东华蓥山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附近粘土层中的粘土矿物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组成,其中1个样品可能舍有少量不规则混层绿泥石-蒙脱石等粘土矿物。总地看来.该界线粘土层中的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中伊利石层的含量自下而上呈现减少的趋势,平均含量约83%,所经历的最大古地温在125-150℃之间。这些粘土矿物的构成和特征与前人在华南其他地区相同层位取得的成果总体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了该粘土层成因的相同性及所具有的等时意义。不同地区粘土矿物构成的差异性(如高岭石的存在与含量)可能与二叠系/三叠系界线不整合的存在与否或间断时间有关,规则混层伊利石-蒙脱石的混层比则与埋藏历史和沉积-沉积期后的流体介质有关。  相似文献   
33.
由共聚法制得的铁铝复合交联剂交换钠基蒙脱石层间的水合钠离子,再经SO42-改性处理制备了铁铝复合层柱粘土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利用xRD、FT-IR和BET法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以乙酸正丁酯的合成反应为探针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铁铝复合交联粘土SO42-改性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催化剂对探针反应的选择性及重复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在由实验确定的最佳改性工艺条件下,乙酸的转化率达92.2%,反应中无副产物产生,催化剂具有较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34.
指出ISD单片语言器件的独特之处,是采用直接模拟存储技术,语音信号以其原本的模拟形式直接存入模拟量存储器中并长远保存。省去了传统的A/D和D/A数模转换机制,能高保真的将语音内容再生。这是一种高新录/放技术。另外,给出的ISD基本录/放电路十分简单易用。可方便地为微机系统、测控仪表电器和广播等设备所采用,使设备具有高效功能  相似文献   
35.
1 IntroductionIt is well known that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rop-ical ocean and atmosphere produces the largest inter-annual climate signal, 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 In past decades many efforts have been madein understanding and predicting ENSO: such as the hy-pothesis of Bjerknes (1969) that ENSO arises as aself-sustained cycle in which SSTA in the Pacific O-cean causes the trade winds to strengthen or slackenand that this in turn drives the ocean circulation changesthat …  相似文献   
36.
黄河三角洲桩西101站潮沟地貌形态及其水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潮沟下游,横跨且生趣与潮沟的横断面设了5个观测站,进行了24h的水动力测量。结果表明,涨落潮流速流向不对称,在潮沟内,涨落潮流流速差别很大,涨潮流流速最大为9cm/2,而落潮流流速最大可达38cm/s。据推测,潮沟内之所以落潮流流速明显大于涨潮流流速,可能是由于潮沟与岸线斜交有关。  相似文献   
37.
水库鱼产力评价标准与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专家系统和灰色统计方法,初步建立了一套水库鱼产力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权重体系和指标标准体系,首次给出了比较系统和具有普适意义的评价方案;并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综合定量评价模式,从而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以往评价中由于多指标重迭、交错造成的难判、误判问题,为水库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8.
分形分析方法在海冰趋势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渤海北部1966——2001海冰冰级年际变化的实际资料,利用R/S分析的原理和方法计算了H指数,建立了R(i)/S(i)与i的关系式,对渤海北部海冰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利用分形分析方法进行海冰趋势预测不仅方法简便,而且结论具有客观性,可以将其作为海冰趋势预测中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39.
TOPEX/POSEIDON(T/P)卫星高度计数据信息中存在周期成分混淆问题.对其中的一类混淆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混淆的分潮进行分离.卫星轨道交叉点资料包括升轨和降轨资料,资料量比沿轨点资料多1倍,经分析发现:在已有为期6a多的观测资料时间序列中,在沿轨处混淆的分潮如K1和SSA在交叉点处不再混淆,可以直接分离.因此首先对交叉点资料进行调和分析.然后由交叉点的分析结果得到分潮间的差比关系,处理到相近的沿轨点处,从而得到沿轨点的调和常数.用引入差比关系方法,对西北太平洋海区6a多的T/P卫星高度计资料进行了潮汐分析,并与沿岸及岛屿验潮站资料进行了比较,所得结果较满意.  相似文献   
40.
The Form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Water in the Japan Se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formation and circulation of the Japan/East Sea Intermediate Water (JESIW) and the Upper portion of the Japan Sea Proper Water (UJSPW), numerical experiments have been carried out using a 3-D ocean circulation model. The UJSPW is formed in the region southeast off Vladivostok between 41°N and 42°N west of 136°E. Taking the coastal orography near Vladivostok into account, the formation of the UJSPW results from the deep water convection in winter which is generated by the orchestration of fresh water supplied from the Amur River and saline water from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under very cold conditions. The UJSPW formed is advected by the current at depth near the bottom of the convection and penetrates into the layer below the JESIW. The origin of the JESIW is the low salinity coastal water along the Russian coast originated by the fresh water from the Amur River. The coastal low salinity water is advected by the current system in the northwestern Japan Sea and penetrates into the subsurface below the Tsushima Warm Current region forming a subsurface salinity minimum layer.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August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