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5篇
  免费   481篇
  国内免费   319篇
测绘学   913篇
大气科学   664篇
地球物理   691篇
地质学   575篇
海洋学   215篇
天文学   55篇
综合类   227篇
自然地理   18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177篇
  2011年   192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31篇
  2006年   16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54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奇异值分解是一种基于代数特征值的提取方法,小波变换是一种时间频率域的去噪方法,两者在去噪方面各有特点。将奇异值分解和小波阈值去噪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用于消除地震勘探资料中的随机噪声。仿真实验显示对于较低信噪比资料仍有很好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22.
对于任意信号,在MSE意义上最优的信号估计是Wiener滤波器。小波变换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局部化特征,在信号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论证了小波域上Wiener滤波器的设计,提出了应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3.
针对瞬变电磁信号频带宽、动态范围大、晚期信号弱的特点,常规的滤波方法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提出应用多尺度小波分析进行瞬变电磁信号的去噪处理.实测资料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小波分析能有效地区分有用信号与干扰噪声,是一种瞬变电磁信号去噪的可行实用的方法.并详细阐述了瞬变电磁信号的特点及小波去噪的原理.  相似文献   
924.
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改进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提出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改进算法,用改进后的阈值算法公式去噪,得到去噪均方误差相对于改进前公式去噪均方误差有明显减小,改进公式更合理。研究一种阈值法去噪修匀算法,去噪后曲线较光滑,基本上已消除了震荡或呈折线即伪吉布斯现象,改进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25.
基于多重小波的海洋重力异常畸变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信号在多重小波算法下的表现形式,采用软阈值方法对经过多重小波变换后的重力异常信号的高频部分进行阈值处理.根据离散的重力异常状态方程,采用HGM多重小波进行了海洋重力异常数据仿真处理.理论分析和仿真处理表明:采用软阈值处理方法和联合软阈值处理方法以及特征值法阈值选择规则,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海洋重力异常畸变.但在相同背景条件下,联合软阈值处理方法的性能优于软阈值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26.
基于小波系数统计特征,提出了一种SAR图像恢复方法。首先将对数变换后的SAR图像进行平稳小波分解,基于小波系数统计特征,用α—stable分布分别对纯净信号和噪声建模,估计出各部分模型参数后,用MAP估计器对处理后的SAR图像进行非线性处理来恢复出纯净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抑制噪声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持纹理细节。  相似文献   
927.
理论计算及实测资料表明,反射波法基桩动测激振信号近似为半周期正弦波,不同激振方式产生的桩顶速度脉冲信号宽度不同,相应频率成分也就不同。桩身内阻尼对不同频率谐波的幅值衰减及频散规律不同,使得不同激振方式产生的复合脉冲在同一桩中会有不同变化规律,为了使不同激振方式测试资料具有可比性,应采用相同频带进行对比。为此利用小波分析的时-频特性,通过对测试信号进行时频分解,就桩身内阻尼对不同频带信号的吸收系数及波速的影响规律进行了研究。对实测资料分析的结果表明,预制桩不同频带信号波速变化不大,但衰减系数随频率增大近似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928.
近116年江淮梅雨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利用江淮地区1885—2000年近116a梅雨特征量资料和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采用谐波分析、最大熵谱分析、小波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讨论了江淮梅雨特征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梅雨异常的环流特征。结果表明;江淮梅雨特征量存在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入梅日期、出梅日期、梅雨期长度呈显著上升的长期变化趋势,梅雨量和梅雨强度长期趋势变化不明显;梅雨特征量均存在多时间尺度的振荡周期,入梅日期具有准24a、准5a和准3a的显著周期;出梅日期具有准35a、准22a和准5a的显著周期;梅雨量具有准40a、准15a、准9a和准3a的显著周期。丰梅年南亚高压中心强度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增强。枯梅年则反之。  相似文献   
929.
将小波分析的方法应用于大气边界层风、温场结构的研究,表明了这种方法应用于大气边界层研究的优越性。小波分析方法与谱分析方法,多尺度分析方法可以互补。当研究不同尺度湍流的串级过程和突变气象场的位置时,小波方法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930.
小波分析及其在地球重力学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在扼要介绍小波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阐述其一些主要功能,进一步讨论小波分析在地球重力学各领域中应用的可能性及预期效果,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