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522篇
  免费   7704篇
  国内免费   10002篇
测绘学   3842篇
大气科学   6998篇
地球物理   8473篇
地质学   23010篇
海洋学   5352篇
天文学   3541篇
综合类   2766篇
自然地理   6246篇
  2024年   187篇
  2023年   513篇
  2022年   1384篇
  2021年   1596篇
  2020年   1532篇
  2019年   2028篇
  2018年   1448篇
  2017年   1687篇
  2016年   1697篇
  2015年   1930篇
  2014年   2490篇
  2013年   2524篇
  2012年   2609篇
  2011年   2827篇
  2010年   2381篇
  2009年   3102篇
  2008年   2985篇
  2007年   3169篇
  2006年   3013篇
  2005年   2761篇
  2004年   2477篇
  2003年   2276篇
  2002年   1991篇
  2001年   1708篇
  2000年   1723篇
  1999年   1526篇
  1998年   1336篇
  1997年   1001篇
  1996年   832篇
  1995年   691篇
  1994年   681篇
  1993年   538篇
  1992年   375篇
  1991年   322篇
  1990年   218篇
  1989年   173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90篇
  1986年   53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11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7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Introduction Concerning about research on grouped-earthquake seismogenic and occurrence, at present it is only limited on the stage of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numerical model. For instance, ZHANG (1987) simulated the grouped-earthquake generation and physical mechanism making use of spring-block principle. Applying for non-linear dynamic model, referring to Chinese continental plate as object, LI, et al (1997) performed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the seismogenic and occurring of group…  相似文献   
942.
Introduction The measurements of the compressional wave velocity an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of minerals and rocks are of fundamental importance to look into the earths interior, including composition, geotherm, gener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fluids and melts. Hydrous minerals formed by metamatu-siom are abundant within the earth.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carried out on the dehydration effect on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wave velocity of rocks such as serpentine, amphibole, most of whi…  相似文献   
943.
Positive tectonic inversion is related to the transmission of compressional stresses along a décollement into the foreland of an orogenic zone. This stress and strain concentration in regions remote from the main orogenic front is commonly related to the presence of pre-existing rheological heterogeneities such as normal syn-depositional faults. During inversion, these pre-existing normal faults are reactivated as reverse faults. Tectonic inversion in the Rhenohercynian fold-and-thrust belt during the Variscan Orogeny shows that inversion is likely synchronous with the onset of collision in the hinterland. Here,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a simplified thermo-mechanical model (STM) which allows one to study strain partitioning between two orogenic zones. We show that, if the two orogenic zones have the same mechanical properties, the viscosity of the décollement, which links them, controls the initial strain partitioning. During subsequent finite shortening, erosional processes determine the partitioning of strain rate. The presence of a weak structure in the inverted zone and of a low-viscosity décollement leads to initial strain concentration in the inverted track rather than in the collision zone and a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strain partitioning between the two orogenic zones. The STM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results of a 2D finite-element model. We conclude that, in the western part of the Rhenohercynian Massif, simultaneous uplift and deformation within the Mid-German Crystalline Rise (the main collision zone) and the Ardenne Anticlinorium (the inverted zone) lead to interpreting this orogenic event as a case of vice tectonic rather than the propagation of a ‘wave of folding’ towards the Variscan front, as suggested by previous authors.  相似文献   
944.
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探查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回顾过去渤海勘探实践的经验,对于指导今后的研究工作是十分重要的。40年来渤海地区发现大量新老第三纪陆相石油资源,成为中国的重要产油区,也积累了丰富的勘探经验。深化环渤海地区油气资源的探查,首先应考虑前新生代海相油气资源。但其勘探是高难度的,前景是诱人的。应该认真贯彻下列认识原则:(1)区域指导局部;(2)深部制约浅层;(3)在地震处理解释创新的同时,大力发展综合地质地球物理研究。  相似文献   
945.
黄海及其边缘,经历史地震资料整理,地震参数估定与编目,截至1949年8月,共有M≥3级地震2187次,其中M≥43/4级地震259次,资料显示大致有三个相对集中活跃区,16世纪曾有过历史地震活动高潮。  相似文献   
946.
对山西北部至晋冀蒙交界地区中强地震前的 4 .0级地震进行了研究 ,得出其特征为异常增强—异常平静—信号地震的结论 ,认为该区某些 4 .0级地震活动似可作为某些中强地震的前兆地震而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47.
地震与地壳形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台站地倾斜资料空间连续性不好 .为此在场分析的基础上 ,利用逐步订正法将地倾斜观测资料内插到 1°× 1°的经纬度网格点 ,引入曲面总曲率的概念计算格点上的Gauss曲率 ,并推广到格点化的有限区域上得到表征曲面形态和变形强度的地表形变场 .结果表明 :该方法可以合理地弥补资料不连续的缺陷 ,并在地表形变场上捕捉到一些关键的地表形变特征 ,如地凸区、地凹区、鞍形场等 .为地震分析和预报中如何拓展和利用大范围时空信息提供了一种有益的思路 .  相似文献   
948.
人类活动对黄河中游高含沙水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许炯心 《地理科学》2002,22(3):294-299
以黄河中游干流和渭河、无定河的资料研究了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河流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的影响。人类破坏森林植被,大量拦截黄河上游清水来源区的清水基流,使得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增大,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则使高含沙水流发生频率迅速减小。近50年来黄河干流和一些支流的高含沙水流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一个三阶段模式来概括,即20世纪50-60年代,由于人类破坏植被,使高含水流频率增大;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大规模水土保持措施的实施使高含沙水流发生的频率减小;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人类大量拦截利用清水资源,使高含沙水流的发生频率又复增大。  相似文献   
949.
城市用地与人口的异速增长和相关经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梁进社  王旻 《地理科学》2002,22(6):649-654
由于城市土地利用变化涉及的因素多,使获取动态研究研究所需的资料十分困难,所以,用少数几个主要因素定量地表达其变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从前人的成果,即以人口表示的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和建成区面积表示的位序-规模法则出发,绽绎出城市的用地规模和人口数量呈异速增长。这意味着,如果把整个城市看成是一个生命有机体,那么作为反映城市特征的城市用地规模和城市人口这两个重要变量,就是城市这个有机体的两个器官,他们的增长率是成比例的。还通过这个关系建立了城市建成区面积与市场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数学模式。对我国部分城市的经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分别证明了这两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950.
昆明城市气候水平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8,他引:9  
以昆明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城市西南-东北剖线的实测资料比较研究,从气温、水汽压、相对湿度、风速、风向等方面分析了昆明城市气候特征、变化规律及城市热岛效应。研究表明:在昆明存在热岛效应,以夜间最为明显,其最强度效应可达5.0℃,出现时刻(3时)与国内外多数研究结果(傍晚)有所不同;昆明城市昼间呈现明显的干岛效应。所得结论可为探讨昆明城市气候特片和形成机制,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及建筑规划、设计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