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1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1443篇
测绘学   58篇
大气科学   2599篇
地球物理   391篇
地质学   951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233篇
综合类   147篇
自然地理   284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85篇
  2014年   225篇
  2013年   224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53篇
  2010年   156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71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157篇
  2002年   139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9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9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tmospheric heat source associated with the summer monsoon onse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are studied using ECMWF reanalysis data from 1979 to 1993. A criterion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onset is defined by the atmospheric hea…  相似文献   
92.
预警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筱荣 《内陆地震》2004,18(2):106-112
对新疆1970-2002年地震资料以不同范围、不同震级进行全时空扫描。结果表明,新疆台网监测能力较好地区绝大多数6级以上地震前地震活动关联图较为清晰。提出了预警地震的概念,认为预警地震在短临预报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3.
在用经验统计方法和降水判别函数进行24h和12h晴雨预报的基础上,再用BP人工神经网络建立降水量级预报模型。经2003年汛期试用,预报准确率高于上级指导预报准确率,12h预报准确率高于24h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94.
分析了2003年洛阳夏季多雨环流特征,探讨了汛期降水偏多的预报因子,并用副高特征量因子建立了汛期降水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1948-2001年南、北半球及欧亚大陆、非洲大陆、澳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南极大陆和中国 7个大尺度区域 6~8月降水的长期趋势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北半球 6~8月的降水都为负趋势,但南半球降水的负趋势在统计上不显著。在54年的时间段内,南半球 6~8月降水的递减速度为 0.12 mm/a,仅为北半球同期降水减幅(0.24 mm/a)的一半。南、北半球 6~8月降水量年代际尺度的振荡都非常明显,但是,南、北半球年代际变化的特征明显不同。目前北半球仍是在少雨时间段,而南半球处在降水量正常或多雨的时间段。分析还表明,非洲大陆 6~ 8月降水的年代际特征最明显,降水的负趋势也最为显著;欧亚大陆 6~8月降水也有着明显的年代际变化与明显的负趋势变化;澳洲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年代际变化相对来说要小得多;北美大陆 6~8月降水的年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此外,分析了大尺度区域 6~ 8月降水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部分区域大尺度降水量之间有明显的联系;分析了中国夏季降水的长期变化,发现中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明显,但无明显的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96.
We consider the response of a deep unconfined horizontal aquifer to steady, annual, and monthly recharge. A groundwater divide and a zero head reservoir constrain the aquifer, so that sinusoidal monthly and aperiodic annual recharge fluctuations create transient specific discharge near the reservoir and an unsteady water table elevation inland. One existing and two new long-term data sets from the Plymouth-Carver Aquifer in southeastern Massachusetts calibrate and confirm hydraulic properties in a set of analytical models. [Geohydrology and simulated groundwater flow, 1992] data and a new power law for tritiugenic helium to tritium ratios calibrate the steady recharge that drives the classical parabolic model of steady hydraulics [Applied Hydrogeology, 2001]. Observed water table and gradient fluctuations calibrate the transient recharge models. In the latter regard, monitoring wells within 1 km of Buttermilk Bay exhibit appreciable specific discharge and reduced water table fluctuations. We apply [Trans Am Geophys Union 32(1951)238] periodic model to the monthly hydraulics and a recharge convolution integral [J Hydrol 126(1991)315] to annual flow. An infiltration fraction of 0.79 and a consumptive use coefficient of 1.08×10−8 m/s °C relate recharge to precipitation and daylight weighted temperature across all three time scales. Errors associated with this recharge relation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ime scale.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SCSMEX)资料和区域动能收支方程,对南海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该年夏季风爆发前后的区域总动能和区域扰动动能收支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南海北区夏季风爆发前后动能主要在高层制造,大部分动能被摩擦消耗,南区夏季风爆发前后动能主要在高层被破坏,摩擦项充当动能源。扰动动能主要在高层和部分在低层制造。在此期间,南海地区一直向邻近区域输出动能。  相似文献   
98.
数值预报产品在夏季持续高温预报中的释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 1999~ 2 0 0 2年 6~ 8月 96~ 192h日本数值预报产品 85 0hPa气温与吉林省的日平均气温、阶段性高温及极端最高气温 (长春市 )资料 ,通过线性分析 ,找出了日本数值预报产品的 85 0hPa气温与吉林省地面日平均气温、阶段性高温及极端最高气温的对应关系 :吉林省 6~ 8月日平均气温在 96~ 192h的 85 0hPa日本数值预报长春站日平均值上加 6 6~ 4 1℃ ,6~ 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在相应的日本数值预报产品上加 9 3~ 13 0℃。  相似文献   
99.
湖南汛期降水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5,他引:16  
利用湖南19个测站23年(1959~2001年)4~9月的降水量资料,用EOF、REOF、小波分析对湖南汛期降水的特征场分布、分区特征、周期性和突变性等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诊断研究。研究结果表明:EOF分析得到的前三个典型场可以很好的反映湖南汛期降水空间分布的异常结构,即具有整体一致的空间结构,南北相反的空间结构,中部和周围地区相反变化的空间结构。旋转后的前6个空间模态可以较好地代表湖南汛期降水的6个异常敏感区:湘北、湘中、湘南、湘东南、湘西、湘东北。利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湖南汛期降水的周期性及其突变性发现,湖南汛期降水存在着明显的3年、7年和23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和周期性振荡;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湖南汛期的降水将逐年减少,并将转入干旱时期。  相似文献   
100.
使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问高质量资料和NCEP/NCAR40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要素的突变及爆发过程。发现南亚高压迅速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北部,孟加拉湾槽加深加强,赤道印度洋西风加强并向东向北迅速扩展和传播,以及伴随的中低纬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高连续东撤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与此同时,亚洲低纬地区的南北温差和纬向风切变也发生相应的突变。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印度半岛地形的陆面加热作用在其东侧激发的气旋性环流对于孟加拉湾槽的加强有重要作用,并进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先于印度夏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