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30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5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ArcGIS空间分析技术、信息扩散技术等方法,统计分析了1961—2018年影响深圳市的台风特征。结果显示,进入深圳市300 km缓冲区(以下简称缓冲区)的台风频数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概率分析表明深圳市易受强热带风暴及以上等级的台风的影响;深圳市年台风降水量及其占年总降水的比例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极大风速呈现出弱的下降趋势;三类登陆台风分析表明,在深圳西侧一带登陆的台风往往会给深圳带来较强的风雨影响,在深圳东侧一带登陆的台风可产生较持续的影响,从深圳以南登陆的台风对深圳市的影响总体上偏小。  相似文献   
92.
基于GIS 的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 ——-以深圳市为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社会科学开始借助于地理信息系统(GIS) 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 来研究社会现象的空间 模式和非常态分布, 研究社会科学中的空间结构问题。人口是城市空间结构演变中最为活跃的因 素之一, 同时也较易获取、容易做到时空连续, 因此往往是衡量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之 一。借助于GIS 技术, 以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研究为例。研究结果 表明深圳市城市内部人口空间结构总体表现为集聚。具体来说: 1990 年和2000 年深圳市人口密 度均以特区内东门街道为最高, 特区外各街道人口密度增长较快; 1990~2000 年人口重心向西北 移动约4km; 1990 年人口密度函数和2000 年人口密度函数均以反函数模型拟合较好, 从市中心 随着距离增加, 人口密度递减; 空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市中心附近具有较大的向心效应, 带 来周边邻近区域人口的增长, 而在东部郊区人口分布相对稀疏, 出现部分离心效应。  相似文献   
93.
张丽  张立杰  力梅 《广东气象》2014,36(6):50-52
利用深圳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数据和竹子林大气成分站颗粒物、污染气体的浓度资料,对典型灰霾过程粒子浓度的日变化的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变性高压脊控制下,污染物浓度在晚上交通高峰期达到最大值,人为排放和稳定的层结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在热带气旋外围下沉气流控制时,污染物浓度日变化有3个峰值,并且中午的峰值高于早、晚交通高峰期的峰值,光化学污染明显;在低槽或切变线影响下,早、晚交通高峰期的峰值高于中午的峰值,人为源排放成为主要的污染物来源。  相似文献   
94.
二十世纪深圳气温变化特征及严重冷暖冬事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利用香港、澳门平均气温长序列资料,采用回归订正法将深圳平均气温序列延长到100多年,分析显示,深圳100年来气温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线性倾向达到0.6℃/100年,年平均气温、夏秋冬气温在1980’s后期至1990’s显著升高,夏秋气温升幅最大,春季气温升幅较小,且100多年发生的严重/异常的冷/暖冬事件中,严重/异常冷冬有2/3发生在上半世纪以前,严重/异常暖冬则有2/3发生在下半世纪,1990’s共出现4次。  相似文献   
95.
赵静  闫小培  朱莹 《地理科学》2016,36(12):1802-1810
基于住房普查和建筑普查资料,对深圳市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空间特征与演化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并形成若干集聚区,且表现出明显的圈层分化,非正规住房规模比重从城市中心到边缘呈先增长后降低的发展态势。影响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空间结构的主因子包括规模因子、住房构成因子、增长因子、建筑特征因子和使用状态因子,城中村“非正规住房”可以划分为边缘增长型、空间集聚型、相对稳定型和中心转化型等4种类型。 深圳市城中村“非正规住房”的发展演化过程包括形成阶段、快速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不同阶段的非正规住房具有差异化的演化背景与空间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96.
转型社区是中国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特有现象,是由行政村转为城市社区的社区类型,具有典型的转型期特征.这类社区作为"社会经济的塌陷带",对城市空间形态、社会结构和城市社区治理具有极大影响.因此,研究转型社区的特征及其治理,对城市社区的健康发展和管理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以深圳市爱联社区为例,在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转型社区的基本特征、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善治"的途径选择.研究认为:转型社区的管理中必须引入治理理念,确立以合作、协商、共同愿景等理念为特征的社区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97.
深圳市观澜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观澜断裂是深圳陆域地区规模最大的北北西向断裂。通过地质地貌调查、联合钻孔探测及地质年代测定等技术方法对观澜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进行了详细考察与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穿越低丘陵台地地貌区的观澜断裂两侧未见地貌差异或现代构造形变现象;4个典型地质露头和2条钻孔联合剖面显示断裂没有扰动上覆第四系.观澜大布巷钻孔探测剖面还获得了断裂上覆冲洪积砂层底部12.6±2.4Ka的光释光测年数据;断裂物质主要由碎裂岩、构造角砾岩、硅化岩等组成.可见硅质被膜及半固结岩屑或岩粉状物质;7个断层样品的电子自旋共振测试结果显示断裂的最新活动年龄为距今21.1±2.1万年。结合12条浅层地震测线探测未发现断裂错移第四纪覆盖层底界的事实.得出了观澜断裂最新一次活动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自晚更新世中期以后没有新的近地表活动的结论。  相似文献   
98.
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全球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海岸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和科学研究关注的焦点。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区域海平面上升的生态损失评估进行了初步探索。以深圳市蛇口半岛为研究区,预测研究区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幅度,评估海平面上升对风暴潮、土地淹没的影响以及造成的生态价值损失。研究结果表明:(1)风暴潮加剧。2100年相对海平面上升1m,100年一遇最高潮位重现期减为小于10年一遇。海平面上升后50年一遇和100年一遇最高潮位分别为3m和3.3m,威胁沿岸工程设施安全;(2)淹没沿岸土地。研究区内4816.2ha土地受到淹没威胁,占研究区面积的16.6%,其中以建设用地和养殖水域为主,分别占淹没区面积的近60%和30%,面临巨额经济损失;(3)生态价值损失在不同重现期潮位下分别达到1966.55万元/a、4472.92万元/a和5052.83万元/a,地均价值损失分别占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的0.8%,1.1%和1.2%,使深圳市地均GDP(2000年计价)存在约一个百分点的潜在损失。  相似文献   
99.
研究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有助于将轨道交通带来的外部效益转化为内部收益,对城市地铁的建设和运营具有重要意义。在真实城市空间中,由于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轨道交通对不同区域的影响并非都是相同的,因而需要划定分市场进行研究。本研究以深圳龙岗线郊区段为对象,首先运用Moran'I 指数证实了空间自相关效应的存在,并构造变量将空间自相关效应纳入模型进行控制,结合其他变量构建了4 个Hedonic 模型,然后通过Chow Statistics 检验划定远郊段和近郊段2 个分市场,最后运用最优的Hedonic 模型对轨道交通影响住宅价格的分市场进行研究并解释其形成原因。研究结果表明:① 轨道交通在近郊段对沿线住宅价格具有正向影响;② 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影响存在分市场效应,不同分市场中轨道交通对沿线住宅价格的影响程度差异较大,龙岗线近郊段对沿线住宅价格具有正向影响,远郊段对沿线住宅价格具有负向影响;③ 可以通过Chow Statistics检验来划定分市场,龙岗线近郊段和远郊段的分界点为“六约—丹竹头”,近郊段分市场的空间范围可能与城市的平均通勤时间有关;④分市场的形成原因是空间异质性,龙岗线郊区段的分市场是由两个区域中心的空间分布差异所导致。  相似文献   
100.
深圳地铁5号线穿越深圳北东向断裂束的主要断裂之一九尾岭断裂,在主断裂下盘发育多条次生断裂和共轭断裂。断裂自身稳定性、断裂带及影响范围带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对地铁线路的选择和影响是关键因素。通过断裂自身稳定性、地应力、区域构造活动性、断裂带工程水文特性方面综合分析了其对深圳地铁5号线的影响。得出断裂自身稳定性较好,但其影响范围内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渗透系数大,地铁施工易导致掉块、坍塌、涌水等问题,应高度重视。对类似工程的勘察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