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4篇
  免费   598篇
  国内免费   649篇
测绘学   509篇
大气科学   453篇
地球物理   1167篇
地质学   1256篇
海洋学   308篇
天文学   65篇
综合类   222篇
自然地理   12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72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25篇
  2014年   186篇
  2013年   184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00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9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41.
A study of the environmental influence on the amplitude of lee wav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three-layer theoretical model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lee wave of a real example occurring over Blue Ridge in Pittsburgh, in which the maximum vertical velocity is 0.11 m s^-1. Based on this, the influence of changes in the thickness and values of the Scorer parameter in each layer are analyzed. It is shown that the influence of each layer parameters on the lee-wave amplitude is different, and the amplitude is more sensitive to the changes in the lower layer. Since the environment changes can affect the Scorer parameter profile, the influence of the environment on the amplitude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mplitude will decrease in the daytime because of solar heating, and increase at night because of radiational cooling, according to observational data. The case is also simulated by the Advanced Regional Prediction System (ARPS) model. The simulated amplitude is 0.089 m s^-1, which is close to the calculated result. Numerical sensitivity experiments are performed to test the former calculated experiments. The simulat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nalytically calculated results.  相似文献   
942.
The eddy-covariance method is the state-of-the-art tool to measure mass and energy fluxes, though many measuring systems (particularly closed-path systems) show strong spectral attenuation that causes significant underestimates of actual mass fluxes. The standard way to correct these underestimates is to use theoretically derived transfer functions. Practical implementation has shown that the attenuation, especially of closed-path systems, is underestimated by this method, even when the additional tube damping is considered. This paper introduces and tests three alternative site-specific and hardware specific correction methods based on spectral analysis, which typically enhance—additionally to the classical correction—the calculated mass fluxes based on closed-path analysers, as their inevitable tubing and the filters used cause additional flow attenuation. Two of the three methods are based on a site-specific and hardware specific transfer functions, the third uses direct comparison of cospectra. Primarily the methods based on transfer functions proved to be easy-to-handle once established for the specific set-up and measurement site. They represent practical and robust methods to correct for spectral attenuation.  相似文献   
943.
用FY-2C/D卫星等综合观测资料反演云物理特性产品及检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云的宏微观物理特性参数无论对天气、气候还是人工影响天气的研究和业务都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基于FY-2C/D静止卫星遥感观测,融合高空和地面等其它观测资料,研发了近10种云宏微观物理特性参数的反演技术方法,并实现业务化运行.简单介绍反演得到的云顶高度、云顶温度、云过冷层厚度、云暖层厚度、云底高度、云体厚度、云光学厚度、云粒子有效半径和云液水路径等近10种云宏微观物理参数产品的物理意义、反演技术方法和业务流程等;对主要云参数产品,利用最新获得的Cioudsat云卫星实测结果进行了对比检验和可用性分析;将反演产品同MODIS反演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44.
山地复杂下垫面湍流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谱方法和能量闭合度分析等方法,对兰州市皋兰山2006年夏季和2005年冬季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的湍流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个观测点测定的三维风速、空气温度的功率谱在惯性副区都符合"-2/3"定律,垂直风速和温度的协谱在惯性副区也基本符合"-4/3"定律.4个观测点都存在能量平衡不闭合现象,夏季观测点绿化地和裸地能量平衡比率(EBR)分别为66%和94%,冬季绿化地和裸地的EBR分别为62%和84%;裸地观测点的闭合程度明显好于绿化地.本文还讨论了能量闭合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各个观测点的地表能量收支状况.  相似文献   
945.
近地层风能参数随高度分布的推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应用江苏和吉林的12个测风塔资料,对两个地区的风能参数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探讨了一种用10m高度风速资料推算近地层内任意高度上平均风功率密度的新方法.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交互拟合不同高度的平均风功率密度,平均误差4.4%,最大误差13.3%,优于指数律的平均误差7.8%,最大误差22.0%,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46.
张家界多个例降雹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兵  戴泽军  胡振菊  李玉梅  黄俊  黄萍 《气象》2009,35(7):23-32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及ECMWF数值预报产品等资料,从降雹特征、大气环流形势特征、物理量条件、风暴源地、雷达回波特征等方面入手,对2005年张家界5次降雹过程进行深入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冰雹区具有点、线、面三种分布特征,不同冰雹灾害过程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程度与受灾面积及受灾人口在数量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5次降雹过程分别发生在高空槽型和东北低涡型两种典型冰雹环流背景形势下,其中高空槽型影响范围更大,破坏更强;较好的水汽条件、对流不稳定条件和较强的垂直风切变促使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发展;5次风暴均初生于地形高度高梯度区上空,聚集在大山周围及山地偏南区的迎风坡,说明热力及地形对风暴的生成及能否发展成为冰雹云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降雹过程均具有典型的冰雹云雷达回波特点和形态,在风暴体VIL密度超过4g·m-3的4次降雹过程中均产生直径约2cm的大冰雹,说明VIL密度对大冰雹具有强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47.
城市化发展与气象环境影响的观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郑秋萍  刘红年  陈燕 《气象科学》2009,29(2):214-219
通过分析2002年7月12日和2006年5月4日Landsat-5高分辨率资源卫星资料,表明南京市热岛分布特征与南京市的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特征相当一致,土地利用类型、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等地表参数分布与城市热岛分布相吻合.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南京城市化对边界层特性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城市发展,地表反照率减小、植被减少、地表湿度降低,使蒸发耗热减小、感热通量增多,城市波恩比增加,地表和大气间的热交换增强.  相似文献   
948.
太阳光度计反演气溶胶参数的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一次散射反射比(ω_0)、粒子谱分布和散射相函数是表征气溶胶光学微物理特征的重要参数。利用CE318太阳光度计的直接测量数据与平纬圈测量数据基于Skyrad.pack算法可以用于反演这些气溶胶参数。结合光度计标定结果以及针对观测数据的严格去云方案和质量控制措施,利用该算法对几种不同的大气混浊度状况计算了上述气溶胶参数。计算结果与基于Dubovik算法的AERONET业务产品进行了比较,发现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大部分比较一致。虽然在大气混浊度较小的情况,Skyrad反演的ω_0和谱分布中的小粒子体积浓度与Dubovik结果相比有很大差异,同时Skyrad的计算误差较大,说明在实际AOD较小时,Skyrad算法的稳定性较低,但其反演结果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表征气溶胶的光学特征。基本分析表明,基于Skyrad.pack算法的等天顶角观测反演结果在一定的大气混浊度和合适的太阳天顶角条件下是合理的,能够用于未纳入AERONET体系的光度计观测的气溶胶光学微物理参数研究。  相似文献   
949.
ATOVS资料在淮河暴雨预报中的同化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锐  李泽椿  张国平 《气象》2010,36(2):1-12
ATOVS资料的获取弥补了测站稀少地区常规观测资料的不足,尤其是有云条件下的温湿资料,这两种资料对于模式的降水预报极为重要。采用T213-SSI业务系统,对全球NOAA16、17的ATOVS资料进行同化试验,分析了ATOVS资料在极端暴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效果。对2007年7月7—9日发生在淮河流域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设计3种同化方案,对比分析了不同方案的同化模拟结果。试验表明:长期同化AMSU资料,可以改善降水预报,尤其是降水强度的改善明显。通过连续同化,卫星资料能改进大尺度环境场、温湿场和动力场。剔除AMSU-A地面通道及低层700 hPa通道资料的同化效果要优于全部同化,对于暴雨中心的模拟位置、强度有较明显改进,中高层形势场的降水直接影响系统也更加接近实况,温湿场、风场的调整作用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950.
使用NCEP(1°×1°)再分析资料计算湿热力平流参数及其积分,通过对比分析2008—2009年初夏(5—6月)地面实况降水与该因子积分后的中心大值区的对应关系。理论分析表明:湿热力平流参数综合体现了锋区附近大气的动力、热力及水汽作用,相对于常用的相当位温、湿度等常用物理量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广义位温及位温平流的相互作用,对实际非均匀饱和大气的动热力变化及水汽有较好的反映。统计分析也表明:积分后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中心值区与地面6小时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它的变化趋势及移动方向与强降水区的变化也较一致,能作为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提供参考;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地面实况降水资料,选取2009年6月7-9日发生在贵州的强降水过程为例,通过把湿热力平流参数与此次过程中动、热力场结合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参数能综合地反应锋面强降水系统中的水汽、动力及热力的垂直结构特征,能作为造成强降水的锋面系统的示踪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