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95篇
  免费   914篇
  国内免费   1879篇
测绘学   57篇
大气科学   2967篇
地球物理   959篇
地质学   1177篇
海洋学   226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649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211篇
  2017年   191篇
  2016年   185篇
  2015年   231篇
  2014年   285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282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61篇
  2008年   248篇
  2007年   344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1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18篇
  1997年   111篇
  1996年   83篇
  1995年   69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1.
何立富 《气象》1997,23(12):24-28
利用热带天气图,日本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风场资料,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的两类主要天气过程,热带云涌-冷锋尾流气旋锋生过程和阻塞反气旋北侧回流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云型演变,环流形热,热带流场等方面揭示了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为业务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广东中山晚更新世最早海侵层与水动型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市珠海格力商业大厦场址钻孔表明,距今(45120±910)a海水已经侵入珠江三角洲地区,当时海平面约在-34.7m。沉积剖面及其比较研究表明,场区从晚更新世海侵以来是连续的滨海相沉积;场区还是晚更新世海侵以来差异构造运动显著的珠江三角洲(乃至东南沿海)地区地壳的一块“稳定小岛”。其晚更新世以来的滨海相沉积反映了渐进上升的实际水动型海平面变化  相似文献   
93.
一次台风暴雨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对1994年7月12~13日一次登陆台风造成的华北暴雨作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9406号台风登陆后,台风和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间形成的偏东南风低空急流,具有明显超地转特征,它是触发这次台风暴雨的关键系统。Q矢量诊断表明,Q矢量辐合区与暴雨位置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94.
江苏镇江地区地属丘陵地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调查资料显示镇江地区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雨经常 诱发大量浅层滑坡,降雨是区内滑坡主要影响因素,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镇江地区300多个山体边坡进行 详细现场环境地质调查,结合收集气象资料,对该地区的滑坡与降雨相关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降雨量与降雨 持续时间对滑坡数量的变化关系。确定了镇江地区降雨阈值I-D 曲线,并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 果可为镇江地区滑坡治理和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5.
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乾  李兰芳 《水科学进展》1997,8(4):353-358
强降水主要由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对此类天气系统的预报,目前只有依靠卫星和雷达的实时监测并结合中系统的概念模式外推来完成。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极为复杂,造成雷达盲区,影响其估算降水率。因此采用GMS-4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展宽云图资料,经处理并转换后,再加入相应网格点上的数字化地形高度资料作为因子之一,用多级逐步判别模式估算逐时雨强等级,最后形成一套可在微机上对雨强场进行图像显示及处理的软件系统,满足了现时预报的需要。结果表明,小雨以上的降雨区域不论面积、形状均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6.
粤西金、银矿床成矿规律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粤西是我国华南的主要金、银矿床集中区,区内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具有相间排列的分布规律,即从南到北分为以下5个矿带:廉江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高州—信宜金矿带、罗宁—云浮银(金)多金属矿带、德庆—清远金矿带、连山地区银(金)多金属矿带。本文从区域地层、岩浆岩及成矿作用等方面对粤西金、银矿床区域分布规律进行了探讨,认为影响金、银矿床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不同区域地层、岩浆岩Au、Ag含量的差异及金矿床与银(金)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的差异  相似文献   
97.
广东麒麟绿钙闪石巨晶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群科  张宗清 《地质论评》1997,43(6):638-645
本文对罕见的幔源绿钙闪石巨晶进行了综合的地球化学分析,主要元素,稀土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的特征表明;绿钙闪石巨晶是碱性玄武岩浆在地幔条件下的结晶产物;相对于寄主玄武岩,绿钙闪石巨晶均属捕虏晶,它们与共存的橄榄岩包体无成因联系,其形成可能与共存的黑色包体有关。  相似文献   
98.
The Changkeng gold-silver deposits consist of a sediment-hosted,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and a replacement-type silver deposit. The mineralizations of gold and silver are zoned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ilicification of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so that siliceous ores dominate in the deposit. The mineralizing temperature ranges mainly from 300 to 170℃, and K+, Na+, Ca2+, Mg2+, and Cl- are the major ions in the ore-forming fluid. Calculations of distribution of metal complexes show that gold is mainly transported by hydrosulphide complexes, but chloride complexes of silver, iron, lead, and zinc, which are transformed into hydroxyl and hydrosulphide complexes under neutral to weak-alkaline circumstances in the late stage, predominate in the ore-forming solutions. Water-rock interaction is confirmed to be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silver ores by computer modelling of reaction of hydrothermal solution with carbonate rocks. The solubility analyse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ecipitation  相似文献   
99.
广东信宜东坑金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先学 《黄金地质》1997,3(3):42-47
东坑金矿地处云开加里东隆起带的东翼,吴川-四会大断裂的西侧,矿床赋存于震旦系云开群中亚群(Zynb)地层的中下部厚约80m的绿片岩带中。共圈出4个主矿体,其中最大矿体长1100m,平均厚度2.0m,平均品位5.58×10-6。矿石由石英细脉组成,矿床受区域脆-韧性剪切带控制,矿液来源于银岩花岗岩体的演化分异和对围岩的萃取。矿床形成温度为267~307℃,属岩浆热液交代-充填型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00.
Rb-Sr isochron age of fluid inclusions in quartz from the Fuwan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is 68 - 6 Ma, the silver deposit is characterized by high μ values (10.67 - 10.95 ), which are much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re-hosted Paleozoic strata and are close to those of ores hosted in the Proterozoic metamorphic basement in western Guangdo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Pb isotopic characteristics, coupled with much high background silver contents (200-1000ng/g) in the Proterozoic basement and relatively low silver contents in the Paleozoic strata in the region of the Sanshui Basi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ore-forming material of the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came mainly from the old basement. The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related genetically to the intense volcanic activities during the Upper Cretaceous to Eogene. The formation of the Fuwan super-large silver deposit is controlled by the following favorable geological conditions : ( 1 ) The intersection of deep faults and contemporaneous faults at the margin of the Sanshui Basin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an excellent structure as passageway for ore fluids; (2) The special ore-hosted rock association forms a ore gathering-trap structure that favors the precipitation of ore; (3) The silver-rich old basement, multi-stage mineralization and multi-episode volcanic activities which constitute a geothermal convec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