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100篇
  国内免费   256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45篇
地球物理   37篇
地质学   24篇
海洋学   122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201.
支蓉  高辉  孙冷 《气象》2024,50(1):115-125
2023年夏季,我国气候特征整体表现为“温高雨少”,区域性、阶段性高温、旱涝等气象灾害明显。降水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主要多雨区位于我国北方,松花江、海河流域出现严重汛情。生成和登陆台风频数均较常年同期偏少,但北上台风却对京津冀等地造成极其严重的雨涝灾害。2023年夏季我国气温为1961年以来历史次高,北方地区暖异常明显,华北、西北等地区阶段性高温热浪尤为突出。华北、东北地区降水偏多是由不同环流系统造成的。其中,华北南部降水异常偏多主要由7月底至8月初一次极为罕见的天气尺度持续性极端降水过程所致,台风杜苏芮和卡努外围环流与异常偏西、偏北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相配合,再加上太行山东麓的地形效应是其主要原因。盛夏东北东部异常偏南风引导的水汽输送在整个对流层都异常偏强,造成东北北部和东部降水明显偏多,这一异常环流与初夏巴伦支海海冰密集度减小及盛夏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暖均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202.
近岸台风浪的嵌套数值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展  戴明瑞 《海洋预报》1994,11(4):6-12
本文将混合数值海浪模式与第三代海浪模式结合起来研究近岸台风浪。在西北太平洋及中国海域采用混合数值海浪模式预报海浪,而在近岸台风区域采用包括海底绕射项的WAM模式,该小区域的浪边界条件由大区域上得到的计算结果提供。我们建立的数值近岸台风浪预报系统既利用了混合海模式节省计算机时的优点,又用细网格的WAM模式抓住了近岸海底地形对海浪的作用,该模式的后报结果表明,模式计算的近岸台风浪台站的实测资料符 合料  相似文献   
203.
In this study, a high-resolu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eyewall evolution of Typhoon Imbudo (2003). The eyewall contraction, breakdown, and reformation are successfully simulated by the model. The eyewall accordantly shrinks throughout the whole troposphere prior to landfall, while it exhibits di erent variations after landfall in the lower and upper troposphere, respectively. It is found that the dry air advected into the storm inner core through a low-θe channel, the reduced surface latent heat transfer, and the increased in ows in the coastal region are associated with the eyewall contraction.Accompanied with the high-to-low wavenumber change in the vortex Rossby waves, the initial polygonal eyewall transforms to an elliptical one. Such a wavenumber change is likely associated with the change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rainbands and the eyewall. The corresponding features of the time-averaged and vertical dynamic and thermodynamic structures are also examined during the storm passage. A tangential wind budget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a strong acceleration due to the contributions of both the eddy and the mean circulation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layer in the eyewall during pre-landfall, and the mean circulation contribution to the change in the tendency of the azimuthally averaged tangential wind counteracts the eddy contribution.  相似文献   
204.
强台风"云娜"登陆过程的研究——基于AREM模式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使用新改进的双重嵌套AREM数值预报模式,并与高时空分辨率的探测资料相结合,针对台风“云娜”登陆加强的特点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式对“云娜”台风环流特征、强度变化趋势和台风降雨等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在此基础上,定量研究其登陆加强过程中三维大气中尺度场动、热力特征及演变过程,并探讨了其登陆加强的机理。由此得出了与“云娜”登陆加强相关的重要影响因子:(1)副热带高压西南侧的偏东引导气流加强是“云娜”登陆前移速加快、强度增强的有利环境场条件。(2)“云娜”近海移速加快时有较强的东密西疏的不对称流场结构,特别是其垂直速度场以及强对流发展的水平分布的强不对称特征与该气旋登陆加强同时发生,也可能与台风强度维持和加强存在一定的相关。(3)在“云娜”中心西南侧的强凝结潜热释放过程,有可能助其在登陆时加强。此外,在“云娜”发展加强阶段,低层暖湿、中层干冷的位势不稳定层结,有利于对流的强盛发展。(4)“云娜”登陆前后有强低空急流与之联结,并有垂直对流运动发展,由此可获得不断增强的潜热能量是其登陆加强的另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05.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台风相互作用的数值试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1958—1998年台风资料,对台风路径进行分类,挑选出3类常见路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成分析,证实不同的台风路径所对应的副热带高压(副高)形势不同。台风西行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势力强大,呈东西向带状,台风沿着副高南部西行,副高在整个过程中西伸;转向路径时,副高开始呈东西向带状,随着台风的移动副高主体东退,在160°E附近中间断裂;北上路径的台风对应的副高主体偏东。在此基础上,利用气候模式R42L9在不同的初始场中加入相同的温度扰动,成功模拟出西行和北上路径的台风,验证了不同副高形态对台风路径的不同影响。对模拟结果的分析还发现,台风可以引起正压Rossby波向中高纬度的传播。由于背景流场不同,不同移动路径的台风其波动能量的传播路径也不同,从而对中高纬度环流和西太平洋副高产生不同的影响:与北上台风不同,西行台风在其西北方向激发出正变高,使西太平洋副高加强西伸。  相似文献   
206.
陈受钧  陶祖钰 《气象学报》2007,65(5):663-672
对谢义炳在大气环流系统方面所做出的科学贡献作了简要的全面回顾。其中包括:(1)北美切断低压的生命史;(2)东亚高空锋和急流的多层结构;(3)中国降水系统的结构和演变规律(包括梅雨锋、西南低涡等),热带和中纬度扰动相互作用在暴雨过程中的重要性;(4)西北太平洋的台风形成在ITCZ(赤道辐合带)/季风槽中;印度西南季风的低频变化;(5)降水系统的湿斜压动力学理论及其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6)大气环流的中期变化理论。谢义炳的这些贡献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大气环流系统并改善了中国的暴雨预报。  相似文献   
207.
中尺度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暴雨过程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尺度海-气耦合模式MCM对两个典型台风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定量地分析了海-气相互作用对台风暴雨的影响,并探讨了这一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模式MCM能成功模拟台风的路径、强度以及台风暴雨的落时、落区。考虑海-气相互作用能使台风中心气压48和72 h分别回升9.9和3.5 hPa,使后续时段的台风对流性降水减小40~100 mm,还明显改变了非对流性降水分布。耦合与非耦合试验对比分析初步表明,海-气相互作用影响台风暴雨的机制是一种通过台风大风区附近海平面温度(SST)下降来调节的负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208.
作用于台风系统的动力——热力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章 《气象科学》2000,21(3):348-353
本文导出了台风运动,结构和强度变化的关系方程式,该式表明作用于台风系统的动力-热力因子同时影响台风运动,结构和强度的变化。本文还是导出了台风系统内凝结与降水的不平衡与台风运动的关系方程式,分析该方程所得结果与台风运动的一些实际情况和统计研究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09.
"碧利斯"台风暴雨物理量场诊断分析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本文用MM5模式数值模拟了0010号“碧利斯”台风登陆福建的过程,表明MM5模式能很好地模拟出主要雨带及其分布特征。物理量场分析指出,本次福建沿海地区暴雨产生的物理机制主要有:台风登陆福建前后福建沿海地区上空层结相当不稳定;由于台风环流非对称性,台风中心北侧中低层有很强的风速、相对湿度、正涡度、辐合、垂直速度:暴雨区高低层存在正负螺旋柱;暴雨区高层存在正湿位涡、低层负湿位涡中心。  相似文献   
210.
利用位涡趋势法诊断台风“莫拉克”(2009)的移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位涡趋势(PVT)法可以计算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对台风移动的直接影响(非引导效应)。在成功模拟2009年第8号台风“莫拉克”移动路径和近地面最大风速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台风不对称环流发展的影响,对原有的位涡趋势诊断法进行了改进,并首次将该方法应用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模拟结果中,诊断不同物理过程对“莫拉克”移动的影响。分析表明,虽然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主要作用于维持台风“莫拉克”的垂直结构,但非绝热加热等物理过程引起的非引导效应也对“莫拉克”移动的短时振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