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4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270篇
测绘学   92篇
大气科学   307篇
地球物理   194篇
地质学   519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3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5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利用济源地区1994—2003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济源地区水平能见度变化特征及相对湿度、风速、气压、温度和雾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云南6个烤烟种植区35 a来烤烟大田生长期气温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云南省6个烤烟生产区烤烟大田生长季平均气温呈明显升高趋势,热量条件有较明显的改善;各烟区烤烟成熟—采烤期气候变暖趋势一致性好、增温最突出、增幅最大,增温幅度达到了0.0155~0.0356℃/a,这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云南省烤烟生产过程中烤烟生长中、后期高温不足这一制约云南烤烟品质提高的气候瓶颈问题,对提高云南省烟叶品质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3.
针对浙江省主要粮食、油料大宗作物以及蔬菜、茶叶等各类典型经济作物,选择典型种植区开展了农产品及根系土壤调查,根系土壤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酸碱度及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农产品样测定了十多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采用分类统计、相关分析、含量分布散点图等方法,研究了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结果表明,作物种类是决定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最主要因素;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体上具有共消长的趋势;土壤有机质、pH值是影响作物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累积的重要环境因素;作物样品采集、加工和分析过程中沾污问题可能会对土壤-农产品重金属含量的相关性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4.
近岸水平场地液化侧向大变形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进的软化模量分析方法,对近岸水平场地液化侧向大变形进行数值计算,以研究地震波波形和幅值大小、液化、竖向地震动对侧向大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地震波作用下,即使峰值加速度相同,液化程度与侧移距离也可能有较大不同,表现了土体变形的强非线性性质,但大地震下液化导致的侧移几乎都在米的量级上;计算区域中无液化区时,岸壁侧向永久位移很小,在几公分左右,随水平峰值加速度及不同地震动输入改变不大;计算区域中有液化区时,岸壁侧向永久位移显著增大,且随输入水平峰值加速度的增大而明显增大,其机理是强地震动使液化范围加大;水平竖向两向地震动输入与单独水平地震动输入相比,前者场地液化范围增大,平均增大42%,侧移量增加,平均增加37%。  相似文献   
95.
地震活动热红外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屈春燕  单新建  马瑾 《地震研究》2007,30(2):113-119
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基础理论和各类地物的热红外辐射特性进行了简略介绍;对地形地貌、地物类型和气象等非震因素对地表热红外辐射的影响及地表热红外亮温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各类非震因素的去除方法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充分研究活动构造区带在各类非震因素影响下的热红外影像特征,掌握无震条件下的红外亮温时空演化过程,建立红外亮温变化的基准模型及各类非震因素的扣除模型,将有可能较好地排除非震因素的影响,检测出与地震活动有关的热异常。  相似文献   
96.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发展的耦合气候模式FGOALS1.0_g控制试验、二氧化碳(CO2)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实测结果(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全球变暖对大气季节内振荡(ISO)特征变化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控制试验、二氧化碳浓度加倍试验模拟结果及观测结果发现:(1)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具有一定的模拟季节内振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模式能够模拟出ISO活跃区的位置、中心位置的季节变动以及强度的季节变化,其缺陷是模拟的ISO强度偏弱,模拟的ISO周期不显著且偏高频;(2)实测资料诊断分析得到的近六十年来偏暖阶段ISO活跃区强度增强及范围扩大可能不是人类活动影响使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它可能是大气ISO本身的年代际尺度变化;(3)近六十年来纬向东传波(西传波)的能量的存在增长(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人类活动影响引起温室气体增加所导致的;(4)由于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在模拟ISO主周期及强度方面时存在不足,因此实测结果诊断分析得到的偏暖阶段ISO小波能量强,主周期范围大,偏冷阶段反之的结论用FGOALS1.0_g耦合气候模式尚难以证实。  相似文献   
97.
I.INTRODUCTIONAcommonviewpointinthespatialinteractionliteratureisthatitisnecesarytoacknowledgespatialstructureefectsand/orde...  相似文献   
98.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讨论了1980-1995年珠江三角洲地区7个主要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面积的变化特点;分析了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速度与耕地面积减少之间的关系。以耕地面积减少系数为主要指标,总结出珠江三角洲地区基于耕地资源利用特征的4种城市化模式。研究发现,部分城市出现的耕地资源过度消耗现象,不应简单地归因于城市化发展,而主要与当地城市发展规划和管理工作不力有关。  相似文献   
99.
市域城镇化土地利用扩展机制与规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彦随 《热带地理》1998,18(4):372-377
以乐清市为例,对沿海经济发达区县域城镇化带型扩展的动因机制及其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通过运用城镇化综合度指标,在城镇体系结构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城镇化扩展域模型。揭示了城镇化带型发展与区域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之间的相关性。对于城镇建设规划决策,实现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本文根据定位参数M估计理论,导出了LP估计的影响函数,分析了LP估计的抗差能力,同时还推导了LP估计的渐近效率,综合抗差能力和效率,分析了LP估计的优劣性,明确指出,用现测数据中含有粗差扰动的数据和P为(1,1.25)的LP估计进行处理,结果较优,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