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4篇
  免费   2350篇
  国内免费   3091篇
测绘学   251篇
大气科学   2981篇
地球物理   2830篇
地质学   5349篇
海洋学   1894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601篇
自然地理   3884篇
  2024年   59篇
  2023年   243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611篇
  2020年   584篇
  2019年   651篇
  2018年   571篇
  2017年   627篇
  2016年   586篇
  2015年   696篇
  2014年   841篇
  2013年   1060篇
  2012年   817篇
  2011年   875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825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883篇
  2005年   724篇
  2004年   649篇
  2003年   595篇
  2002年   412篇
  2001年   370篇
  2000年   368篇
  1999年   286篇
  1998年   227篇
  1997年   213篇
  1996年   205篇
  1995年   177篇
  1994年   167篇
  1993年   116篇
  1992年   94篇
  1991年   85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分析博尔塔拉河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水化学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博尔塔拉河的矿化度和总硬度等主要离子含量沿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上游到中游增幅不大,中游到下游开始呈直线上升,下游矿化度和总硬度分别超过1000mg/L和250mg/L,主要离子含量也增加明显,其变化特征与矿化度基本一致。上中游河段阴离子中以HCO3-占优势,阳离子中以Ca2 为主;下游河段阴离子中以SO42-占优势,阳离子中以Na 为主。水化学类型由上游向下游过渡变化的分带特征:从上游、中游到下游河水水化学特征依次主要表现为HCO3-型、HCO3-—SO42-型和SO42-型。  相似文献   
992.
玛纳斯河流域雷暴气候特征及防雷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取玛纳斯河流域中上游和中下游4个气象站1970—2005年的雷暴气候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出玛纳斯河流域雷暴活动的气候特征,并根据其活动规律提出防御雷电灾害的几项事宜。  相似文献   
993.
在悬移质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基本原理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河流特性建立了多年综合及相邻流量测次累积面积百分数与累积流量百分数相关曲线法不同的部分流量权重系数借用方案。经实测资料检验输沙率与流量异步施测法的计算误差符合《河流悬移质泥沙测验规范》精度要求,能满足悬移质泥沙测验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994.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华北和印度夏季降水资料,采用趋势分析、小波变换等方法,对两地区夏季风降水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量都存在线性减少倾向,但华北更为显著,减少达16 mm/10 a;2)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都以18 a周期为主,近年都有逐渐缩短的趋势,而印度的这种周期缩短得比华北更快,近年降水变化周期接近15 a;3) 华北和印度夏季风降水变化在1956、1976、1992/1993年发生了趋势转折;4) 华北和印度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夏季风降水特征非常明显,但两地变化特征表现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95.
In past 50 years, the air temperature fluctuation was raising trend in Tarim River Basin.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by 0.3℃ in the whole Tarim River Basin, and by 0.6℃ in the mountain areas. With global warming, the frequency of unstable and extreme climatic events increased, glaciers retreating accelerated and snow meltwater increased have resulted in the more frequency of snow-ice disasters such as glacier debrisflow and glacier flash flood etc. Since 1980s, in the process of intense climate warming, glaciers melting intensified, ice temperature rose and glaciers flows accelerated, and lead to more glacial lakes and extending water storage capacity and stronger glacial lake outburst floods occurrence. It is proposed that th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ng of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on water resources and floods should be enhanced.  相似文献   
996.
Analysis of tropospheric ozone residual (TOR) data from satellite measurements indicate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tropospheric ozone over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of China. The increasing trend can be derived both from the annual mean TOR and from the monthly mean TOR except for January and March. The increase rate of the decadal mean TOR was 0.82 DU during 1978-2000. The impact of this long-term trend on the climate and atmospheric oxidizing capacity over the region should be further studied. Data comparison show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OR and surface ozone data collected at Lin'an background station in the Yangtze Delta region, suggesting an internal connection between both quantities.  相似文献   
997.
日降水量空间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距离权重法和普通克里格方法对26°~34°N, 103°~115°E范围内2004年逐日降水量进行空间插值试验分析, 分辨率为1 km×1 km。采用交叉检验方法和准确率方法对两种方法插值的总体效果及不同等级的降水插值效果进行综合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插值效果近似, 插值结果与实测值相关系数分别为0.83和0.82。但对日雨量较大的情况, 两种方法插值效果均有所降低, 相关系数为0.66和0.67。两种方法的实测值与插值结果的相关系数在不同季节非常接近, 并且均以春季最大, 其次为冬、秋季, 夏季相关系数最小; 通过采用平均误差、平均绝对误差和均方根3个指标衡量及不同等级雨量的插值准确率统计比较, 普通克里格方法插值效果略好于反距离权重法。  相似文献   
998.
印度洋海表温度主模态及其与亚洲夏季季风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印度洋SST主模态的时空特征,并探讨其对亚洲夏季季风的影响,结果表明: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主要特征为整个海盆一致的增温趋势,主要具有准3 a和准11 a周期,在1976/1977年和1997/1998年分别具有两次年代际显著增温。印度洋SST主模态与中国雨区夏季降水有很好的关系,其增温趋势与华北、东北南部、华南东部和西南西部降水减少,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北北部和西北地区降水增多具有很好的关系,并与长江中下游梅雨雨量具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其变化趋势对亚洲夏季季风系统具有显著影响,在高空,使南亚高压、高原南侧的高空东风以及从南海、东南亚至西南印度洋的高空越赤道气流减弱,但增强10°—20°N、40°—110°E的北风;在中层,使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强,面积偏大;在低层,增强索马里越赤道气流,但却削弱印度夏季季风低层环流,并且在加强东亚地区的低层南风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地区的同时减弱华北地区的低层西南风;地面,使亚洲大陆的气压升高;与对流层整层垂直积分水汽输送通量的相关分布与低层环流的相似。因此,印度洋SST主模态的上升趋势是亚洲夏季季风趋于减弱和中国雨带南移的一个原因。  相似文献   
999.
IOD对ENSO影响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干扰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使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以及有IOD事件伴随发生的ENSO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ENSO事件、"单纯"IOD事件对中国夏季降水和气温均有显著影响,当El Nino年有正IOD事件同时发生时,我国北方地区水汽增加,华北降水偏少现象得到抑制,我国大陆气温有所上升;当La Nina年有负IOD事件同时发生时,北方地区的水汽减少,不利于华北地区的降水,我国大陆气温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英国气象局的海温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整编的160站月降水量资料,对江淮夏季降水及其前期冬季环流和海温场进行分析,并利用NCAR CCM3模式进行海温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前期环流在亚洲中高纬地区有明显的异常,这种环流异常与北太平洋西北部的海温异常有关,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低)是江淮夏季降水偏多(少)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当前期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偏高时,后期夏季从乌拉尔山到鄂霍次克海附近为高度正距平,亚洲中纬度为弱的负距平,这时亚洲中高纬度多阻塞高压活动,中纬度多低槽活动,有利于冷暖空气在江淮地区交汇,江淮流域降水偏多;反之,江淮流域降水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