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7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44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123篇
地质学   171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9篇
自然地理   43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56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781.
甘南草地类型的生态经济价值与功能及其分类经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山区景观所具有的3层次功能和指标体系选取的原则,从美学、社会、生态3个方面,初步构建了4个层次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北京市怀柔区9个乡镇,得到如下结果:景观功能评价综合指数处在"较好"标准的有宝山镇和怀北镇;在"一般"标准的有喇叭沟门乡、雁栖镇、九渡河镇、长哨营乡;处在"较差"标准的有渤海镇、玻璃庙镇、汤河口镇。评价结果基本与实际相符,说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82.
内蒙古干草原春季火险预报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利用内蒙古锡盟地区1986~1997年的草原火灾及同期气象资料, 采用数学模拟的建模方法, 研制了该地区重点火险区域 (包括4个旗、市) 的春季草原火险天气预报模型。该预报模型综合考虑了火灾发生当日及前期气象要素对草原火险的影响, 试报检验结果可靠, 可用于当地的火险预报, 为防火部门制定防火决策提供依据和指导, 并可产生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83.
阿拉善荒漠三个草地类牧草中化学元素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华  陈善科 《中国沙漠》1994,14(2):37-41
对阿拉善荒漠微温干旱、微温极干和暖温极干三个草地类9科44种牧草中常量元素(N、Ca、P)和微量元素(Fe、Mn、Zn、Cu、Co、Mo、Se)含量的变化特征、丰缺程度和生物吸收序列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不同科牧草中各元素的含量变幅很大,但其吸收各元素多寡的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84.
785.
Anastomosing networks of infilled tunnels, formed by the burrowing of western pocket gophers (Thomomys spp.), are exposed seasonally on Burroughs Mountain, Washington State, USA. The tunnel‐fills disintegrate over several weeks following exposure by the late spring thaw (April–June). The presence of infilled tunnels demonstrates the soil moving and the overturning capacity of small mammals on high alpine plateaux, but may also have positive benefits for the maintenance of biodiversity in these sensitive environments, particular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future climate change. Copyright © 200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786.
开垦对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中国科学院海北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定位站地区,选择高寒草甸开垦后形成的一年生人工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开垦年限分别为0、1、11、16和20年,利用土壤有机碳密度分组法,进行了0~40cm土层土壤有机碳及不同组分(轻组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含量及随开垦年限变化关系的研究。结果表明:高寒草甸开垦后其土壤有机碳的变化主要发生在0~10cm土层,土壤中SOC、LFOC和HFOC呈下降趋势,至20年时分别下降了10.5 %、26.7%、8.1 %,主要原因为当地较为强烈的风蚀作用、耕作侵蚀和开垦加剧了表层(0 ~10cm)土壤有机质的氧化分解,表层土壤中的粗有机物质在降水淋溶作用下,在土体下部重新淀积。而0 ~40 cm土体内,SOC、LFOC和HFOC略有增加,开垦20年,他们的累积速率分别为0.08 t C·hm-2·yr-1、0.07 t C·hm-2·yr-1、0.14 t C·hm-2·yr-1。人工草地长期种植虽然没有改变高寒草甸作为碳汇的基本功能,但却大大降低了其碳汇效应,植物-土壤系统年固定碳量由未开垦前的7.38t C·hm-2·yr-1下降至6.89 t C·hm-2·yr-1。  相似文献   
787.
中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与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王襄平  张玲  方精云 《地理学报》2004,59(6):871-879
通过研究我国高山林线的分布高度沿纬度、经度的变化格局,和对高山林线处的温度和基带降水等气候指标的分析,对我国高山林线分布高度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 我国高山林线高度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和经向变化,总体趋势是:在北纬30o以北,高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下降速率为112 m/度左右;在30oN以南,则表现出较大的东西部差异:在东部,高山林线高度变化不明显,西部则随纬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在相似的纬度上,高山林线高度呈现出从东向西升高的趋势。高山林线在藏东南的洛隆、丁青、工布江达一带 (约29o~32oN,94o~96oE) 达到4 600 m,为世界最高林线高度,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降低。(2) 影响高山林线高度的主导气候因子为生长季温度条件。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温度指标为年生物温度3.5 oC,温暖指数14.2 oC·月,生长季平均温度8.2 oC。该指标相应海拔高度的地理差异,导致了我国高山林线高度的纬向、经向变化,和从沿海到内陆林线高度的差异。(3) 降水对高山林线高度有显著影响。在中高纬度地区,相同纬度上干旱区域的高山林线高于较湿润区域,降水量是通过温度间接作用于林线高度的。  相似文献   
788.
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评述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本文就目前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四个方面的内容:1、草地生态系统碳贮量,包括植被及土壤碳贮量,草地NPP及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和测定;2、草地土壤呼吸,认为其是草地碳循环中最主要的环节,是目前研究的重点;3、气候及人类活动(开垦和放牧等)对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4、二氧化碳增加对草地碳循环的可能影响,并对研究工作中的难点做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789.
青藏高原高寒草原生态系统CO2,CH4和N2O排放通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Using static chamber technique, fluxes of CO2, CHh and N2O were measured in the alpinegrassland area from July 2000 to July 2001, determinations of mean fluxes showed that CO2 and N2Owere generally released from the soil, while the alpine grassland accounted for a weak CH4 sink.Fluxes of CO2, CH4 and N2O ranged widely. The highest CO2 emission occurred in August, whereasalmost 90% of the whole year emission occurred in the growing season. But the variations of CH4and N2O fluxes did not show any clear patterns over the one-year-experiment. During a dailyvariation, the maximum CO2 emission occurred at 16:00, and then decreased to the minimumemission in the early morning. Daily pattern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variation in CO2 fluxes waspositively related to air temperatures (R2=0.73) and soil temperatures at a depth of 5 cm (R2=4).86),whereas daily variations in CH4 and N2O fluxes were poorly explained by soil temperatures andclimatic variables. CO2 emissions in this area were much lower than other grasslands in plain areas.  相似文献   
790.
化学药剂灭杀棘豆技术研究与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棘豆的大面积滋生繁衍是草地退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对草原畜牧业发展构成了重大危害。文章通过自配制除草剂——"灭棘豆"对棘豆杀灭效果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灭棘豆"的最佳推广用药量为1 350~1 650 mL·hm-2,喷药最佳时间是在棘豆盛花期。它灭除棘豆死亡率达92%以上,对草原可食牧草和环境无害。"灭棘豆"可以作为一种经济有效且适宜大面积灭除棘豆的除草剂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