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6篇
  免费   640篇
  国内免费   1251篇
测绘学   450篇
大气科学   2562篇
地球物理   313篇
地质学   348篇
海洋学   169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2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124篇
  2020年   118篇
  2019年   158篇
  2018年   129篇
  2017年   13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37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274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08篇
  2004年   159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88篇
  2001年   105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珠江三角洲霾天气的近地层输送条件研究   总被引:68,自引:4,他引:6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 珠江三角洲地区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 霾天气造成能见度恶化和空气质量下降。近地层输送条件即地面流场与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密切相关。利用2004—2005年广东省466个地面自动气象站资料、广州观象台常规气象资料、珠江三角洲大气成分站网器测能见度资料、珠江三角洲城市环境监测站网的PM10浓度资料等, 使用矢量和分析方法, 分析珠江三角洲近地层风及其对严重霾天气过程和清洁对照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2004年霾天气高发季节, 东亚纬向环流比2005年同期显著, 纬向环流不显著的年份, 气流南北交换显著, 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大, 伴随冷空气的大风等天气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纬向环流显著的年份, 冷空气跨越南岭、到达珠江三角洲的机会比较小, 污染物易于堆积。珠江三角洲霾天气具有区域性特征, 旱季出现最多, 雨季出现最少。严重霾天气过程出现在每年12月至次年4月, 清洁对照过程出现在台风直接影响或冷空气活动频繁的季节。与2004年相比, 2005年的静风频率较低, 且旱季风速较大, 不利于霾天气的形成。矢量和分析表明:区域霾天气过程与区域内静小风过程, 即出现气流停滞区有密切联系, 清洁对照过程与强平流输送有关。  相似文献   
992.
一次弱对流天气降雹成灾的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新疆玛河流域一次冰雹天气雷达资料及地面实况资料的分析,研究弱对流云降雹的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径向速度场的回波特征,进一步探讨弱对流云降雹与0℃层高度较低及垂直风切变的关系:弱对流天气当日零度层高度值可作为分析弱冰雹云的依据;高低空风速的差异形成的风切变造成的动压力产生垂直加速度,使对流运动得到加强和维持,也是此次降雹的动力机制。分析此次天气,揭示了新疆玛河流域弱对流云降雹天气过程生消的一些重要特征和变化,对雹云的识别和分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阿克苏强对流天气雷达回波统计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发挥雷达监测和预警强对流天气的作用,制作出精细化的临近短时预报,应用2005-2006年63次冰雹云回波资料对雷达回波参数进行了分析,得到5—8月强对流天气的回波特征。阿克苏强对流回波强度强,96.8%集中在40~60dBz,其负温区厚度很厚,正负温度区的厚度比平均为1:2.0。  相似文献   
994.
弱冰雹云雷达回波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综合多种观测资料,对黑龙江省2005年初春产生的历史上少见的大范围冰雹天气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雷达反射率因子与径向速度场的特征,着重分析回波演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初春较低的温度,使得对流发展高度较低、强度较弱,不能使用通常的标准进行强天气判断.由于回波强度较弱,冰雹天气未出现典型特征回波,但径向速度特征表现的较为明显,在春季中尺度辐合辐散特征仍是较明显.对初春与其他季节产生冰雹的不同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深入认识不同季节产生冰雹的雷达回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降水过程中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廓线产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夏文梅  陈楠  程婷  徐芬  顾松山 《气象》2008,34(10):20-26
利用南京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对VWP风廓线产品可靠性研究和表征"湿度"变化能力研究基础上,对南京地区春季大面积积层混合云降水过程中风廓线产品的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研究表明,在降水前夕、维持增强和降水消亡的不同时段风廓线产品都呈现出相应的图像特征:在图像上ND区域呈现一楔形,快速减少,预示着降水在2个小时内发生;暖平流、切变层和大风区的存在有利于降水的维持和加强;VWP最高位置风向标的突降和中层ND区域的出现预示着降水即将结束.  相似文献   
996.
不稳定能量参数在一次强对流天气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常规观测资料和1°×1°NCEP/NCAP再分析资料,运用MM5V3.7高分辨率中尺度数值模式,对2004年7月12日17时30分前后发生在江苏南通的一次强中尺度对流系统(龙卷)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南通上空处在上干冷、下暖湿的大气不稳定层结中。干冷空气侵入与边界层暖湿气流强烈辐合,大量能量释放造成了本次龙卷的发生。运用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了最佳对流有效位能IBCAPE、对流抑制能量ICIN、归一化对流有效位能INCAPE、能量—螺旋度指数,刚和强对流天气威胁指数/SWEAT等不稳定能量参数。通过分析上述参数的空间分布和在南通上空的时间分布,发现它们对强对流天气的发生有一定反映。  相似文献   
997.
地面雨滴谱观测的图像自动识别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介绍了地面雨滴谱观测方法的研究, 通过增大取样面积、增加辅助观测手段, 改进了传统的滤纸取样法, 设计出图像自动识别软件应用到雨滴谱资料的处理中,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增加观测的样本数, 以获得稳定的雨滴谱资料, 而且有利于资料的相互配合与分析。对其图像的位置变化、形状改变、滴谱重叠等情况进行验证以及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分析, 雨滴谱资料中的单个滴谱图像位置变化和形状变化对图像识别后的结果没有影响, 自动图像处理程序运行结果稳定可靠。程序在处理不粘连的滴谱资料时敏感性较好, 对于大滴溅散而形成的很多溅散滴时, 会处理成很多单独的小雨滴, 同时也说明无法解决溅散问题。在雨滴重叠问题上该程序智能程度不高, 不能真正鉴别是否存在重叠现象, 无法将重叠的雨滴分离开来, 往往会将重叠在一起的雨滴视为一个滴, 从而带来观测雨滴数量减少的现象。从雨滴谱资料处理误差分析上看, 斑迹直径在3~18 mm时相对误差小于6%, 对于直径小于4 mm雨滴误差完全控制在6%以内, 且在处理小滴时误差更小。该方法在地面雨滴谱观测及资料处理中准确度高、性能稳定、实用性强, 为雨滴谱资料的处理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可以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相似文献   
998.
风云二号卫星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开发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云二号卫星载有太阳X射线监测仪及空间粒子探测器, 空间粒子探测器实时监测轨道空间的质子、电子及α粒子的能谱及通量变化, 太阳X射线监测仪实时监测太阳软硬X射线暴。这些监测数据直接反映了太阳的活动水平, 可对X射线暴、质子事件及电子事件进行实时监测。同时, 利用风云二号X射线探测器的数据, 可对一些空间环境灾害进行预警。该文介绍了中国气象局“空间天气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中有关风云二号静止气象卫星 (B星) 空间环境监测资料软件处理系统的设计思路, 以及高能粒子探测器和太阳X射线监测仪的数据处理方法, 并通过一些实例, 介绍了该系统在利用风云二号卫星空间环境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业务的情况。  相似文献   
999.
典型高影响天气系统之西南热低压研究Ⅰ——统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方  王元 《热带气象学报》2008,24(4):391-398
利用地面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把我国西南地区春季出现的热低压分为本地生成型热低压和北方移入型热低压两种类型,定义了热低压的位置指数和强度指数,并以此讨论两种类型热低压的时空分布特征,对西南热低压进行定量描述以及研究其形成规律和机理,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热低压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较少移动;春季我国西南地区近1/4时间受热低压影响,4月份热低压出现频率最高,而5月份的热低压最强,热低压存在明显的日变化且其强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热低压主要形成于地形鞍型场附近,是导致我国西南地区春季高温天气和贵州春季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70%的热低压天气过程会带来35 ℃以上的高温天气,在贵州分别有69%、50%的热低压在填塞过程中会产生大雨、暴雨以上的降水.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武汉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07年7月27日发生在武汉及其周边部分地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特别是引起武汉、洪湖的冰雹和地面大风灾害的2个强风暴(A、B)进行了详细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这次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天气背景是,副热带高压西侧强烈的西南气流诱发了中小尺度扰动,强的低层垂直风切变,大的垂直不稳定,低层较干和中高层更干的水汽条件。(2)产生灾害性天气的对流系统最初是一条近乎南北向的断续型对流带,强风暴A和B在其成熟阶段都有低层弱回波和中高层悬垂回波结构,最大回波强度均大于60dBz;风暴A在其崩溃阶段,近地面径向速度迅速增大,随其北移.造成武汉市黄陂区大风灾害;风暴B在平均径向速度图上存在明显的中层气流辐合(MARC),是即将出现地面强辐散风的标识。(3)强回波中心高度迅速降低是地面灾害性天气发生的标识,VIL密度比VIL本身更能反映风暴的强度,特别是当因雷达扫描策略的影响导致探测不到风暴顶或风暴底时。(4)在用冰雹探测算法(HDA)探测冰雹时,要注意修改可调参数.特别是0℃和-20℃环境温度的高度.这样才能大大降低冰雹误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