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4篇
  免费   1158篇
  国内免费   1945篇
测绘学   394篇
大气科学   2690篇
地球物理   802篇
地质学   1773篇
海洋学   897篇
天文学   42篇
综合类   442篇
自然地理   1927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225篇
  2021年   286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346篇
  2018年   269篇
  2017年   317篇
  2016年   320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376篇
  2013年   464篇
  2012年   370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1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407篇
  2006年   362篇
  2005年   376篇
  2004年   352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02篇
  2000年   196篇
  1999年   186篇
  1998年   178篇
  1997年   154篇
  1996年   137篇
  1995年   116篇
  1994年   125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75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基于1961—2016年5—8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NCEP再分析资料和新疆96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降水资料,通过相关分析和合成分析,研究了5月青藏高原上空环流与北疆夏季降水的关系,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1)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与北疆夏季降水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8;(2)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强弱变化会影响500hPa的夏季环流特征、夏季地表至300 hPa的水汽通量输送,当指数偏强时,夏季环流形势的配置和水汽输送均有利于北疆夏季降水,反之,则不利于北疆夏季降水;(3)夏季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和北疆夏季降水、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关系密切,并且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和青藏高原5月、夏季的感热通量有明显的负相关,通过高原的热力持续性作用,5月西藏高原环流指数Ⅰ的强弱可以影响北疆夏季降水的多少。  相似文献   
992.
应用Lamb-Jenkinson大气环流分型法对渤海海峡1979—2013年逐日海平面气压场进行大气环流客观分型,分析了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与大气环流型的关系;以长岛气象站在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中的指示作用为基础,分析了主要环流型下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结果表明:渤海海峡大风天气以平直环流型为主,偏北型明显多于偏南型;春(夏)季是发生大风天气最多(少)的季节,以西南(SW)型出现频率最高,秋、冬季大风天气的环流型频率分布基本相同,均以偏北型为主;不同环流型下出现大风天气的概率及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也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993.
Based on the three-pattern decomposition of glob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TPDGAC),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of the Hadley circulation(HC) and its interdecad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monthly horizontal wind field from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from 1948—2011. The following major conclusions are drawn: First,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of the HC is an objective fact, and it constantly exists in April,May, June, October and November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Second,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is more obvious in the Southern tha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Since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is sloped in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t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analyzing the variations of the strength and location of the center of the HC.Third, the strength of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of the HC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consistently exhibits decadal variations with a strong, weak and strong pattern in all five months(April, May, June, October, and November), with cycles of 20-30 a and 40-60 a. Fourth, the center of the HC(mean position of the double-layer structure)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consistently and remarkably shifts southward in all the five months. The net poleward shifts over the 64 years are 5.18°, 2.11°, 2.50°, 1.79° and 5.76° for the five respective months, with a mean shift of 3.47°.  相似文献   
994.
两次台风暴雨冷空气影响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舒楠  陈涛  刘建勇 《气象科技》2018,46(2):324-335
利用常规观测、气象卫星资料及NCEP分析数据等,对台风"麦德姆"(1410)和"苏迪罗"(1513)的冷空气作用形式及对台风暴雨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两个台风在冷空气影响下的强降水分布差异显著:"麦德姆"强降水经向特征明显;"苏迪罗"强降水纬向性较强。冷空气质点运动轨迹显示,"麦德姆"的冷空气沿西北路径入侵,包含西北冷槽和东北冷槽的共同影响;"苏迪罗"冷空气沿偏东路径入侵,冷空气源为单一的东北地区冷槽系统,强度较弱。在垂直方向上,"麦德姆"低层冷空气入侵早于高层,"苏迪罗"则相反。受冷空气不同作用方式影响,"麦德姆"台风倒槽明显,对流层低层冷暖平流较强,锋生显著,正涡度和上升运动沿台风倒槽呈东北—西南向分布;"苏迪罗"对流层低层冷平流及地面锋生均较弱,在台风北侧,低层偏东风急流引起较强的正涡度和上升运动,同时中层冷空气入侵有利于位势不稳定的增强,导致强降水沿台风北侧的偏东风急流呈东西向分布。  相似文献   
995.
利用那曲市7个国家气象观测站建站至2015年的冰雹日数资料,分析了那曲市冰雹日数时空分布特征及气候突变情况,并分析了2012—2016年色尼区单站冰雹日、雷雨日个例,揭示了色尼区冰雹、雷暴发生前的环境条件。结果表明:那曲市年平均冰雹日数呈减少趋势,减少趋势最明显的是申扎县,每10 a减少4. 9天,减少趋势最弱的为色尼区和班戈县,每10 a减少1. 9天,减少趋势均通过了0. 01的显著性检验;不同区域各代表站均显示减少趋势且出现突变现象;那曲市冰雹天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大多集中在6—9月;降雹时间多集中在14—20时,占全天的78%。对那曲市色尼区冰雹日和雷雨(无降雹)日个例分析表明,高原较强对流发生在0℃层高度低(多在1.5 km高度以下)、CAPE值小(多在500 J·kg~(-1)以下)、风垂直切变弱的环境下,与平原地区大冰雹环境差异显著,因而高原冰雹绝大部分为直径5 mm以下的小冰雹,严格意义上应称为霰;雷雨天气低层较雹日的更暖湿,其温度露点差略小于雹日的,露点比雹日的高,因而雹日抬升凝结高度高于雷雨日的。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81—2013年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NCEP/NCAR逐月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表温度资料,研究了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时空特征及其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华南前汛期降水在1992前后发生由异常偏少转为偏多的显著年代际转折,最显著异常中心位于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2)1990年代初发生的对流层高层南冷北暖(40°N附近为界)、对流层下暖上冷的年代际转折,使得高低层环流场均出现了有利于北方干、湿冷空气和孟加拉湾、西太平洋暖湿水汽在华南区域交汇并辐合上升的形势,造成华南前汛期降水发生偏少转偏多的显著年代际转折。年代际转折的前后两个时段中,位于热带的孟加拉湾槽、东亚沿岸EAP遥相关型波列中的西太平洋副高、阿拉斯加湾附近的脊,以及中纬度贝加尔湖以西以南脊的强度或位置均具有显著差异,故这些环流系统的年代际异常是华南前汛期降水年代际异常的重要原因。3)南太平洋关键区海温在1990年代初开始呈现增暖趋势,在偏暖(偏冷)时期,华南低空受异常气旋(异常反气旋)环流控制,对流层上层西风急流偏弱偏南(偏强偏北),造成华南地区降水异常偏多(偏少)。  相似文献   
997.
通过构建反映城市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2005,2010,2015年的综合实力分别进行测算与评定,运用基于扩展断裂点模型的加权Voronoi图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城市引力范围进行划分并展示了城市间引力界线的变化趋势,揭示了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3个年份的城市引力范围时空演变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3个年份,综合实力较高的地区基本分布在中原城市群中部和北部,东南部城市综合实力较弱,排名靠后,呈现出中北高、东南低两极化的发展规律;目前中原城市群城市引力范围格局中,郑州市的引力范围最大,其次是洛阳市、邯郸市,已经形成了以郑州为城市群核心的空间格局;3个年份,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影响范围演变格局总体较为稳定,局部地区空间吸引范围变化较为明显,中、北部城市发展态势良好,影响范围有向北扩大的趋势;城市引力范围与其综合实力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8.
基于信阳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院2001—2012级学生生源分布和就业数据统计,运用基尼系数和集中化指数识别分析了地理科学专业应届毕业生的生源地、就业地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研究对象的生源地和就业地呈"大分散、小集聚"且就业地分布较生源地分布分散的格局;来自不同地区的毕业生迁移距离具有标度分布的统计规律,可为高校的招生和就业工作提供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999.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之一,城镇化进程严重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从城镇化对湿地的景观格局、水文、生物多样性影响方面综述了城镇化对湿地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城镇化改变了湿地的景观格局,使湿地面积不断减少,景观破碎化,湿地异质性增大,连通性降低。城镇化改变了湿地的水文条件,使天然调蓄能力减弱,径流系数增强,洪峰流量增大,水土流失加重,河网和水系结构特征改变,水质受到严重影响。城镇化降低了湿地生物多样性,使物种丰富度和分布降低,珍稀物种因丧失生境而灭绝,生物入侵增强,进而导致种群组成和生态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最后提出了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城镇化对湿地影响研究的新方向及其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Street patterns reflect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 street network and affect the urban structure and human behavior. The recognition of street patterns has been a topic of interest for decades. In this study, a linear tessellation model is proposed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patterns in street networks. The street segments are broken into consecutive linear units with equal length. We define five focal operations using neighborhood analysis to extract the geometric and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linear unit for the purpose of grid-pattern recognition. These are then classified by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nd the result is optimized based on Gestalt principl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our method is effective for mining grid patterns in a street networ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