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23篇
  免费   1162篇
  国内免费   2644篇
测绘学   269篇
大气科学   2308篇
地球物理   770篇
地质学   3867篇
海洋学   1168篇
天文学   5103篇
综合类   398篇
自然地理   646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00篇
  2020年   314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36篇
  2017年   284篇
  2016年   306篇
  2015年   371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668篇
  2012年   709篇
  2011年   788篇
  2010年   844篇
  2009年   1098篇
  2008年   1023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855篇
  2005年   740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424篇
  2001年   366篇
  2000年   320篇
  1999年   281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95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5篇
  1877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1951-2013年广西90个气象观测站气温资料、国家气候中心74项指数和美国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的Climate Prediction Center(CPC)60项指数以及海温和陆地雪盖资料、美国国家冰雪研究中心(NSIDC)的两极海冰资料,使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广西寒露风开始期气候影响因子,利用逐步回归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寒露风开始期的预测。结果表明:寒露风开始期与前一年9-10月北极海冰面积、当年3月南极海冰面积、前一年6月欧亚雪盖、当年5月北美雪盖、北半球雪盖的相关显著。与前一年9月北半球极涡面积指数、前一年10月亚洲区极涡面积指数、前一年3月热带印度洋海温偶极子等指数相关显著。粒子群-神经网络方法预测误差低于逐步回归方法,预报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92.
利用中国南部沿海风向、地面气温及南海北部风速的变化确定南海北部冷涌的判别标准,构建了一个冷涌发生频率指数,对南海北部冷涌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异常进行讨论。结果表明,南海北部冷涌频率指数能够更加全面地描述冷涌系统的特征,与全国范围的冷空气爆发关系密切。南海北部冷涌与中高纬、中低纬环流具有密切的联系,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当贝加尔湖以西高压脊偏强,中高纬环流经向度加大,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偏弱、位置偏东时,有利于大陆上冷空气南下入海,在南海北部形成冷涌。冷涌发生时,经向Hadley环流加强,调整中纬与低纬地区的大气质量,高层向北输送的大气在科氏力作用下导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加强,有利于冷涌的维持和加强。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苍梧县各个镇低温冷害的分析,找出影响苍梧县砂糖桔生产的4个气候关键因子,通过归一化方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绘制出苍梧县砂糖桔低温冷害风险区划专题图.区划图明确分出苍梧县低温冷害的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在此基础上,针对各风险区域进行了分析与评述,特别指出了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为苍梧县砂糖桔生产趋利避害和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94.
Sulfide oxidizing bacterial mats are common in regions of the continental shelves characterized by high primary production and the resultant oxygen minimum zone. These mats are made up of several species of Beggiatoa and/or Thioploca, which oxidize sulfide that is generated in the sediment. Thioploca spp. inhabit a large polysaccharide sheath that encompasses bundles of 1–20 filaments (trichomes), each ranging from 3 to 60 μm in diameter. This sheath has been shown to be a critical component of the autecology of Thioploca. Analysis of Thioploca from cold seeps in Monterey Bay using light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identified new and diverse microbial assemblages associated with interstitial spaces between trichomes, inside the sheath. Small diameter, non‐vacuolate, filamentous prokaryotes were numerous. Amoebae, euglenozoa, ciliates and other protists of unknown affiliation were observed in sheaths. Most of the protists possessed food vacuoles and some protists showed ultrastructural evidence of endosymbionts. These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ioploca sheaths may serve as oases on the sea floor, providing nutritional and detoxification services to previously unrecognized microbial partners.  相似文献   
995.
南海大眼金枪鱼和黄鳍金枪鱼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波  李忠炉  侯刚 《海洋与湖沼》2014,45(4):886-894
利用2010年3月—2013年2月南海金枪鱼延绳钓探捕与渔业生产监测取得的生物学数据和生产数据,对南海的大眼金枪鱼(Thunnus obesus)和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res)的生物学特性和渔场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南海大眼金枪鱼叉长范围50—169cm,平均为111.8cm,体重范围2.45—87kg,平均为33.2kg,叉长(FL)体重(W)关系:W=1.74×10–5FL3.01,性腺成熟度Ⅱ期居多,占总尾数的45.27%。绝对怀卵量109.46—456.95万粒,摄食强度以0—2级为主。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春夏季分布于南沙西北部和南沙中西部海域;秋冬季分布于西、中沙和南沙西北部海域。渔获水深90%集中在150—400m。(2)南海黄鳍金枪鱼叉长范围41—180cm,平均为107.9cm,体重范围1.2—77.5kg,平均为27.9kg,叉长体重关系:W=2.19×10–5FL2.94,性腺成熟度以Ⅱ—Ⅳ期居多,占总尾数的89.01%,绝对怀卵量15—154万粒,摄食强度以1—2级为主。黄鳍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春夏季分布于南沙西北部和南沙中西部海域;秋冬季分布于西、中沙、南沙西北部、南沙中西部海域。渔获水深93.75%集中在50—350m。西沙西部和南沙西北部海域是灯光围网和灯光罩网捕捞金枪鱼的重要渔场。研究认为:(1)在南海可发展小型冷海水延绳钓船,在每年10月末—次年5月初在西沙东北海域开展浅水延绳钓作业;(2)在南海的岛礁附近设置PAYAO群,开展金枪鱼灯光罩网或围网捕捞。(3)目前取得的资料仍然有限,未来仍需进一步调查,以掌握南海金枪鱼种群动态,为渔业开发和养护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996.
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夏季网采浮游植物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09年6、8月长江口及其邻近陆架区的网采样品中检出浮游植物9门395种(含223种硅藻与125种甲藻)。浮游植物丰度8月(3 077.15×104 cells/m3)显著高于6月(107.80×104 cells/m3)。随长江冲淡水势力增强,位于长江口的丰度高值区8月较6月更偏外侧。种类丰富度8月高于6月,但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略低于6月。6月尖刺伪菱形藻和三角角藻占绝对优势,8月优势种主要有尖刺伪菱形藻、笔尖形根管藻和铁氏束毛藻。骨条藻虽非优势种,但在长江冲淡水区丰度较高。相似性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空差异显著。典范对应分析表明,温度和盐度是分别影响6、8月群落分布的首要因子。根据水动力和化学参数,该区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与环流变化和水团消长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7.
998.
采用4︰1混合酸湿法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G-AFS)测定了南黄海沿岸滩涂文蛤生物体中微量元素硒的周年变化,并用质控样和加标回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显示:硒的周年含量为0.2~0.5 mg/kg,平均值为0.330 mg/kg,文蛤体内硒的含量呈一定规律性变化,春、秋季高,夏、冬季低。说明文蛤中硒含量因不同季节而具有明显差异,其含量变化与海水温度、饵料生物及文蛤生长繁殖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利用NCEP/NCAR全球再分析格点资料(空间分辨率1°×1°)、台风实况资料及海南省气象台站观测资料,选取1321号台风"蝴蝶"为研究个例,从天气学原理高低空形势及动力、热力学物理量等多角度分析了"蝴蝶"强度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副热带高压与高空西风槽是影响此次台风的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弱冷空气南侵、南海海温偏高及越赤道气流强盛是"蝴蝶"迅速加强的重要原因.西风槽引导弱冷空气南侵使得台风外围环流气压梯度增加,斜压不稳定状态加剧;南海海温达到29℃,海温偏高使台风区域大气层结降低,深热对流发展;105°E越赤道气流强盛为台风提供了充沛水汽和能量.三者共同作用促使台风强度突然增强.另外,低层涡度、高层散度、湿位涡及水汽通量等物理量能够较好地表征"蝴蝶"强度变化特征.低层辐合流入、高层辐散流出为台风的加强提供了动力条件;湿位涡下负上正表明大气热力层结不稳定;水汽通量增加表明水汽条件充足.良好的动力条件、热力条件与水汽条件共同作用,使得"蝴蝶"在短时间内迅速加强为强台风.  相似文献   
1000.
深水防波堤周围流场存在复杂的紊动变化,防波堤较容易发生失效破坏。本文利用PIV技术,基于模型实验,对规则波作用下防波堤周围的速度流场及其涡流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获得了规则波流场的瞬时速度分布。通过对不同型式防波堤在不同的水力条件下的波浪流场实验数据的分析,定量地研究了防波堤堤身水域的涡旋流场的水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