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218篇
  国内免费   455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859篇
地球物理   101篇
地质学   161篇
海洋学   149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南海中部海域障碍层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海中部海域(10°~19°N,108°~122°E)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的障碍层.障碍层发生概率夏季最大(52.8%),秋季次之(41.0%),春季最小(10.5%).夏季(2000年8~9月)障碍层最显著,平均厚度约为14.2m;除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为障碍层的多发区外,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也存在显著的障碍层;春季(1998年4~6月)和秋季(1998年12月)障碍层平均厚度分别为6.8和11.2m,障碍层多位于114°E以东、吕宋岛以西海域.此外,吕宋岛以西海域(12°~16°N,116°~120°E)及中沙和西沙群岛附近(16°~18°N,110°~116°E)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超过20%,相对而言,其他海域障碍层年发生几率偏小.降水机制和层结机制分别是南海中部海域春、夏季和秋季障碍层形成的主要原因.其中,降水机制及东南向的Ekman平流较好的解释了春、夏季吕宋岛以西附近海域成为障碍层多发区的原因;此外,强降水是夏季中南半岛东南海域(12°~14°N,110°~114°E)障碍层产生的关键,反气旋涡(暖涡)有助于形成更强的障碍层,上升流对障碍层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卫星高度计数据和分析数据,并结合同时期现场深水潜标的流速观测数据,研究了超强台风泰利过境前后台湾东北附近海域流场、位势密度场、位势涡度场以及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强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泰利台风通过改变台湾东北陆坡附近海域的流场、位势密度场,显著地削弱(增强)了西段(东段)陆坡附近的位势涡度梯度,从而使得西段(东段)陆坡黑潮入侵东海陆架的强度显著增强(减弱)。此外,本文还区分了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表层的跨陆坡“上凸型”位势涡度分布与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并认为次表层的跨陆坡“下凹型”位势涡度分布也应作为台湾东北西部陆坡附近“位势涡度障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的研究结果揭示了大气中的台风过程对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产生显著影响的关键过程及机制,相关结论可为台湾东北黑潮入侵东海陆架变化规律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 1 95 9,1 975 - 1 982年及 1 998年夏季各月黄、东海盐度分布和相应风场资料 ,分析讨论了长江冲淡水夏季的扩展路径。指出 :除海底坡降外 ,由 S向的苏北沿岸流和 N,NE向的浙东沿岸流及台湾暖流构成的“力偶”,是使冲淡水向左扭转的重要外力之一。用近岸均质模型和远岸双层模型的涡度方程定性讨论了冲淡水的转向机制  相似文献   
14.
15.
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主要取决于断面的紧闭程度和断裂带内填充物的岩性。在定量计算断面正压力和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基础上,提出了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的概念,并将其定义为断面正压力与断层两侧地层泥地比的乘积。通过该参数可以定量评价断层的垂向封闭能力。以准噶尔盆地东道海子断裂为例,在建立断层垂向封油、气能力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应用断层垂向封闭因子(Fvs)定量评价了该断裂带的成藏期垂向封闭性及现今垂向封闭性,分析了该断裂带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得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选用国产CAD软件时,总结了设计软件影响企业稳定盈利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对比,制定相应的策略和方法,以积极的态度解决了国产CAD软件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7.
Laboratory simulation of geogas microbubble flow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reliminary laboratory tests provided first data on the behavior of gas microbubbles through porous media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geogas theory. Under experimented conditions with laboratory equipment arranged for pressure controlled gas-tracer injection and sampling, gas microbubbles moved up to ten times faster than singlephase flow in dry media under the same injection pressure. Microbubbles were determined to be very sensitive to changes in injection pressure and their terminal velocity seems to be described with good approximation by the Stokes formula. The capability of microbubbles to pick up and transport upward for short distances solid ultra-small particles (metallic and radionuclide compounds) has been proved.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a time-dependent process linked to the transport properties of microbubbles (e.g., flotation), such as that reported by some authors.  相似文献   
18.
湿位涡守恒条件下西南涡的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朱禾  邓北胜  吴洪 《气象学报》2002,60(3):343-351
运用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 (HIRLAM)模拟了一次中国西南地区在多种活跃天气系统影响下 ,西南涡的发展过程。分析了东亚季风、青藏高压、地形等多种尺度与不同高低空环流形势配合以及在湿位涡守恒条件下对流发展时 ,潜热及不稳定能量的释放 ,对中尺度涡旋和强对流发生发展的作用 ,探讨了西南涡和局地降水增强与消亡的成因与理论 ,并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in Turpan-Hami basin is composed of the Huoyanshan structure and Qiketai structure formed in late Triassic-early Jurassic,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extensional tectonics. The thickness of strata in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growth fault is obviously larger than that in the footwall, and a deposition center was evolved in the Taibei sag where the hanging wall of the fault is located. In late Jurassic the collision between Lhasa block and Eurasia continent resulted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Turpan-Hami basin from an extensional structure into a compressional structure, and consequently in the tectonic inversion of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of the Turpan-Hami basin from the extensional normal fault in the earlier stage to the compressive thrust fault in the later stage. The Tertiary collision between the Indian plate and the Eurasian plate occurred around 55Ma, and this Himalayan orogenic event has played a profound role in shaping the Tianshan area, only the effect of the collision to this area was delayed since it culminated here approximately in late Oligocene-early Miocene. The central structure belt was strongly deformed and thrusted above the ground as a result of this tectonic event.  相似文献   
20.
沿岸上升流和沿岸急流的一个半解析理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考虑了陆架地形后,在垂直海岸的x z剖面上 ,对Boussinesq流体的非线性海洋运动方程求得了总动量守恒、温度守恒和位势涡度守恒的 普 适形式,进而得到流函数所满足的椭圆型二阶偏微分方程,在给定流体沿地形运动的条件下 ,算出问题的解. 计算结果表明,沿岸可以出现上升流也可以出现下沉流,它依赖于海洋的 大尺度背景条件. 计算所得的上升流、沿岸急流、温度的锋区结构与一些观测事实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