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6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43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1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11.
随着GPS卫星型号的不断更新,目前共存在8种型号的卫星。每一种型号卫星的材质不尽相同,关于卫星的光压模型也略微不同。探究了不同型号卫星在body-fixed坐标系下光压加速度分量关于B角的约函数模型;利用IGS提供的精密星历,通过动力学轨道平滑过程来拟合8 d的数据,生成在solar-oriented坐标系下的加速度;把加速度在solar-oriented坐标系D-Y-B轴的分量转换到在body-fixed坐标系X-Y-Z轴分量;利用最小二乘法则拟合关于B角的约函数模型,建立关于B角的不同型号卫星的傅里叶光压模型,并进行轨道的外推。通过分析轨道外推的精度,验证GPS不同型号卫星光压模型拟合的精准性,为以后北斗卫星的光压建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2.
油气储集层突变理论识别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本文论述了突变论中的尖点突变模型及其表达式,将地震信号化成尖点突变的标准形式,在时间域或频率域计算突变参数,并将突变参数与Burg谱及油气综合预测参数联合应用。实际应用例子表明,突变理论识别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3.
周期外推方法在海水水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海水温度的周期性变化,利用周期外推方法进行海水水温预报,并用平稳过程对周期变化以外的部分进行拟合,最后得到预报值。与实际观测资料比较,检验了预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4.
长期以来,雷达回波外推技术是0—2 h临近预报系统主要采用的方法,但其实际有效预报时间≤1 h,而中尺度数值模式预报则受平衡约束时间的限制,最初2 h的降水预报无效。为解决上述两种预报的缺陷,目前国际上流行采用外推预报与数值模式预报融合的技术,形成统一的0—6 h格点化的高分辨率无缝隙定量降水临近预报系统。对目前流行的两种融合算法(INCA(Integrated Nowcasting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System)算法及RAPIDS(Rainstorm Analysis and Prediction Integrated Data-processing System)算法)进行了分析和对比试验,以期为业务应用提供借鉴。RAPIDS算法的核心是用自动气象站雨量融合雷达估测得到的定量降水对模式预报的降水强度和位相进行修正;INCA算法则是用数值模式预报的风场修正外推技术的降水移动矢量。两种方法在0—6 h预报时效内,外推预报的权重均逐渐减小,模式预报的权重逐渐增大,从而实现外推预报和模式预报的平滑过渡。试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对降水雨带和降水强度的预报均优于单一的外推预报或模式预报。集二者的优势研发最优的高时、空分辨率降水预报无缝隙融合算法,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高分辨率定量降水0—6 h无缝隙预报水平。   相似文献   
115.
现今利用普通气象资料对下击暴流进行识别预警的可行性很低,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下击暴流识别追踪和预警方法。首先,采用光流法对反射率因子垂直剖面的光流场进行分析,得出风暴核心随时间演变的规律。然后,采用拉格朗日力学模型对风暴核心顶高的下降过程进行函数拟合。再采用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对风暴核心中层径向速度场中的"正负速度对"图像进行匹配识别,综合一系列阈值的判定,最终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预警。提出基于多层迭代的局部约束光流算法,有效改善了传统光流法对回波这类非刚体移动目标的不适用性。提出直方图和巴氏系数统计分析法,解决了因径向"正负速度对"图像的非对称结构而造成的图像匹配难题。个例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在风暴核心抬升和急速下沉的前期识别出潜在的下击暴流,并对风暴核心下沉速率和到达近地面的时间做出估测,从而实现下击暴流的智能识别、预警。  相似文献   
116.
基于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改进模型的SISE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英  党亚民  卢秀山 《测绘科学》2007,32(1):34-35,52
基于SISE的分布特性和时间序列趋势外推理论,选择了三次多项式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模型预测SISE,结果表明该模型可行。为进一步提高预测精度,引入均值平衡因子,改进三次多项式时间序列趋势外推模型,试验证实该算法能有效提高SISE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7.
气候模式同站点插值外推气象数据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气象站稀疏的中亚荒漠地区采用基于大气物理机制的区域气候模式,可获得高分辨率格点气象资料进行气候变化研究.针对中亚地区1958-2001年的气候变化,采用RegCM区域气候模式对ERA40和NCEP/NCAR两套气象再分析数据进行动力降尺度至40 km,并将结果同三套基于气象站点插值外推的格点数据(CRU、WM和APHRO)进行比较.所有数据一致表明,1960年代以来新疆地区的气温显著增加,南疆地区降水增加、天山山区降水减少.除APHRO外,数据都表明北疆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RegCM模拟的气温和降水数据与站点外推数据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但RegCM数据年平均气温低于站点外推数据,RegCM数据在新疆山区的年降水量是站点外推数据年降水量的1.3倍.由于研究区内73%的气象站点分布在中山带以下的干热气候区,站点外推数据可能低估山区降水并高估该区域气温.与站点插值外推的格点数据相比,区域气候模式具有能细致描述区域内中小尺度的地形/下垫面特征、更精确反映气象要素空间变异格局的能力.但因为缺乏足够的地面观测以及高精度遥感反演气象数据,当前尚无法全面评估区域气候模式在中亚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18.
基于反馈环的多次波压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波动方程理论压制多次波,综合考虑了多次波传播的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避免了非波动法解决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已成为多次波去噪的发展趋势.首先对多次波压制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单的阐述.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反馈环波动方程预测减去法的方法原理.介绍了抛物线拉东(Radon)变换外推近道数据、谱模拟法提取震源子波、均衡伪多道匹配和多次波减去法效果评价等四大关键技术的思路及主要计算公式.用JAVA语言自行开发了相应的模块,并应用射线法多次波模型和SEG/EAGEPluto模型,对以上方法技术进行了检验,去噪效果良好.对海上某多次波特发育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9.
模拟三维裂纹问题的扩展有限元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余天堂 《岩土力学》2010,31(10):3280-3285
扩展有限元法是一种在常规有限元框架内求解强和弱不连续问题的新型数值方法,其计算网格与不连续面相互独立,因此模拟移动不连续面时无需对网格进行重新剖分。给出了模拟三维裂纹问题的扩展有限元法。在常规有限元位移模式中,基于单位分解的思想加进一个阶跃函数和二维渐近裂尖位移场,反映裂纹处位移的不连续性。用两个水平集函数表示裂纹。采用线性互补法求解裂纹面非线性接触条件,不需要迭代,提高了计算效率。采用两点位移外推法计算裂纹前缘应力强度因子。给出了3个三维弹性静力问题算例,其结果显示了所提方法能获得高精度的应力强度因子,并能有效地处理裂纹面间的接触问题,同时表明扩展有限元结合线性互补法求解不连续问题具有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0.
两种太阳总辐射分钟级预报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2010年9月1月至2011年8月31日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资源中心吐鲁番太阳能试验站水平太阳总辐射逐分钟观测资料,对统计外推法(简称外推法,TRD)和动态神经网络法(简称神经网络法,NNN)两种太阳总辐射分钟级预报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全年平均角度来看,外推法略优于神经网络法。两种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都主要依赖于天气形势,晴天预报效果最好,阴雨天气次之,多云和扬沙天气预报效果较差。外推法能较为准确地反映起报时刻影响辐射观测的云、气溶胶、沙尘等状况,并将这种影响持续至滚动预报的第一步或第二步;而神经网络法在预报阴雨、多云等复杂天气形势下预报要素的非趋势性变化规律方面略优;外推法预报日出后3 h和日落前3 h的太阳总辐射变化明显优于神经网络法;而神经网络法预报太阳总辐射突然变化特征时略优于外推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