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978篇
  免费   5542篇
  国内免费   7938篇
测绘学   3905篇
大气科学   7375篇
地球物理   6088篇
地质学   15547篇
海洋学   2991篇
天文学   5554篇
综合类   2163篇
自然地理   5835篇
  2024年   175篇
  2023年   484篇
  2022年   1186篇
  2021年   1532篇
  2020年   1631篇
  2019年   1873篇
  2018年   1353篇
  2017年   1671篇
  2016年   1651篇
  2015年   1803篇
  2014年   2325篇
  2013年   2521篇
  2012年   2546篇
  2011年   2567篇
  2010年   2187篇
  2009年   2528篇
  2008年   2615篇
  2007年   2651篇
  2006年   2371篇
  2005年   2038篇
  2004年   1724篇
  2003年   1558篇
  2002年   1262篇
  2001年   1138篇
  2000年   1042篇
  1999年   934篇
  1998年   784篇
  1997年   585篇
  1996年   511篇
  1995年   403篇
  1994年   383篇
  1993年   324篇
  1992年   271篇
  1991年   181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106篇
  1988年   96篇
  1987年   58篇
  1986年   37篇
  1985年   53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2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使用1998年南海季风试验期问高质量资料和NCEP/NCAR40年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的大尺度环流特征和要素的突变及爆发过程。发现南亚高压迅速从菲律宾以东移到中南半岛北部,孟加拉湾槽加深加强,赤道印度洋西风加强并向东向北迅速扩展和传播,以及伴随的中低纬相互作用和西太平洋副高连续东撤是南海夏季风建立的大尺度特征。与此同时,亚洲低纬地区的南北温差和纬向风切变也发生相应的突变。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印度半岛地形的陆面加热作用在其东侧激发的气旋性环流对于孟加拉湾槽的加强有重要作用,并进而有利于南海夏季风先于印度夏季风爆发。  相似文献   
992.
通过对阿勒泰地区1991~2000年西部区域性偏东大风天气的气候特征、环流形势及地形进行分析,归结出产生西部区域性偏东大风天气的成因及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993.
面向全国2000多个台站,应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MOS技术制作温度、降水、相对湿度、风、云量及能见度等要素预报,并实现了预报业务运行。通过建立MOS预报系统,表明预报因子和预报对象的处理、建方程前的参数选择以及预报因子的选取都会影响要素预报的质量,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预报检验结果显示,降水预报尚未达到可用程度.温度和相对湿度的短期预报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用的或是可参考的,但还有待进一步改进。降水预报尚需在预报因子和充分运用多种探测信息方面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994.
该文针对CAPPS在太原市运行的误差问题,在分析其主要原因的基础上,变换地形背景场,依据不同季节、不同天气形势,在模式中增加对综合误差系数和扬尘系数的调节功能,进行多种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误差分析基础上确定的模拟试验方案,使主要污染物SO2、NOX和PM10的预报值与监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提高到0.96、0.91和0.89,最终使CAPPS成为预报准确率稳定在90%以上的业务化数值模式系统。  相似文献   
995.
2003年淮河流域大水期间体积降水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姚学祥  徐晶 《气象学报》2004,62(6):803-813
针对 2 0 0 3年梅雨期淮河流域大水提出了体积降水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在计算出淮河流域和其各子流域逐日和总体积降水量的基础上 ,将体积降水量与水文站的水位和流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水位对累计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即时响应 ,流量对体积降水量有较好的延迟响应。另外 ,讨论了流域体积降水量的预报问题 ,用国内外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和中央气象台指导预报产品 ,进行了流域体积降水量预报试验 ,并对预报结果进行了检验分析。结果表明 :在目前天气预报水平条件下 ,利用数值天气预报和中央气象台业务预报产品制作体积降水量是可行的 ,能够延长洪水预报的预见期 ;而且 ,数值天气预报产品在预报体积降水量方面有明显的优势 ,因此可以直接利用数值天气预报产品进行体积降水量的客观预报 ,为防汛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应用MICAPS平台所提供的数值预报产品,分析影响牡丹江市大一暴雨的天气系统,并找出关键区域及预报指标,在实际预报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7.
利用鹤壁市淇县1971~2000年降水、底墒、蒸发资料,建立了适用于对春旱进行实时业务监测的动态模型;根据干旱指数大小确定春旱等级,并通过实例对比分析证实干旱指数在分析干旱动态演变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8.
2002年我国沙尘暴天气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逐日8个时次地面天气报告资料,分析了2002年全国沙尘暴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2002年出现的12次沙尘暴过程以3月18~22日的强沙尘暴过程影响范围最广、强度最强;我国北方地区浑善达克沙地及其周边地区的沙尘暴日数最多。另外,2002年我国沙尘暴高频期集中、早春多于晚春。主要原因是前期北方持续气温偏高、降水偏少,3—4月上中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十分频繁且强度较强,4月下旬—5月上旬我国北方地区出现了几次较大范围降水,5月中下旬影响我国的冷空气势力较弱且位置偏东。  相似文献   
999.
植被变化对辽西夏季气候影响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2001年6、7、8月份的资料及中尺度模式MM5V3.5对当年夏季辽西生态脆弱区进行了气候模拟性能试验,模拟出植被退化和恢复后辽西地区的温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辽西部分地区植被退化后,当地夏季平均温度明显升高;在部分地区植被恢复后,当地夏季平均温度降低;在下垫面状况改变的周边地区,平均温度有一定程度的变化。同时,植被状况的改变对高空气压场和温度场也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非静力中尺度模式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高性能计算机与大气探测技术的发展 ,使得非静力中尺度数值预报模式的业务化成为可能 ,世界上主要的气象中心最近几年纷纷发展非静力中尺度模式 ,并取得了重要进展 ,这其中尤以英国气象局新发展的非静力通用模式最为突出。基于此 ,介绍了近年来国际上发达国家的非静力中尺度预报模式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并对该类模式设计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