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93篇
  免费   812篇
  国内免费   1123篇
测绘学   697篇
大气科学   1271篇
地球物理   1747篇
地质学   995篇
海洋学   885篇
天文学   138篇
综合类   536篇
自然地理   259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52篇
  2021年   199篇
  2020年   221篇
  2019年   243篇
  2018年   205篇
  2017年   239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78篇
  2014年   321篇
  2013年   349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287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327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235篇
  2004年   239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51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100篇
  1997年   102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8篇
  1994年   84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介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井(泉)的分布现状、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自流热水井的观测现状,并介绍观测项目及主要观测仪器等。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及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形变仪器影响观测质量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对泰安地震台形变仪器观测资料质量的统计分析,发现影响观测质量的主要因素包括:观测环境的改善、优化可以提高观测精度;仪器管理和数据处理水平可以影响数据精度;降雨、吸潮等可以对曲线趋势变化造成影响;环境恶化,如外界抽水等干扰,会使曲线日变固体潮失真,从而掩盖真实的地壳信息。  相似文献   
993.
内罐影响下LNG储罐外罐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虑内罐在不同方向地震动时对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外罐的影响,对有内罐和无内罐情况下LNG储罐外罐进行了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有内罐时地震响应比无内罐时小,内罐的存在对LNG储罐抗震有好的影响;竖向地震波对结构振动的影响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994.
根据垂向二维悬沙扩散方程和谢才公式,假定泥沙垂向扩散系数为常数或为水深和摩阻流速的函数时,从理论上推导得到一个新的不仅适用一般水域,也适用于高含沙水域的挟沙力公式。公式一阶近似形式上与近岸海域常用的刘家驹公式相一致也不显含泥沙沉速,从理论上证明了刘家驹公式的合理性,说明其经验公式在理论上也成立。对更高阶近似,公式显含泥沙沉速,与维利卡诺夫以及张瑞瑾等挟沙力公式相一致,说明了张瑞瑾公式的合理性。分析了导出的公式的物理意义以及与刘家驹公式和张瑞瑾公式的异同。新的挟沙力公式也表明挟沙力公式的近似应是流速平方的多项式,选择低阶项作为近似会有一定的误差。  相似文献   
995.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the presence of larval conspecifics on larval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four‐arm and six‐arm plutei of Strongylocentrotus droebachiensis and bipinnaria of Asterias rubens,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by manipulating population density. Larvae were introduced to experimental columns (10 × 10 × 30 cm) at one of two or three population densities (S. droebachiensis: 0.1 and 10 larvae·ml?1; A. rubens: 0.1, 1 and 10 larvae·ml?1). Subsequent changes in vertical distribution were determined from images of the larvae in the columns illuminated by a 532‐nm laser and captured by a high‐resolution camera. Larvae of both species were found higher in the water column in the high than in the low and intermediate population densit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ertical swimming velocity and nearest neighbour distance (NND) was measured for four‐arm plutei of S. droebachiensis, and used to determine a range in distances among individuals that may affect potential interactions. The variation in swimming velocity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proximity below a threshold distance among individuals of 10 mm,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e estimated distance in the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We suggest that the increased larval aggregation near the water surface under high population density is the result of a behavioural response to conspecifics.  相似文献   
996.
《Marine Geodesy》2012,35(1):63-85
Abstract

We introduce an iterative inversion method to address the problems in high-order seafloor topography inversion using gravity data (gravity anomaly and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anomaly), such as the difficulty in computing the equation and the uniqueness of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 par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s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area. Considering the coherence and admittance function of gravity topography and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topography, the inversion band of the gravity anomaly and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anomaly in the study area is 30?km–120?km.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s of different orders are constructed using an iterative method, and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 is analyzed against ETOPO1 and other seafloor topography model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inversion order increases, the clarity and richness of seafloor topographic expression continuously improve. However, the accuracy of seafloor topography inversion does not improve significantly when the inversion order exceeds a certain value, which is related to the contribution of high-order seafloor topography to gravity informa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curacy of BGT4 (inversion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gravity anomaly) is slightly poorer than that of BVGGT4 (inversion model constructed by the vertical gravity gradient anomaly) in areas with complex topography, such as multi-seamounts and trenches, and the results are generally better in areas with flat seafloor topography.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二阶斯托克斯波理论推导了辐射应力的垂向分布表达式,通过算例讨论了辐射应力在深水和有限水深条件下的垂向分布规律,并与基于微幅波理论的辐射应力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波浪非线性不强时,基于二阶斯托克斯波理论的辐射应力与基于微幅波理论的辐射应力表达式计算结果接近;而当水深较浅波浪非线性较强时,基于二阶斯托克斯波理论的辐射应力在近表面处明显大于基于微幅波理论的辐射应力.采用二阶斯托克斯波理论推导的波浪辐射应力更为合理地反映了波浪非线性效应.  相似文献   
998.
高珊  吴幸毓  何小宁 《台湾海峡》2012,31(2):173-181
分析福建沿岸区域气象自动站、近海气象浮标站等有关风的精细观测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雷达反演风场等资料,研究了2010年第10号台风"莫兰蒂"影响福建期间,福建近海风场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以寻找台风影响时福建近海风场预报的着眼点.结果表明:受到环境场及台湾海峡狭管效应,气流与中央山脉之间绕流、阻挡等共同作用,1010号台风"莫兰蒂"影响福建期间,大风在海区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台风环流东部和福建北部海区;福建中部沿海最早出现大风;而大部分台风影响时间中,中部沿海风力大于北部、南部沿海风力,呈现中间大两头小的布局.特别是1010号台风"莫兰蒂",进入台湾海峡后发展成微型台风,靠近台风的测站在台风临近时才大风突起.而这种微型台风,大风天气突发性强,在风的精细预报中要特别注意短时临近的监控监测.对比各种资料的应用效果表明:NCEP再分析资料反映的主要是海区的大风分布;雷达反演风场,必须结合实况资料验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近海浮标站资料,能较早反映台风影响时风场的演变特点,但近海浮标站所观测的海区风力不一定大于相近的沿岸区域气象自动站所观测的沿海风力,二者所观测到的风力、风向的变化与台风位置密切相关.在业务预报中,对近海浮标站资料的应用,还需深入研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99.
长江水下三角洲沉积物柱状样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李亚南  高抒 《海洋通报》2012,31(2):154-163
对长江水下三角洲3个沉积物柱状样进行粒度分析、210Pb测年,并测定其中Cr、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和Al等常量元素的含量,得到了沉积物粒度、粘土含量、重金属含量的垂向分布曲线和沉积物测年数据。通过相关分析来研究沉积物中的Cr、Cu、Pb、Zn等重金属、粒度、Al相互之间的关系;以Al为参照元素对这4种重金属进行归一化处理,分析其归一化前后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Cr、Cu、Pb、Zn 4种重金属元素在此区域的地球化学行为相似,其分布受细颗粒沉积物的吸附和胶体的絮凝作用共同控制;近一二十年来,该区域的Cr、Cu、Pb含量并没有显著增加,Zn有轻微污染。此外,CJ19柱中Cu存在异常峰值,可能是特大风暴潮事件对研究区浅水区底质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00.
首先总结了国内外海上固定平台使用的多种非接触式波浪测量方法,比较了不同测波方法的适用性。针对不同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常用的传感器与设备,同时提供了每种设备的主要生产销售商。然后,对单点测波雷达和X波段雷达测波算法进行了综述,给出了波面的时间序列和雷达影像的时空序列两种数据的处理过程。最后,提出了波浪测量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以期为我国海洋环境监测与观测系统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