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21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关于乳房状石钟乳成因的研究仍然停留在“科学猜想”阶段。通过对湖北阳新“地心大峡谷”洞穴内采集的一对孪生乳房状石钟乳样品进行矿物构成、晶体形态以及年代学分析,获得如下新认识:乳房状石钟乳由致密—疏松互层递序生长的方解石构成。致密层方解石呈菱面体晶型,无色透明,垂直向下生长,没有横向扩张;疏松层方解石呈细小颗粒状,乳白色不透明,呈“皮壳”状聚集,有一定程度的横向扩张,是乳房状石钟乳基部和主干部位膨胀的主要原因。致密层和疏松层之间并不是连续生长的,存在显著的沉积间断。疏松层的232Th含量普遍比致密层高1~2个数量级,说明疏松层中不溶于水的杂质含量显著高于致密层。结合以上实验结果,以及洞内“皮壳”状沉积物可以在洞壁、洞顶分布的特征,推测:①“皮壳”沉积的溶液是从围岩或相关沉积物(石钟乳)基底以面状缓慢渗出的。②当溶液过饱和析出碳酸钙后,溶剂以水分蒸发的形式离开沉积界面。③“皮壳”沉积结构疏松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地下河改道,洞穴密闭度变差,洞穴空气CO2浓度降低,方解石结晶速率加快,从而造成方解石晶体缺陷增多,并以微晶集合体堆积。   相似文献   
2.
陈平 《地图》2009,(3):106-111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支骆越先民沿着南北盘江,穿越雄险的大峡谷,来到今天贵州西南部的贞丰县一带。他们看中了这里山间坝子中的大片平旷土地,于是驻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3.
郝沛 《新疆地质》2006,24(3):I0001-I0004
2006年5月上旬,小雨淅淅沥沥地总是下个不停,我们一行7人在独山子匆匆吃过午饭,稍做休息,在摄影朋友的引领下,分乘两部越野汽车沿着217国道向西南方向挺进。如果我们不是专程为了到达奎屯河大峡谷,可以顺着217国道盘山而上翻越天山雪线,便可直抵南一重镇库车县,这就是多少人向往的独库公路。初春时节在这条蜿蜒崎岖的山路两旁有享不尽的原始森林、草原风光。记得2000年7月,当我驱车第一次行驶在这条素有“天路”之称的独库公路上,领略着巴音布鲁克大草原的辽阔、那拉提巩乃斯河谷的秀美,乔尔玛盘山路的险峻,令我心旷神怡,流连忘返。更让人叫…  相似文献   
4.
科学性、典型性、稀有性 公同中分布的地层剖面、岩浆侵入体、峡谷及水体景观等重要地质遗迹,是我省乃至全国地质科学研究领域的宝贵财富;是区内地层划分、岩浆岩、变质岩研究,地质构造分级的重要依据,对于研究区域地质发展史、进行全国性对比有着重要意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广西河池大峡谷指的是河池市北西打狗河流经的岩溶峡谷区,在金城江区内长约30余千米,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档次高,可如今初步开发的河池小三峡及珍珠岩景区的范围仅为峡谷资源中的1/3,而且还因设施不全,除节假日外,平时景区多处于门庭冷落车马稀的状况,令人惋惜.  相似文献   
6.
探幽张家界大峡谷 与武陵源共蝶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家界大峡谷险峻幽深、峭壁如削,是以峡谷观光、地质探险、洞穴科普为基础的旅游区,以其独特的砂岩峰林构成的自然风貌和原始次森林构成的古野景观让世人震撼,被誉为"刚刚醒来的睡美人"。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大峡谷资源保护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雅鲁藏布大峡谷乃世界之最,也是中国科学院家20世纪末一次重大地理发现,大峡谷的基本特点是作巨大的马蹄形拐弯和成国青藏高原的南来季风的最大水汽通道,形成了以大拐弯同伴谷为中心的藏东南地区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有齐全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生物的多样性景观,季风型温性冰川等各种自然奇观。以及蕴含特别丰富的水力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是我国21世纪开发利用的基础性资源,必须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合  相似文献   
8.
9.
10.
一九九四年.中国科学院地理学家杨逸畴和他的同事、大气物理学家高登义、植物学家李渤生向世界宣布:控过他们的科学论证,位于西藏东南部的雅鲁藏市大峡谷是比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要长,比秘鲁的科尔卡大峡谷要深的世界第一大峡谷。这被誉为二十世纪末人类的重大地理发现。使地理教科书的有关段落需要改写。一九九八年,杨逸畴卫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率队进行了人类第一次徒步穿越世界第一大峡谷的科学考察。前不久,我去采访杨逸畴,六十三岁的他一生中八次进入环境险恶的大峡谷进行科学探险,还走过九十多公里的无人区.与野兽、吸血蚂蟥、泥石流、高山缺氧打过交道,几乎次次有生死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