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0篇
  免费   975篇
  国内免费   1138篇
测绘学   1091篇
大气科学   507篇
地球物理   792篇
地质学   3736篇
海洋学   664篇
天文学   142篇
综合类   447篇
自然地理   26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161篇
  2021年   205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71篇
  2015年   236篇
  2014年   342篇
  2013年   275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28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48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335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32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08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45篇
  1998年   128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138篇
  1995年   110篇
  1994年   131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36篇
  1991年   151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1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71.
考虑风能输入的抛物型缓坡方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Radder和Kirby发展的波浪折射绕射缓坡方程抛物型模型基础上,对这种模型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型除可以考虑波浪传播过程中的底摩阻损耗、非线性作用外,加入了风能输入对波浪传播的影响。基于风能输入项的波浪模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纯风浪情况下的计算结果与传统的风浪计算方法结果一致,在波浪传播过程中由于风的作用,将导致波高比无风作用下计算的波高大。  相似文献   
972.
建立北黎湾及邻近海域二维潮流数值模型,重现该海域潮波及潮流的分布规律,计算得到m1分潮和M2分潮的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m1与M2合成的潮致欧拉余流、最大潮流和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973.
渤海湾海域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建立渤海湾海域二维变边界潮流数值模型,重现该海域潮波及潮流的时空分布,计算得到M2分潮和K1分潮的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74.
湄洲湾潮流数值计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不规则三角形网格的分步杂交法,建立了湄洲湾海域二维变动边界潮流数值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最大潮流分布、同潮时线与等振幅线、潮流椭圆、潮致欧拉余流分布及不同时刻潮流场分布。  相似文献   
975.
1 引言近年来赤潮灾害在我国海域频繁发生,对沿海环境、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赤潮进行实时监测并业务化运行就显得尤其重要.赤潮遥感监测是目前常用手段之一,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成熟的算法能用于业务化监测赤潮的发生.很多研究人员借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阈值法、海表温度(SST)异常等来判断赤潮的发生,但归一化植被指数阈值法经常会出现误判或无法区分正常与异常水体的情况.该阈值范围由先验知识得到,没有定量的理论依据.归一化植被指数是陆地遥感中用以表征地表植物覆盖程度和健…  相似文献   
976.
分别用120″、60″、30″、15″、9″和6″经纬度划分网格覆盖目标区并计算网格点地震危险性,进而利用空间插值得到较小网格的地震危险性结果,通过比较直接计算的小网格点地震危险性结果和通过较大空间网格插值得到的小网格的地震危险性结果,评估由较大空间网格插值所得结果的可靠性、适用性及使用要求。结果表明,30″经纬度划分网格计算值插值得到的各种小网格的地震危险性结果的误差都小于1 Gal,是兼顾精度和速度的网格间隔。  相似文献   
977.
王腾飞  王蒙 《探矿工程》2020,47(10):61-66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态环境越发重视。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因采矿而遗留下了大量的废弃矿坑,这些矿坑的治理迫在眉睫。飘台作为一种治理高陡光滑岩壁的有效方法,在实际工程中被大量使用,然而对飘台稳定性的分析大多停留在简单的公式上。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陡立矿山岩壁治理的砼制飘台结构,提炼了计算飘台稳定性的公式并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飘台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砼制飘台比较适用于陡立矿山岩壁的治理。  相似文献   
978.
石睿  张锡贵 《贵州地质》2020,37(3):266-272
针对现有烟包上包机存在的占地面积过大,易发生掉包以及移动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控制的新型烟包上包机。该设备采用提升链条为输送装置,可以对烟包进行垂直运输,从而减小占地面积;以托盘作为烟包输送的载体,可以使烟包在上包过程中放置平稳,减小掉包的可能性。利用SolidWorks软件完成整机机械结构的三维建模,采用PLC控制系统来控制烟包上包机的上包作业流程。与传统的烟包上包机相比,该新型烟包上包机具有占地面积小,上包作业过程运行平稳,操作简单轻便等优点,可适应多种工作场所。  相似文献   
979.
二叠纪- 三叠纪之交发生了地史上最大规模的生物灭绝事件,该事件可能与当时气候环境的强烈变化有关。前人对该时期较连续的海相地层揭示的古气候研究较为成熟,而对同时期陆相地层的研究缺乏系统性,研究资料需要进一步完善。本文选取豫西宜阳地区上二叠统孙家沟组为研究对象,运用沉积学、矿物学与元素地球化学等方法对该时期的古气候进行恢复,并与同时期陆相地层对比,进而讨论气候变化对该时期生物灭绝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经历了滨湖- 浅湖- 滨湖等亚相的演化过程,其地层中岩相变化、古生物化石缺失、大量的钙质结核及其它沉积构造的出现揭示了孙家沟组的上段气候明显比下段炎热干旱。②元素地球化学指标以及粘土矿物组合的垂向变化等指示了该时期的气候经历了温湿向炎热半干旱- 干旱转变。③宜阳地区孙家沟组的气候指标所得出的结论与其他地区同时期陆相地层古气候的变化基本一致,反映了研究区与同时期全球古气候的变化存在一致性。二叠纪末期温度的骤升、气候极度干旱化以及陆表生态系统遭受毁灭性破坏等因素,可能是导致或加速陆地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次研究对该时期气候变化与生物灭绝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探讨全球P- T之交生物灭绝的原因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80.
盆地热体制及深部温度估算对油气和区域地热能资源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南方上扬子区是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区块,近年来更是我国页岩气勘探的主要选区。然而,由于数据不足及研究目标的分散,该区的盆地热体制特征还有待深化。结合前人已有地热数据,并整合新近开展的稳态测温数据,我们揭示了上扬子区现今地温梯度、大地热流分布特征,继而估算了1000~6000m埋深处的深部地层温度和2套主要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底界面处的温度。结果表明,上扬子区具有中-低温的地热状态,其现今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的范围(平均值)分别为10~74℃/km(24℃/km)和27~118mW/m~2(64mW/m~2),整体上从东北向西南方向递增,呈现出"东北低、西南高"的分布趋势。1000~6000m埋深处估算温度的分布格局与地温梯度及热流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东北部的鄂西-湘北地区为低温区,中部的四川盆地其大部分为中温区,西南的云南地区为高温区。上扬子区现今地热分布格局受区域差异构造和岩浆作用控制。结合储层温度估算并综合其他油气地质资料,提出川东的石柱-涪陵、川南的威远-自贡-泸州和宜宾-长宁等区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层系是上扬子区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