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2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307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4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唐建钢 《地理教学》2011,(16):60-61
《中华万里疆域》——中国省区地理新编是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从事中学地理教育39年的杨伯震老师编写。杨老师在1994年退休后,仍然热心地理教学教育工作,参加了大量地理编辑和科普协作,化了八年时间,反复修改,完成此书。  相似文献   
442.
脉冲星周期跃变是一种罕见的现象,是研究其内部结构的探针。针对2019年2月~12月国家授时中心昊平观测站40 m射电望远镜在脉冲星计时观测中监测Crab脉冲星的数据,采用脉冲星计时方法,用TEMPO2拟合程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Crab脉冲星在2019年7月23日(MJD 58687)附近发生了一次周期跃变现象,该跃变自转增量为Δvg=5.33(4)×10-7Hz,自转变化量为Δvg/v=17.9(1)×10-9,并伴随着恢复系数Q~0.88的指数恢复过程。此次Crab脉冲星周期跃变的监测及处理,证实了40 m射电望远镜对脉冲星的监测性能,同时为研究周期跃变的产生机理积累了样本。  相似文献   
443.
尹超  张大伟 《地球》2013,(10):110-111
正每天早上,当鸟儿在树枝间清脆鸣唱时,我们常常被这种小生灵所感动。特别是当它们在蓝天上振翅飞翔的时候,更能让我们产生无限遐想。可以说,它们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这些小生灵们是何时在地球上出现的,它们的祖先又是谁?几年前发现的一块神秘化石,向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444.
引子:"性格即命运",这是一句古老的格言 姜戎在他的小说《狼图腾》中有一个细节:"高建中说:以前我一直都不明白咱中国人到底差在哪儿,窝里斗比谁都狠,可跟外边一打就败.这么大的一个中国,这么多的人口,愣让小日本占了8年,要不是苏联出兵,美国扔原子弹,不知道还要占多少个8年呢.可刚把小日本打败没多少年,听外电说人家经济上又成一流强国了,这小日本,别说,那民族性格真是了不得."  相似文献   
445.
为推进湘西自治州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以下简称《土地管理法》)工作的健康发展,州政协委员视察组一行13人,对《土地管理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州8  相似文献   
446.
陆浑湖湿地保护与恢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陆浑湖湿地的性质及其功能,分析了陆浑湖湿地的主要威胁,研究了其湿地保护与生态恢复的方法与措施,旨在保护重要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中华秋沙鸭等珍稀鸟类与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并提出了陆浑湖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47.
初夏南黄海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年际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1959年和2000—2009年6月份在南黄海海域进行的7个航次海洋调查采样样品,并结合同步温盐资料及海温长期变化数据,研究了不同浮游动物功能群丰度的年际变化。结果表明:大型甲壳类和毛颚类功能群丰度高且波动幅度较大,在1959年和2000—2009年两个时期无明显差异,最低值分别出现在2003年和2000年;而中华哲水蚤为优势种的大型桡足类功能群丰度在2000—2009年显著高于1959年,波动范围分别在2035—24500和912—1330ind/m2之间;小型水母和海樽类功能群丰度一般较低,但是在2007年出现暴发式增加,平均丰度分别是其它年份中最高平均丰度的4.8倍和88.5倍。大型甲壳类和毛颚类分别在东部冷水团区和中部锋面区波动幅度最大,小型水母和海樽类则是在西部浅水区波动幅度最大。分析认为桡足类丰度增加与营养盐浓度升高和鱼类过度捕捞有关,而胶质生物种群剧烈波动与气候变化引起的环境变异相关。  相似文献   
448.
拟相手蟹属因其形态极其相似成为相手蟹科分类中最有疑问的一个属。通过对中国沿海近亲拟相手蟹Parasesarma affine、斑点拟相手蟹P. pictum、三栉拟相手蟹P. tripectinis、P. ungulatum及褶痕拟相手蟹P. plicatum 5种拟相手蟹的形态对比发现,可从它们的螯足形状(包括螯足掌节背面的梳状栉,可动指背面突起数目)及雄性第一腹肢形状对其进行区分。对其线粒体16S rRNA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5种拟相手蟹之间的遗传距离为1.9%~9.3%,达到了种间差异水平;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近亲拟相手蟹与褶痕拟相手蟹汇聚成一支,随后与P. ungulatum聚在一起,斑点拟相手蟹与三栉拟相手蟹汇聚成独立支系。形态和分子证据均支持5种拟相手蟹分别为独立有效物种。  相似文献   
449.
孙静  黄勇 《海洋科学》2016,40(9):39-44
海洋线虫是海洋底栖生物中数量上最丰富的类群,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海洋线虫进行种类鉴定是线虫研究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目前,海洋线虫的鉴定主要采用形态学的分析方法,但是这种方法往往费时费力,对于如此丰富的物种,急需新的鉴定方法。作者以黄海潮间带自由生活线虫优势种——中华钩线虫(Oncholaimus sinensis)为例,在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将DNA条形码技术引入线虫的鉴定中,探讨了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一亚基(mt COI)基因序列、28S r DNA序列的D2D3区以及18S r DNA序列的部分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在中华钩线虫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18S r DNA序列可作为该种线虫的DNA条形码,为海洋线虫的DNA条形码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借鉴。目前,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海洋线虫进行鉴定的报道在国内还属空白,本研究将是海洋线虫分类学研究的很好补充。同时,对于了解该海域海洋线虫多样性及群落分布格局,开展海洋环境监测,进而对海洋的底质环境状况进行健康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450.
《西部资源》2012,(4):79-79
1985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在内蒙古发现的"中华麦饭石",经过科学家们的一系列分析鉴定与研究,被誉以"神水药山"、"保健石"等一系列美称。麦饭石是一种天然的药物矿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钾、钠、钙、镁、磷常量元素和锌、铁、硒、铜、锶等十八种微量元素。其中,微量元素约占人体重的0.025%,虽然其比例甚微,但是它在人类的生命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在人体中含量不足或过剩都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因此,人体必须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补充微量元素,以满足生长发育和维持正常新陈代谢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