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03篇
  国内免费   214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341篇
地质学   362篇
海洋学   9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31.
隔震技术在提高多跨桥梁抗震性能方面已有广泛应用,然而传统隔震支座在近场脉冲地震动作用下容易产生残余位移较大、底部剪力水平较高、以及限位能力不足等问题。目前尝试解决上述问题主要有2个途径:一方面利用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 SMA)的隔震支座能有效控制峰值位移和残余位移,但同时会增加结构的内力响应;另一方面,利用负刚度(negative stiffness device, NSD)的隔震支座可以有效减小结构的内力响应,但可能会引起较大的残余位移。基于太平洋地震研究中心数据库提供的28条近场脉冲波,充分评估了间隙式SMA隔震支座和NSD隔震支座应用于多跨简支桥梁在四水准(小震、中震、大震和巨震)作用下的隔震性能。在此基础上,结合SMA与NSD各自的优点,提出一种间隙式SMA-NSD摩擦隔震支座并分析了其隔震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支座可显著降低NSD支座引起的残余变形并同时有效控制SMA支座引起的底部剪力。  相似文献   
132.
伸缩缝刚度对大跨度悬索桥动力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伸缩缝作为大跨度桥梁与引桥之间的重要连接构件,其抗推刚度及可能存在的变异性对主桥及引桥动力特性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建立了大跨度悬索桥及引桥的有限元模型,采用弹簧单元模拟加劲梁与引桥箱梁之间的伸缩缝,分析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及引桥自振特性及其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伸缩缝刚度对加劲梁的横弯振型、竖弯与纵飘耦合振型的频率有明显的影响;伸缩缝刚度的变化会导致加劲梁与引桥的振型相互耦合,同时这些振型的频率发生相应的突变,当伸缩缝刚度较大时,加劲梁两个竖弯与纵飘的耦合振型解耦成为独立的竖弯和纵飘振型;当引桥与悬索桥加劲梁的纵飘振型发生耦合时,在纵向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悬索桥及引桥的地震响应达到最小。伸缩缝刚度对悬索桥动力特性影响的分析可为悬索桥的模态参数确认、损伤识别、抗震性能分析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3.
针对平面不规则RC框架结构,从构件安全层次出发提出基于传力路径的减震设计方法。首先根据广义结构刚度法的基本原理计算结构中所有构件的重要性系数,再假定消能支撑的截面参数,取每层最重要的构件位置布置支撑,经支撑在最不利地震组合下的轴力验算后确定支撑的最终设计参数和数量,然后考虑远场、近场有脉冲以及近场无脉冲地震动从双向输入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对减震前、后结构分别进行动力时程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优化布置支撑能为结构中重要构件提供有效保护,且在小、中、大震下消能支撑均能运作良好,使整体结构响应得到很好地控制。  相似文献   
134.
为研究顺应式海洋平台慢漂运动的影响因素,以截断圆柱和漂浮方箱为例进行了不规则波作用下的慢漂运动模型试验。测量了不同系泊刚度条件下的漂浮方箱以及相同系泊刚度条件下的截断圆柱和漂浮方箱在静水中自由衰减运动和在不规则波中的运动响应,并将运动响应分解成一阶波频运动响应和二阶低频运动响应,分析了系泊刚度和浮体形状对浮体运动的影响。通过物理模型试验发现了系泊刚度及浮体形状对顺应式系泊浮体一阶运动标准差和二阶低频运动平均漂移值和标准差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顺应式浮体的固有周期远离波浪谱峰周期时,系泊刚度以及浮体形状对慢漂运动的一阶运动响应影响不大;二阶低频运动相对偏离平衡位置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随系泊刚度增大而减小,浮体形状同样对慢漂运动的二阶低频纵荡运动响应影响较大。试验结果为实际海洋工程的外形选择和系泊刚度选择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5.
剪力墙结构在进行地震计算时,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连梁的刚度可折减,折减方式的不同对剪力墙结构整体刚度和构件内力等结果影响较大。设计人员通常给定全楼统一的连梁刚度折减系数,这种简化做法会导致结构刚度和构件受力与实际不符。本文对9栋典型剪力墙结构进行了非线性分析,研究了连梁刚度折减系数对剪力墙结构整体指标和构件内力的影响,并给出了剪力墙结构设计时连梁刚度折减系数的确定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136.
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下植被退化,生产力下降,土地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加剧,鼠虫灾害频发,沙尘暴肆虐,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已对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构成严重威胁。气象作为一门具有前瞻性的科学,利用其现有的气象监测网络体系,  相似文献   
137.
黄福云  陈汉伦  董锐  单玉麟 《岩土力学》2020,41(5):1625-1634
整体式桥台无伸缩缝桥梁(以下简称整体桥)桩基应设计为柔性桩,以保证较好的抗水平变形能力。但是,我国相关规范中判别柔性桩的算法主要应用于单向水平受荷桩,可否沿用至整体桥桩基还有待验证。为此,根据一种特殊设计的桩身变形测量方法,对3根埋深不同的混凝土模型桩进行了低周水平往复位移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单桩-土体系的抗震性能和相互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水平往复位移下混凝土桩在埋深为3D~6D(D为桩径)范围内开裂;桩的埋深越大,桩身挠曲程度越大、变形特征点位置也越深、桩-土体系的抗弯刚度也越大、水平极限承载力也越高、抗震性能也越强。研究还表明,桩-土体系进入弹塑性阶段后,柔性桩的水平工作性状将逐渐向刚性桩退化。另外,在判别整体桥桩基的水平工作性状时,我国相关规范中的规定偏不安全。实际工程中,建议以Broms方法进行参考计算。  相似文献   
138.
长江黄河源区内高寒草甸退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多数研究中涉及的源区范围、高寒草甸的分类、高寒草甸的退化原因及恢复治理措施等方面,各学者的看法并不相同,难以实现各项研究结果的比较研究。从源区范围、高寒草甸的分类、高寒草甸的退化原因及恢复治理措施等方面阐述了各学者研究的差异,指出: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必要对源区的范围进行界定;高寒草甸的分类常常因研究目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退化程度进行的分类能够反映高寒草甸的动态变化过程,但需要定量指标对退化的不同程度进行界定;遥感影像解译的结果由于遥感影像本身的不确定性和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难以统一;退化的原因目前主要集中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的研究,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的控制措施在局部区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并没有抑制高寒草甸在总体上的进一步退化,寻找一种综合的有效的治理措施还是今后的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39.
对于均质弹性半空间上的任意形状的刚性明置和埋置基础,其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确定,已有很多这方面的研究。通常基础的任意形状用其外包的规则几何形状代替原有的不规则基础形状,以达到确定动刚度和阻尼系数的目的,而且这两个参数的确定仅仅是对单独刚性基础的,无法考虑相邻基础对其产生的影响。针对上述两方面不完善之处作了进一步探讨,引入相邻基础动力相互作用因子的概念,并利用地基为平面应变假定以求之。推荐的方法经验证,非常准确。  相似文献   
140.
基于预应力混凝土渡槽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其受力过程、破坏形态、滞回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与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预应力混凝土渡槽的破坏形态为弯剪破坏,滞回曲线在加载的初期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捏拢效应,滞回曲线总体呈明显的梭形,且较为丰满,耗能能力强,抗震性能优良;配筋合适的预应力混凝土渡槽在加载初期对裂缝控制具有良好的表现,渡槽整体具有良好的延性;在整个加载过程中,渡槽试件的刚度退化明显,刚度退化主要集中在开裂后至屈服这一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