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7篇
  免费   664篇
  国内免费   275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3293篇
地质学   1239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57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2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42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07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5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210篇
  1998年   205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210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28篇
  1990年   117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991.
张立  付虹 《高原地震》2000,12(1):42-49
对云南地区水质前兆观测项目进行全面清理,以月均值为基础,总结水质前兆观测项目的个体异常,群体异常与云南地区M≥6.0级地震1年尺度内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2.
以临汾台地电阻率观测资料为依据,着重对临猗地震前后的异常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并对这次地震地电阻率前兆异常形态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新疆轮台5.1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9年9月23日在新疆轮台东北发生了Ms≥5.1级地震。震前,北天山地区地下流体相继监测到了大量的前兆异常。据此,我们对该地震做出了较好的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994.
典型构造微破裂集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大理岩破裂实验,考察了典型构造中微裂纹的演化、集结的过程和特征.根据损伤理论,分析了构造对微破裂演化的控制作用.根据微破裂集结临界条件的相似原理,认为这些特征可以类推到公里尺度,它们有助于解释地震中短期阶段的前震或广义前震分布,作为地震前兆的一次效应.其它物理效应为二次或三次效应.微破裂集结时局部密度突然加大,有助于解释部分前兆记录突跳现象.非集结部分出现部分微裂纹愈合,密度反向变化,有助于解释一些前兆记录在短临阶段记录中出现反向的现象.考察了不同构造的不同部位微破裂萌生和演化的范围差异,这些差异有助于解释不同地质构造孕震区域的孕震过程,从而可解释板缘和板内地震前兆记录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被不同观点学者分别引用,以论证地震是否有前兆记录的问题.然而,在考察不同地区的前兆记录时,必须注意不同地区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995.
包体流变模型体应变场时空演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包体流变模型的理论解,计算了三维粘弹性介质中球形硬包体与软包体在地面引起的体应变.结果表明,球形硬包体的地面体应变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表现出特征不同的3个阶段(,,).它与大量地形变资料出现的,,阶段相似;而球形软包体却没有此特征.其中,阶段的前兆在近源区和远源区都向外扩展;阶段的前兆在近源区和远源区都处于极值状态;阶段前兆在远源区表现为向近源区收缩,而在近源区表现为向外扩展.这些结果对地震前兆的时空演化过程阶段性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6.
1 空间分布我们采用四川省地震台网目录资料 ,选取发生在北纬 3 0°3 0′~ 3 0°5 0′,东经 1 0 3°5 0′~1 0 5°1 0′德阳及邻区内的地震 ,对 1 970年以来的资料进行了分析。据统计 ,1 970年至 1 999年1 0月 ,该区发生 3 .0级以上地震共 85次 (图1 )。 1 999年 9月 1 4日绵竹清平 5 .0级地震为图 1 德阳地区 M≥ 3.0地震分布图近 3 0年来的最大地震 ,其次是 1 970年 3月 2 2日什邡、绵竹九顶山间 4.9级地震。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为 1 95 8年 2月 8日绵竹 (微观震中 )6.2级地震 ,宏观震中为北川 ,震害较为严重。2 频次异常从 M-t、 N -…  相似文献   
997.
胶东半岛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边缘内侧,是地壳长期稳定缓慢隆起地段,区内地质构造发育,大部分温泉出露在背斜核部,NE、NNE向与NW、NNW向断裂交泯外,地热系统属中低温深循环对流型,略为偏高的大地热流是其主要热源,地表水是地下热水的补给水源,地下水通过发育在花岗岩和变质岩中的断层或断裂破碎带,下渗和深循环对流,在径流过程中不断吸取围岩热量成热水,沿断裂上升过程中,与地下浅部裂隙水混合而成为化学  相似文献   
998.
999.
吉林省伊舒盆地地层富水性良好、地热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基于研究区伊舒盆地已有地热地质调查和评价资料,结合相关标准、规范和水化学方法,梳理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和地热地质条件,探讨了研究区内地热流体赋存条件、水化学和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利用热储岩体参数计算研究区的地热储量。结论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主要赋存于深层碎屑岩类裂隙孔隙中,形成条件具有较高相似性和一定的同源性,溶解性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 TDS)较高、含氟和偏硅酸的低温碱性地下热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Na+型。氢氧同位素组成表明,研究区地下流体补给以古降水为主,地热流体年龄为27 Ka。地热流体储存水量为4.20×1010 m3,年可开采量为3 446.94×104 m3/a。研究成果可为吉林省后续地热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郑文俊  邵永新  田山  董晓阳 《地震》2006,26(4):29-36
开展了水氡前兆异常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 并以其提取的结果为输入, 对1985~2002年华北水氡异常参数分布做了全时空扫描, 继而将全部图像与华北地区构造活动性评估的数字化图像进行了叠加, 实现了水氡异常动态扫描与区域构造活动性背景的结合。 在此基础上, 1985年以来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前的水氡短期图像演化情况做了全面分析, 提取出判别异常区的指标以及地震短期异常演化特征, 并提出了华北地区强震前水氡短期前兆的判别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