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1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1227篇
地质学   68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3篇
  1962年   4篇
  1961年   2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Sq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的经度效应和UT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IGY/IGC期间全球地磁台网以及中国地磁台站的资料,计算出每-UT小时的S外源和内源电流体系.对S电流体系UT变化和经度效应的分析研究表明,S外源电流体系的空间图案没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涡焦点的地理纬度与磁赤道有密切关系,其变化范围,北半球为25°-35°N,南半球为30°-42.5°S.外源电流总强度的平均值为229kA(北半球)和173kA(南半球),其变化范围为±50kA(北半球)和±40kA(南半球).S内源电流体系的图案和强度有显著的UT变化,电流体系焦点纬度有类似于外源电流系的变化.在大西洋、印度洋、北太平洋地区,内源电流体系的总强度明显小于大陆地区的内源电流强度,表明这些大洋地区上地幔电导率低于大陆地区.  相似文献   
42.
刘冰欣  黄宝琴 《地震》1994,(4):82-85
通过试验,认为地电供电系统对地磁观测的影响主要是来自供电导线产生的磁场,其强与公式H=1/10.2I/r计算结果基本相符。而地下电流产生的磁场是很弱的,这对避免和减小其影响提供了新思维。  相似文献   
43.
北京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台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成  韩克礼 《地震学报》1994,16(3):389-394
叙述了北京数字化地磁脉动观测台网的基本情况、特点以及在地震预报研究和地磁学科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该台网提供了磁暴、磁扰、地磁日变及地磁脉动等地磁事件的数字化观测资料。这些观测资料由于其精度高和动态范围大, 蕴含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分析处理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44.
45.
46.
南极长城站Pc3地磁脉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7.
本文对1986年1月北京地区Pc3地磁脉动进行了偏振特征的分析,分别找出了北京地区Pc3地磁脉动在磁静日期间和磁扰日期间偏振旋转方向随地方时变化的规律,以及偏振主轴方向随地方时变化的规律。 根据Pc3地磁脉动的偏振分析,可以了解北京地区Pc3脉动的激发机制,为进一步磁层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8.
地磁短周期变化的转换函数是反映地下电性结构的一种参量,利用它们求出的帕金森矢量(或威斯感应矢量),指示出地下电性结构横向差异性。在地震孕育过程中或是由于扩容一膨胀引起地下水渗入震源区,或是由于地下高导层的隆起,或是由于地下热流活动的加强,可能有多种原因引起地下电导率和电性结构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足够大时,将引起转换函数发生明显的变化。通过对成都地磁台资料的处理,探索松潘地震孕育过程中伴随的转换函数异常变化及其正常的年变规律。  相似文献   
49.
1989年3月13日太阳耀斑事件产生了丰富的地球物理效应。耀斑激波和耀斑粒子流引起强烈地磁暴。在武昌地区,磁暴急始发生于地方时3月13日09h30min,其初相期持续10小时(3月13日09h30min-19h20min),主相期持续13小时(3月13日19h20min-3月14日08h20min),至3月16日05h20min始恢复平静(图1)。  相似文献   
50.
本文对漠河、哈尔滨、北京三个台站1983年冬季的哨声观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这三个地区的哨声活动在日落和后半夜都同时有高峰出现。在日落期间,哨声的平均色散值较高,出现有较高纬度的哨声穿出电离层后沿地球-电离层波导传播到较低纬度地区的现象;而在午夜后,哨声的平均色散值较低,有较低纬度的哨声穿出电离层后传播到较高纬度的现象。从哨声形态学特征判断,漠河和哈尔滨属于中纬度台站,而北京则属于低纬度台站的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