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9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687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应用地震危险性评定专家系统,根据区域地球物理、地质等方面资料,进行了潜在震源区划分、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地震危险性分析等方面的工作,其结果与传统方法的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12.
本文采用发生在中国的35个地震的烈度资料,用阻尼最小二乘法解超定方程组的方法,反演了中国7个区的1秒周期S波品质因子Q_S的平均值、扩散因子和震源S波加速度.并探讨了震源S波加速度与震级的关系.作为一个例子,反演了台湾地区Q_s值的二维平面分布,发现Q_s值分布与布格重力异常、地震活动性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对反演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和讨论,并估计了Q_s的误差.  相似文献   
913.
地震烈度的模糊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经宇  周锡元 《地震学报》1991,13(3):387-394
在我国,地震烈度预测是合理选择工程场地设防标准的基础.现行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提供的基本烈度是指10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发生的最大烈度.从定义本身及编图过程看,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地震发生的随机性,只是提供的基本烈度没有明确的概率标准而已.目前较为流行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可以给出建立在概率水准上的烈度值.众所周  相似文献   
914.
地震烈度模糊标定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经宇  樊大荣 《地震研究》1991,14(4):327-338
本文根据文献[1]提供的地震烈度衰减资料,研究了我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所具有的模糊性。为与新颁布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中对地震环境的要求相适应,文中提出地震烈度、近震和远震的模糊性标定方法,同时探讨了烈度、近震和远震模糊标定结果的工程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15.
本文全面总结了1979年7月9日溧阳6.0级地震前后地下水、油气动态、人感地动、地面变动等宏观异常现象,着重分析了宏观异常的时空分布及迁移特征。最后对宏观异常与区域应力活动、地震后效与前兆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16.
平原和山区地震烈度衰减规律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17.
不同地震烈度衰减关系形式的非等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龚平  曾心传 《地震研究》1990,13(1):19-28
本文中,笔者从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各烈度衰减关系形式的非等价性,并用华南和台湾地区的部分地震资料作统计验证。  相似文献   
918.
琼州海峡跨海工程新Ⅶ线区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因素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通过对琼州海峡跨海工程(固定式)新Ⅶ线调查区浅层地质一地球物理特征的研究,揭示了研究区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地质条件,并对区内主要地质灾害因素进行了评价研究,认为新Ⅶ线区内海底表面无障碍物,区内也无任何断层,目前在潮流的作用下仍在移动的沙波和沙垄是其主要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而斜坡稳定性和砂土震动液化(海底以下20m范围内砂土层)在120年一遇的极端波浪荷栽作用下或在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的情况下均不会构成该跨海工程的潜在地质灾害因素。同时还指出,虽然区内地质条件均属于不具活动能力的限制性地质条件,但其对工程设施仍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危险性,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19.
矿物学是地质学的重要基础支撑学科之一。作为岩石和矿石的基本组成单元,矿物既是岩石和矿石分类命名的基础,又是研究岩石成因和成矿作用的钥匙。但是,矿物学博大浩繁,其研究需要跨学科的广博的知识基础、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和先进的测试手段,一般视为畏途。沉积矿物的研究有着特殊的复杂性。一般说来,岩浆岩中的矿物都是岩浆物质在封闭系统中逐渐冷却依序结晶的产物。美国岩石学家鲍文(N L Bowen)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鲍文反应系列",揭示了岩浆  相似文献   
920.
为了提高油田的开发效果,通过对研究区明下段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内微相类型、层内韵律特征、隔层分布特征、砂体的几何形态、钻遇率、孔渗特征等研究,定量或半定量表征了该区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揭示了研究区主力含油层段受沉积微相所控制,具有较强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根据研究成果,提出了针对油田切实可行的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