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1篇
  免费   676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测绘学   185篇
大气科学   409篇
地球物理   2222篇
地质学   424篇
海洋学   322篇
天文学   221篇
综合类   186篇
自然地理   143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45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50篇
  2002年   117篇
  2001年   130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16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130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6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阐述了如何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作强烈地震的临震预报,详细叙述了利用地下水宏观异常预报地震三要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2.
用通日月均值减去夜均值计算的月均值资料和Sompi谱分析法分析了14个台站的北向分量1年周期变化的振幅向相位,时段为1984-1988年。分析结果显示用P^0n(dnd=1,…,6)复合模式的估算的C值较合理。各台的C值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3.
董玉秋 《内蒙古气象》1997,(3):36-37,F004
地面气象观测质量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测报检查工作来保证。充分发挥盟市测报检查的作用,对稳定测报队伍、提高记录内在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1必需保证适当的下站检查时间和检查周期盟市测报检查工作由于受各方面原因的制约,目前下站检查的时间正逐年减少,检查周期逐年拉长。检  相似文献   
94.
灰色预测模型在径流长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基于灰色系统的建模理论,利用河西地区有关河流的径流观测资料,建立了一个GM(1,1)残差序列周期修正径流预测模型,并用于春旱缺水期3~6月河流来水量的长期预报,经生产部门验证,准确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95.
地下水动态预测的灰色—周期外延组合预测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提出的灰色预测与周期外延预测相结合的灰色-周期外延组合预测模型,吸限了灰郄预测与周期外延预测的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地下水动态预测及其它序列预测。  相似文献   
96.
用人工地震测深资料及天然地震反演结果给出了东经96°~108°,北纬32°~40°范围内的莫霍面埋深图,并讨论了莫霍面轮廓与中强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强地震多发生在地壳厚度急剧变化、陡变带拐弯处及中地壳顶部存在低速层的区域内  相似文献   
97.
对近代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板内浅源强震空间分布的大尺度不均匀性进行研究,得出:(1)该区存在4个主要的高地震活动区,即华北地震区(30°~42°N)、东南沿海地震区(19°~25°N)、南北地震区(缅甸—中国—蒙古)和中亚地震区(帕米尔—天山—贝加尔湖);(2)这4个地震区与该区周围板块(欧亚板块与北美—太平洋—菲律宾海—印度板块)之间边界上地震耦合强度大的段落大致垂直;(3)作用于板块边界不同段落上的应力水平差异,可能是中国大陆及其邻区板内近代大尺度强震活动空间分布不均匀性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98.
强余震持续时间的早期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翠英  张宇霞 《中国地震》1997,13(2):164-171
本研究旨在解决地震序列中强余震持续时间的早期估计问题。文中首先给出了强余震的震级定义,指出:主震型与强震群型序列的强作震持续时间存在差异。使用模式识别方法对主震型序列中强余震持续时间大于1天,小于1天及无强余震等3种情况进行划分之后,给出了两类序列的强余震持续时间与序列和第一震震级的粗略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
100Ma——塔里木盆地演化的重要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Ⅴ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的过程及成藏旋回,并至少控制了古生代的反转构造。对沉积与剥蚀过程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周期波正相位和负相位分别对应于沉积期和剥蚀期;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第Ⅰ个周期波构成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Ⅱ个周期波至第Ⅳ个周期波构成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Ⅴ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构成以新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对反转构造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正相位Ⅰ(寒武纪—早奥陶世)和正相位Ⅱ(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为伸展构造体制,负相位Ⅰ(中奥陶世—晚泥盆世早期)与负相位Ⅱ(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为挤压构造体制。塔里木盆地演化具有100Ma周期的原因与古天山洋、古昆仑洋及特提斯洋的B型俯冲触发的地幔羽的上升流及地块的拼贴导致的地幔羽的休眠状态息息相关,从而周期性地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过程、成藏旋回及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100.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厅钢屋盖的动力特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展览厅钢屋盖采用了空间斜拉式索拱结构体系,为探讨该体系的动力特性,采用ANSYS有限元程序,分别建立钢屋盖与下部混凝土结构共同作用、钢屋盖单独作用以及无斜拉系统的钢屋盖单独作用时的3个空间计算模型,采用子空间迭代法计算其自振周期和振型,并加以比较。从而得出钢屋盖的动力特性,为进一步研究此类结构的受力特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