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5篇
  免费   988篇
  国内免费   1764篇
测绘学   161篇
大气科学   450篇
地球物理   586篇
地质学   3809篇
海洋学   1774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502篇
自然地理   249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83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80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61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329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286篇
  2010年   270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72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64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19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38篇
  1999年   192篇
  1998年   194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55篇
  1993年   130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4篇
  1981年   13篇
  1950年   12篇
  1949年   9篇
  1948年   19篇
  1946年   11篇
  1945年   13篇
  1944年   21篇
  1943年   12篇
  1942年   14篇
  1941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72.
73.
应用遗传神经网格方法分析赤潮监测数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要介绍了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的原理 ,探讨了应用遗传神经网络方法研究辽东湾海域丹麦细柱藻 (Leptocylindrusdanicus)赤潮与其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 ,计算了各环境因子对丹麦细柱藻赤潮的贡献。结果表明 ,温度、盐度、DIN的变化对研究海域丹麦细柱藻种群密度的增长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DIN是营养限制因子。遗传神经网络是分析赤潮监测数据的有效方法 ,值得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4.
pH对眼点拟微绿球藻(Namnocholoropsis oculata)的生长、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有明显影响。研究表明,眼点拟微绿球藻的生长对pH有较强的适应性,在pH6.2~9.8的范围内均能较好的生长,但在pH5.5的条件下生长受到较强的抑制,在不同pH条件下,在同一细胞周期内总脂含量及脂肪酸组成均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即总脂含量在对数初期略有下降然后逐渐上升,在稳定期达到最大值。16:0,18:1n9的含量在稳定期显著升高,而EPA的含量在稳定期明显下降,在对数初期,藻细胞在pH6.8的条件下含有较高的EPA含量,而在pH9.8的条件下,藻细胞的EPA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5.
盐生隐杆藻多糖的提纯及含量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盐生隐杆藻(Aphanothecehalophytica)的培养液经透析醇析得胞外粗多糖EPI,藻细胞经热水抽提,醇析得胞内粗多糖IPI,它们均含有17种微量元素。EPI经脱蛋白,IPI经脱蛋白脱色得半精品EPⅡ和IPⅡ,半精品分别经DE-52和DEAE-Sephadex-A-25柱层析纯化得精品EPⅢ和IPⅢ。它们经纸层析,琼脂糖电泳和DEAE-Sephadex-A-25柱层析证明为同一组份。红  相似文献   
76.
通过向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a)培养液中添加"轮虫克星Ⅰ号",进行以杀除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的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杀灭藻液中的褶皱臂尾轮虫;褶皱臂尾轮虫的死亡时间、死亡率以及杀灭轮虫后螺旋藻的恢复情况与药物的浓度有关;在试验范围内既能杀灭轮虫、对螺旋藻生长的影响又较小的最佳药物质量分数为1.25%.  相似文献   
77.
程兆第  蓝东兆 《台湾海峡》1994,13(4):335-337
硅藻门沟纹藻属在我国是1个新记录的属。核属最先由Kolbe(1954)在西太平洋赤道区(2°52'S,89°50'W,水深3225m)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1种,订名L.petterssonii。之后,又在1955年从大西洋(0°7'N,19°12'e;0°8′N,16°19′E)和太平洋(6°44′N,129°28′W;2°52′S,89°5′W)的柱状样沉积物中找到另1种,订名L.hustedt  相似文献   
78.
藻胆蛋白 与绿藻光合膜之间的激发能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藻胆蛋白与绿藻光合膜之间激发能传递的关系.发现只有在别藻蓝蛋白存在时,藻红蛋白或藻蓝蛋白才能将其所吸收的光能传递给一起温育的绿藻类囊体光系统Ⅱ.传能效率与藻胆蛋白的种类有关.藻胆蛋白只能将激发能传递给经SDS-PAGE纯化的LHCⅡ,但不能传递给D2蛋白.  相似文献   
79.
珠江河口铜,铅,锌,铬和镉对单细胞藻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80.
四氯化碳对杜氏盐藻的毒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等浓度对数间距0.2设置毒物四氯化碳(CCl4)浓度对杜氏盐藻进行了毒性实验,根据细胞的生长以及β-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观察CCl4,对盐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Cl4浓度小于0.13%时对盐藻生长及β-胡萝卜素累积几乎没有影响。盐藻对CCl4的最大耐受浓度为0.20%。CCl4浓度达到0.32%时,5天之后造成细胞全部死亡和β-胡萝卜素累积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