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6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73篇
测绘学   29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00篇
地质学   1324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3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47年   1篇
  1945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3年   4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4年   3篇
  1933年   2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51.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丘陵油田低渗储层可动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定量评价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及渗流能力,应用核磁共振技术对丘陵油田40块岩心的可动油饱和度进行了定量测试.研究表明,丘陵油田低渗透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值的分布范围是4.8%~56.7%,平均值为33.4%.可动油饱和度高低与岩心孔隙度、渗透率及驱油效率呈正相关关系.各类储层可动油饱和度差异较大,储层沉积微相及物性决定了可动油饱和度和渗流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2.
用溶胶凝胶法将纳米锐钛矿负载到膨胀石墨上,制备了即可吸油,又可降解油的膨胀石墨-TiO_2复合材料(EG-TiO_2)。在制备EG-TiO_2的工艺条件中,浸渍次数是影响其吸油能力的最主要因素,浸渍次数增多饱和吸油量下降。用失重法和红外光谱法研究EG-TiO_2催化降解机油的结果表明,EG-TiO_2对机油有明显的光催化降解效果,性能优于纯纳米TiO_2粉,其原因与EG-TiO_2中的纳米TiO_2具有三维立体薄片状结构及具有较高吸油性能有关。膨胀石墨负载纳米TiO_2材料对机油的吸附和光催化降解@曹宏$武汉工程大学材料学院!430074 @马恩宝$武汉工程大…  相似文献   
153.
Basalts interbedded with oil source rocks are discovered frequently in rift basins of eastern China, where CO2 is found in reservoirs around or within basalts, for example in the Binnan reservoir of the Dongying Depression. In the reservoirs, CO2 with heavy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δ13C>-10‰ PDB) is in most cases accounts for 40% of the total gas reserve, and is believed to have resulted from degassing of basaltic magma from the mantle. In their investigations of the Binnan reservoir, the authors suggested that the CO2 would result from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source rocks and basalts. As the source rocks around basalts are rich in carbonate minerals, volcanic minerals, transition metals and organic matter, during their burial history some of the transition metals were catalyzed on the thermal degradation of organic matter into hydrocarbons and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carbonate minerals into CO2, which was reproduced in thermal simulations of the source rocks with the transition metals (Ni and Co). This kind of CO2 accounts for 55%-85% of the total gas reserve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thermal simulation, and its δ13C values range from -11‰- -7.2‰ PDB, which are very similar to those of CO2 found in the Binnan reservoir. The co-generation of CO2 and hydrocarbon gases makes it possible their accumulation together in one trap. In other words, if the CO2 resulted directly from degassing of basaltic magma or was derived from the mantle, it could not be accumulated with hydrocarbon gases because it came into the basin much earlier than hydrocarbon generation and much earlier than trap formation. Therefore, the source rocks around basalts generated hydrocarbons and CO2 simultaneously through catalysis of Co and Ni transition metals, which is useful for the explanation of co-accumulation of hydrocarbon gases and CO2 in rift basins in eastern China.  相似文献   
154.
刘养雄 《甘肃地质》2007,16(1):17-22
北祁连西段作为甘肃一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带,随着地质找矿工作不断地加强,日渐重要。根据熬油沟及卡洼沟一带水系沉积物、岩屑和岩石剖面测量结果,对Au、Pt、Pd和Pb、Zn等成矿元素的分布特征和组合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该处成矿地质背景和地球化学异常特征,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55.
不同地质环境下原油裂解生气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烃源岩生成的油主要有3种赋存形式:源内分散液态烃、源外分散液态烃和源外聚集液态烃.3种赋存状态液态烃由于所处温压环境不同,周围介质的条件不同,有机无机的相互作用导致原油发生裂解条件有差异.原油与不同介质配样的生气动力学实验表明,不同介质条件下甲烷的生成活化能分布差异较大,碳酸盐岩对油裂解条件影响最大,可大大降低其活化能,导致原油裂解热学条件降低,体现在油裂解温度的降低;泥岩次之,砂岩影响最小.碳酸盐岩、泥岩和砂岩对油的催化裂解作用依次减弱,不同介质条件下主生气期对应的Ro值:纯原油1.5%~3.8%;碳酸盐岩中的分散原油1.2%~3.2%;泥岩中的分散原油1.3%~3.4%;砂岩中的分散原油1.4%~3.6%.压力对原油裂解作用的影响较为复杂,在慢速升温条件下,压力对油裂解生气有抑制作用,而在快速升温条件下,压力对油裂解生气作用影响不显著;压力的大小在原油裂解的不同演化阶段作用效果也不同.以塔里木盆地中下寒武统为例研究油裂解生气量,原始生油量2232.24×108t,剩余油量806.21×108t,油裂解气量106.95×1012m3.  相似文献   
156.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资助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重大项目“陆相油储地球物理理论及三维地质图像成图方法”(简称“九五”油储项目),已于2007年5月29日,通过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京组织的专家验收.会上有5位二级课题负责人将报告相关  相似文献   
157.
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延长组8油层组主要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自生绿泥石膜生长、次生高岭石化、连晶方解石交代、长石溶蚀。根据铸体薄片,碳氧同位素分析,确定了各种主要成岩产物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分析了成岩产物分布与现今总面孔率的关系,从而确定8油层组的物性主要受石英次生加大、连晶方解石、长石溶孔、剩余原生孔隙分布的控制。石英次生加大和连晶方解石发育的地方,储层物性差;具自生绿泥石膜的剩余原生孔隙和长石溶孔发育的地方,储层物性好。  相似文献   
158.
凯里-麻江地区油苗与固体沥青的油源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黔南坳陷典型古油藏、残余油气藏的精细解剖对南方海相碳酸盐岩层系油气勘探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碳同位素、饱和烃色谱、饱和烃色质及芳烃色质等技术,对黔东南地区二叠系—寒武系油苗与固体沥青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油源分析。研究表明,凯里地区虎庄47井原油、洛棉志留系砂岩油苗和麻江地区奥陶系红花园组固体沥青三者同源,主要来自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的优质烃源岩。而麻江地区早二叠世茅口组油苗与虎庄47井原油明显不同,主要源于下二叠统栖霞组的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5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东胜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砂岩型铀矿床的形成被认为与低温条件下的油气、微生物作用有关.该成矿机理克服了目前普遍接受的低温成矿机制需要预吸附-浓缩富集U(Ⅵ)而后才能还原以及低温无机还原U(Ⅵ)反应速率慢等缺点.本文将进一步讨论其成矿模式,综合考虑了U(Ⅵ)、油气的来源与运移方向,同时探讨与铀矿床中球状磁铁矿形成与铀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0.
基于对海拉尔盆地东缘免渡河镇早华力西期花岗闪长岩岩体进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1-3],初步判定该岩体形成于不成熟岛弧环境,地壳成熟度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盆地后期砂岩型铀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