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99篇
  免费   5757篇
  国内免费   6225篇
测绘学   2072篇
大气科学   5788篇
地球物理   4885篇
地质学   22178篇
海洋学   2512篇
天文学   58篇
综合类   2646篇
自然地理   2642篇
  2024年   299篇
  2023年   1234篇
  2022年   1582篇
  2021年   1679篇
  2020年   1179篇
  2019年   1688篇
  2018年   1071篇
  2017年   1085篇
  2016年   1245篇
  2015年   1436篇
  2014年   2171篇
  2013年   1789篇
  2012年   1961篇
  2011年   1979篇
  2010年   1773篇
  2009年   1864篇
  2008年   1897篇
  2007年   1494篇
  2006年   1398篇
  2005年   1378篇
  2004年   1214篇
  2003年   1188篇
  2002年   1015篇
  2001年   1013篇
  2000年   986篇
  1999年   926篇
  1998年   803篇
  1997年   842篇
  1996年   719篇
  1995年   717篇
  1994年   636篇
  1993年   522篇
  1992年   513篇
  1991年   420篇
  1990年   373篇
  1989年   266篇
  1988年   107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9篇
  1976年   5篇
  1975年   6篇
  1974年   4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城市地震影响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潘华  赵凤新  高孟潭 《地震学报》2004,26(2):203-210
首先根据历史地震目录,计算了我国34个省会城市所受到的历史地震影响. 这些城市的地震影响烈度分布特征表明,约53%的省会城市没有遭受过Ⅵ度以上的历史地震影响,遭受过Ⅶ~Ⅸ度影响的城市有44%;大部分城市Ⅵ度地震影响的发生频次均高于Ⅵ度以上地震影响;不同城市最大发生频次的地震影响烈度也不同. 为此,在确定城市地震防御烈度时,需综合考虑最大影响烈度和最频影响烈度. 本文还考虑到历史地震记录的不完备性,以福建省69个县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地震目录的方法来研究城市地震影响的特征. 结果表明,不同超越概率水平下城市地震影响烈度在不同城市之间表现出较大变化,以50年超越概率2%作为城市特征地震影响烈度,可以作为城市地震防御烈度确定的依据,并据此对城市未来地震影响进行合理的描述.   相似文献   
992.
田建明  徐徐  谢华章  杨云  丁政 《地震学报》2004,26(4):432-439
通过对江苏地区及南黄海海域历史地震资料特点分析,将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分为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并对地震类型的统计结果、地理分布特征及构造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① 江苏及南黄海地区绝大多数中强以上历史地震类型为相对安全类,仅有13.8%的中强以上历史地震为相对危险类;② 江苏陆地、长江口以东海域和南黄海北部坳陷地区以相对安全类地震为主,苏中沿海南黄海海域地震类型分布较为复杂,相对安全类和相对危险类地震类型比例基本相当;③ 研究区历史地震类型统计结果和空间分布特征与现代地震序列类型实况非常吻合,反映本区地震活动具有继承性的特点.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江苏省地震应急工作中震后早期趋势判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By using the observational O3 data of Kunming and Hong Kong during the period of 1997 – 2001, the pape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and variation of total ozone in low latitude region of Chin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ation in Kunm…  相似文献   
994.
本对2002年4月30日夜间至5月1日大降水天气的环流特征、卫星云图及T213数值预报产品中的要素场和物理量场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些民和县大降水预报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云南小江西支断裂古地震剖面的开挖研究结果表明,接近和等于8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约为2000 a左右,M>7级的大地震其重复时间间隔也在1000 a左右.1833年嵩明8级地震至今仅170 a,未来10a或更长时间段内,在位于小江西支断裂上的1833年嵩明8级地震破裂带内,再次发生7级以上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996.
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断裂带的新活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海德令哈巴音郭勒河北侧山前冲洪积扇上新发现了一条长约60km的逆断裂带,属于本区NNW-NWW向的柴达木盆地北缘活动断裂系内的一条次级挤压构造。断裂在地貌上表现为明显的挤压逆冲断层陡坎,晚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平均垂直滑动速率为0.41±0.27mm/a。探槽剖面确定了三次古地震事件,其年代分别为距今约32.7±1.45ka、15.54±1.32ka和3.2±0.33ka。  相似文献   
997.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998.
刘希强  林怀存  黄耘  李红 《中国地震》2004,20(3):247-256
基于Morlet小波变换,提出一种新的定量划分地震活跃期或平静期的分析方法,形成了根据复小波变换得到不同周期累加能谱极大值点变化、实小波变换振动周期谱时频分布以及指定周期的小波振动周期随时间变化的极值分布规律来研究地震活动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的物理思路。通过对全球、中国大陆和华北地区浅源地震年释放能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对研究区强震活动的韵律性及其时变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根据目前强震活动具有的韵律性,结合历史地震活动情况,对未来研究区地震趋势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99.
俞维贤  王彬  毛燕  杨继武 《中国地震》2004,20(4):347-352
根据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特征的鉴定研究,可将程海断裂中、北段断层泥中石英碎砾表面SEM形貌特征分为6类,这表明该段断裂经历了长期多期次活动,强烈活动时间在中晚更新世;5件样品中均未见破裂类(Io)的石英颗粒,表明程海断裂全新世以来强烈活动的频度相对较低。石英碎砾表面机械作用特征的分类统计研究显示:程海断裂中、北段晚更新世以来,断层所经历的活动方式以粘滑活动为主。  相似文献   
1000.
宗志平 《气象》2004,30(6):58-61
3月份,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偏少。下半月,江南等地多低温阴雨天气。本月内,北方地区沙尘天气频繁。1 天气概况1 1 降水3月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江南和华南北部,北方大部地区降水稀少;下半月南方地区多阴雨天气。月降水量,除云贵高原大部在3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