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6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92篇
地质学   189篇
海洋学   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M.  Antolik  R  E.  Abercrombie  G.  Ekstroem  何振德 《世界地震译丛》2005,(4):46-57
3 体波反演:滑动分布 在本节,我们基于点源结果和观测的地表破裂几何形状研制了可可西里地震的滑动分布模型。类似于其他的研究(如Wald and Heaton,1994;Kaverina et al,2002:An—tolik and Dreger,2003),我们使用有限断层方法对远震P波的子集进行反演。  相似文献   
22.
东昆仑祁漫塔格山地区夏日哈木镍矿床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夏日哈木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超大型镍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昆仑造山带之东昆中花岗—变质杂岩带的隆起区,成矿与镁铁质—超镁铁质小侵入体有关,属岩浆深部熔离贯入型。矿体呈透镜状、似层状,主要产于辉石岩、橄辉岩和苏长岩中;矿石为块状、准块状、海绵陨铁状、浸染状、细脉状和斑杂状构造,粒状结构、交代结构和固溶体分离结构等。矿石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镍黄铁矿和黄铜矿,含少量和微量紫硫镍矿、马基诺矿、铬铁矿、磁铁矿、黄铁矿、闪锌矿、辉铋矿、钛铁矿和自然铋等;脉石矿物主要有斜方辉石、橄榄石、普通辉石、基性斜长石、镁铁闪石、直闪石、滑石、蛇纹石等。文中对夏日哈木和金川我国两个超大型镍矿的主要地质特征作了对比;与世界上主要同类型硫化物铜镍矿床相比较,夏日哈木镍矿具有不少独特的特征,如其成岩成矿时代相对较年轻,矿石中铜的品位较低、亏损铂族元素等。  相似文献   
23.
张世杰  胡修棉  郜周全  赵永强  马安林  许艺炜 《地质论评》2021,67(3):67040013-67040013
西昆仑山新生代隆升变形过程对于中亚的地貌与水系演化、资源和能源矿产分布、气候及环境变迁等都具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至今尚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西昆仑山新生代初始隆升与变形的时间存在三种不同观点,分别为古新世、中—晚始新世、渐新世末期—中新世早期。本文通过对塔西南地区地层学、沉积学、物源分析和热年代学的研究综述,详细讨论了西昆仑山古新世、中—晚始新世隆升变形的时间、证据、解释和争议。在此基础上,确定了西昆仑山在古新世发生了隆升变形,中—晚始新世是新生代变形中的一个加速节点。这两期隆升变形分别对应于印度—亚洲大陆初始碰撞、新特提斯洋俯冲板片断离的远程响应,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的碰撞拼贴与持续挤压的过程。  相似文献   
24.
金希 《海洋世界》2013,(6):68-69
去到新疆,有时会在地上看到一些鹅卵石。作为亚欧大陆的地理中心,新疆,怎么会有鹅卵石?看着茫茫无际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你能想到在很久以前,新疆这片干旱的地区,竟然是被海洋覆盖的么?5亿年前的寒武纪,巍峨挺拔的天山、昆仑山、阿尔泰山脉还在海洋中沉睡,塔里木盆地也没有广布的沙漠,而作为一个"塔里木海盆",成为了当时汪洋大海中海底的一部分。新疆东北和东南有两片古陆,整个塔里木海盆像一个朝西开口的大喇叭形。  相似文献   
25.
晚更新世以来东昆仑山区黄土沉积及其气候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布于东昆仑山北坡、发育于距今约24kaB.P.以来的高海拔黄土提供了东昆仑山区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的完整记录。根据黄土岩性、粒度、重矿物及其地磁分析,结合本区内的古冻土研究结果,东昆仑山约24kaB.P.以来经历了晚更新世末寒冷期(24~10.7kaB.P.);早全新世转暖期(10.7~8.8kaB.P.);中全新世暖湿期(8.8~6.0kaB.P.);中全新世暖干期(6.0~4.5kaB.P.);全新世后期(4.5kaB.P.)以来等气候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26.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和水系的近期变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西昆仑山南麓湖泊50 000年来曾经过多次扩张和收缩,其中高湖面出现在46 000 a B.P.前后和39 000—24 000、22 000—18 500、16 000—13 000、11 000—9 000 a B.P.。本区曾经是一个统一大湖,因气候变干、水面下降而分割成目前的湖泊。高湖面出现的时间与间冰段相当,但10 000年来由于气候不断变干而未出现全新世南湖面。据沿岸多级砂砾堤推算,9 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具有400a和800a的周期。本区河流原属喀拉喀什河上游,因地壳上升和气候变干而分割成目前郭扎错、阿克赛钦湖和苦水湖三个封闭水系。  相似文献   
27.
新疆昆仑山乌斯腾塔格—喀拉米兰地区晚三叠世植物群Drepanozamites nilssoni-Otozamites indosinensis-Thinnfeldia nordenskioldi-Glossophyllum sheisense等的首次发现,揭示了该地区中国南方型晚三叠世植物群的面貌.对研究新疆南部地区晚三叠世地层、中国地层区划及晚三叠世植物群地理分区、以及板块构造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冰雪大洪水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9年盛夏中昆仑山北坡大多数河流出现了有正式水文记录以来的最大洪峰,各河流最大洪峰出现时间存在不一致性,洪峰变化复杂.应用主要河流出山口水文站的逐日流量和降水量,和田气象站的逐日0℃层高度,500 hPa气温以及NCEP/NCAR 500 hPa高度场资料,分析了1999年夏季中昆仑山北坡诸河出现的历史特大洪水特性及其气象成因.这次特大洪水是高空持续高温引起的冰雪融水与产流区出现的暴雨共同作用下的混合型洪水.洪水前期春季到初夏该区域山区降水偏多,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持续偏低,对高山区的积雪积累极为有利;7月底至8月初和田高空气温和0℃层高度迅速上升并维持数日,使冰雪快速消融,同时山区出现大降水是引发洪水的直接气象成因.在青藏高原东部柴达木盆地上空存在有500 hPa稳定高压,使中亚副热带大槽东移中昆仑山北坡是这次特大洪水发生的环流系统特点.  相似文献   
29.
In order to track the space-time variation of regional strain field holistically(in a large scale) and to describe the regional movement field more objectively,the paper uses a nonlinear continuous strain model focused on extracting medium-low frequency strain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a region with no rotation.According to the repeated measurements(1999~2001~2004) from GPS monitoring stations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 obtained by the Project of "China Crust Movement Measuring Network",and with the movement of 1999~2001(stage deformation background) as the basic reference,we separat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in 2001 from the data of 2001 and 2004,and the results indicate:(1) 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has a discriminating effect o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moreover,the deformation mode and background had not only certain similitude but also some diversity;(2) The movement field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very ordinal,while after the earthquake,order and disorder existed simultaneously in the displacement field;The displacement quantities of GPS monitoring stations were generally several millimeters;(3) Th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before earthquake was basically tensile in an approximate EW direction and compressive in the SN direction,and tension was predominant.After the earthquake,the principal strain field in the Sichuan area was compressive in the EW direction and tensile in the SN direction,and the compression was predominant.In the Yunnan area,it was tensional in the NE direction and compressive in the NW direction,and tension was predominant;(4) The surficial strain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dominated by superficial expansion,the contractive area being located basically in the east boundary of Sichuan and Yunnan block and its neighborhood.After the earthquake,the Sichuan area was surface contractive(the further north,the greater it was),and south of it was an area of superficial expansion.Generally speaking,the Kunlun Mountain M-S8.1 earthquake played an active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of energy in the Sichuan and Yunnan area.Special attention shall be focused on the segment of Xichang-Dongchuan and its neighborhood.  相似文献   
30.
2001年11月14日青新交界MS8.1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初步的野外调查表明,2001年11月14日青新交界8.1级地震的地表破裂带位于昆仑山南麓,西端可能终止于布喀达坂峰,东端点距青藏公路以东70km.主破裂带总长度可达350km,总体走向N80°~85°W.具明显的左旋水平走滑运动性质,最大左错量为6m.宏观震中初步定在库赛湖东约30km一带,震中区烈度定为Ⅺ度根据初定宏观震中的位置,建议将该地震命名为库赛湖地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