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70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采用滴片法制片-吉姆萨染色对雌性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与雄性栉孔扇贝(Chla-mysfarreri)杂交子代及其双亲的核型进行了研究,报道了在扇贝杂交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的细胞遗传学现象,结果表明,栉孔扇贝染色体核型2n=38=6m+10sm+22st;虾夷扇贝染色体核型2n=38=6m+10sm+16st+6t;两者杂交子代染色体数目2n=38,但其染色体组型不符合预期型,不是简单地由两个亲本各自一套染色体组型组合而成,呈现出复杂的形态多态性,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82.
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制备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斑尾复虾虎鱼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目为2n=44,核型为2M+2SM+4ST+34T+XY。Y为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C-带核型显示,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具异染色质,Y染色体的短臂全部为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83.
云纹石斑鱼染色体核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PHA体内培养肾细胞制片法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Temminck etSchlegel))核型进行研究,表明其染色体核型为2n=2st 46t,臂数NF=50。结合已有报道,显示石斑鱼类染色体形态存在一定程度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84.
斑尾复鰕虎鱼的染色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腹腔注射秋水仙素制备肾细胞染色体的方法,对斑尾复鍜虎鱼的染 色体组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其二倍体数目为 2n=44,核型为2M +2SM+4ST+34T+XY。X为端着丝粒染色体,Y为中着丝粒染色体。C-带核型显 示,每对染色体的着丝粒均具异染色质带,Y染色体的短臂全部为异染色质。  相似文献   
85.
哲罗鱼(Hucho taimen)染色体组型与DNA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内注射PHA和秋水仙素、肾细胞短期培养、常规空气干燥法制备哲罗鱼(Hucho taimen)的染色体。对其肾细胞染色体数目统计分析表明,哲罗鱼染色体组有84条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18m+16sm+34st+16t,其染色体总臂数(NF)为118。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测定哲罗鱼的DNA含量,与鸡血细胞标准对照的比值为2.23±0.17,以鸡红细胞DNA含量2.30pg·N~(-1)计,则哲罗鱼的体细胞DNA含量为5.12pg·N~(-1)。哲罗鱼染色体数目和DNA含量体现为四倍体特征。  相似文献   
86.
斜带石斑鱼与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PHA体内注射肾细胞直接制片法研究斜带石斑鱼和赤点石斑鱼的核型。结果表明 ,斜带石斑鱼的核型为 2n =4 8,2sm +46t ,NF =5 0 ;赤点石斑鱼的核型为 2n =4 8,5st+43t ,NF =4 8。两种鱼的 2n数相同 ,它们的核型特点符合典型的高位类群鱼类核型特征。  相似文献   
87.
为了深入剖析褐牙鲆与夏鲆杂交后代的染色体结构,本研究利用秋水仙素-低渗-空气干燥法制备胚胎染色体和DAPI(4’,6’-diamidino-2-phenylindole)荧光染色的方法,对褐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夏鲆(Paralichthys dentatus)及其正反交子代胚胎细胞的染色体组型和染色质的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牙鲆、夏鲆及其正交子代(褐牙鲆♀×夏鲆♂)染色体组均含有48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公式均为2n=48t,组内染色体长度分布连续,三者核型相似。反交子代(夏鲆♀×褐牙鲆♂)为46条端部着丝粒染色体,比亲本及正交子代少了两条染色体。DAPI荧光染色显示,褐牙鲆1号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有较明显的次缢痕,夏鲆及正反交子代染色体中未见明显次缢痕。褐牙鲆与正交子代染色体着色较为均一,而夏鲆与反交子代着丝粒区域亮度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88.
鹰爪虾染色体数目与核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于1990年,1994年,1997年每年4-7月,在青岛石老人沿海采集爪虾样品,以精巢,胚胎及无节幼体为材料进行染色体的数目及核型的研究。染色体的制备均采用干法,用Olympus显微镜进行观察,依据Levan等的分类标准进行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89.
中国海洋贝类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振兴 《海洋通报》2004,23(6):77-83
概括总结了我国已报道的40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研究结果,腹足纲的染色体数目有2n=30,34,36和60;双壳纲的染色体数目有2n=20,22,28,32,34和38等几种类型。分析了贝类染色体制备的特点,预先向活贝体内注射PHA,可有效地增加中期分裂相。产生核型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制片时的处理条件不同或因染色体结构重排以及地域差异造成的同种异体之间的核型多态。双壳纲和绝大多数腹足纲贝类都没有性染色体,而非整倍体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最后介绍了显带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贝类染色体研究中的应用现状,认为FISH技术将为贝类染色体的鉴定提供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0.
以鳃、肝胰腺、心脏、精巢、成熟卵、各期胚胎及溞状幼体等为材料,采用空气干燥法对日本[虫寻](Charybdis japonica)的染色体数目和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育期的精巢最适宜进行日本[虫寻]染色体计数,用眼点期之后的胚胎和潘状幼体制片,适宜做核型分析。日本[虫寻]染色体的数目是2n=114,n=57。核型分析显示,日本[虫寻]有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共计17对(第1~17号),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in)7对(第18~24号),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仅1对(第25号),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共计32对(第26~57号)。日本[虫寻]的核型公式为:2n=114—34m+14sm+2st+64t,染色体臂数NF=164,未能发现异形性染色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