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75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71篇
海洋学   25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81.
海水青鳉是研究微塑料对海洋生物毒理作用的理想模式生物。文章围绕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中毒性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已发表文献年度变化和地区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实验所用微塑料种类、颗粒大小和实验浓度、暴露时间和方式以及不同生长阶段海水青鳉实验对象选择,总结归纳微塑料在海水青鳉体内代谢、肠道损伤、生长和发育毒性、生殖毒性、遗传毒性以及对其他海洋污染物的放大或缓解效应6个方面的研究结果,并以分析结果为基础,建议在后期研究海洋微塑料对海水青鳉毒性效应,应重点考虑实验时间长短、实验材料选择和实验设计、毒理作用机制分析等因素。  相似文献   
382.
高效氟吡甲禾灵(HPME)为禾本科植物选择性除草剂,对海岸带入侵生物互花米草(Spartina alterniflora)有针对性去除效果。为评估HPME在互花米草治理过程中对海洋生物的安全风险,文章采用静水生物试验法开展HPME对4种常见海洋生物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当水温为18.0±1.0℃时,在HPME的胁迫下,4种受试生物均表现出肌肉松弛、运动能力下降、反应迟钝的现象,且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受试生物的死亡率逐步上升,表明HPME对这些海洋生物具有神经毒性,且有累积毒性效应;HPME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体、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鱼苗、琵琶拟沼螺(Assiminea. lutea)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888 mg/L、1.382 mg/L、0.656 mg/L、8.674 mg/L,安全浓度(SC)分别为0.088 8 mg/L、0.138 2 mg/L、0.065 6 mg/L、0.867 4 mg/L;根据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HPME对半滑舌鳎鱼苗和四角蛤蜊的毒性等级为高毒,对刺参幼体、琵琶拟沼螺的毒性等级为中毒。研究结果可为HPME在互花米草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8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是指具有高毒性、持久性、生物蓄积性、半挥发性及长距离迁移性等特性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有机污染物[1].它可通过空气、水、土壤、食物链进行广泛传播,甚至能经母乳传递给婴儿[2].无论是在空气、水体、土壤、生物体中,还是在南极、北极都发现了POPs的存在[3].大量研究表明POPs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效应[4],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例如:POPs对人的脑[5]、听力[6],免疫[7]、生殖[8]、神经[9]等系统均有损害作用,POPs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384.
黄海绿潮浒苔提取物的化感效应及化感物质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感作用是浒苔绿潮暴发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对于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结构、种类以及产量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针对黄海浒苔绿潮致灾藻种,利用毒性鉴别程序(TIE)对其体内的化感物质进行分离提取及结构鉴定,明确了浒苔产生化感物质的主要成分。首先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甲醇3种有机溶剂分别对新鲜浒苔进行提取,得到3种不同溶剂粗提物,其中乙酸乙酯粗提物的抑藻活性最强,对测试物种中肋骨条藻的半数有效浓度(96h-EC50)值为22.25 mg/L;其次对乙酸乙酯粗提物进行萃取分离得到初步提纯物,其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50值为21.12 mg/L;然后用硅胶层析柱对上述初步提纯物进行分离,共得到6种组分,其中抑藻活性最强的组分对中肋骨条藻的96h-EC50值为10.57 mg/L;最后,对新鲜浒苔提取物用红外光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主要化感物质为:4,7,10,13,16,19-二十二碳六烯酸、2-十六碳烯酸、棕榈酸、5,8,11,14,17-二十碳五烯酸、9,12-十八碳二烯酸、9,12,15-十六碳三烯酸、花生四烯酸、13-二十二碳烯酸等8种脂肪酸。研究结果对于系统阐释浒苔绿潮暴发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85.
微塑料对海洋生物生态毒理学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主要来源于陆源塑料垃圾输入、海上船只塑料垃圾的丢弃和水产养殖业漂浮装置的废弃等.微塑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与海洋生物的食物相似,容易被海洋生物误食,由于微塑料自身的毒性及其表面吸附的有毒化学物,对海洋生物及其生态系统具有直接和潜在的危害.本研究主要综述了微塑料对海洋生物产生影响的途径、毒性效应及其效应机制的研究进展状况;提出未来应重点加强微塑料环境浓度的长期效应、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联合效应及其机制、微塑料效应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技术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386.
采用生物毒性测试与评价方法对常用消毒剂药物三氯异氰尿酸(Trichloroisocyanuric acid,TCCA)对剑尾鱼的急性毒性及其Ⅰ、Ⅱ相代谢酶活性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CCA对剑尾鱼的96hLG0为2.15mg/L。TCCA对剑尾鱼肝脏还原型谷光苷肽(GSH)、谷胱苷肽硫转酶(GST)和7。乙氧基异吩恶唑酮-脱乙基酶(EROD)都存在诱导作用。雌雄个体在GST和EROD的诱导响应时间有显著差异性,其中雄性个体GST对TCCA暴露响应比雌性个体敏感。  相似文献   
387.
亚历山大藻溶血毒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11株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p.)的溶血毒性,其中7株亚历山大藻具有显著的溶血毒性,说明溶血毒性在亚历山大藻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各亚历山大藻藻株溶血毒性的大小与其所产麻痹性贝类毒素(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PSP)的能力无直接关系;针对性地研究了一株典型PSP产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amarense,ATHK株)的溶血毒性特点,该株亚历山大藻具有较强的溶血毒性,指数期单个藻细胞的溶血毒性大小约相当于4pg皂素的溶血能力,而且其溶血毒性的大小与藻的生长阶段和细胞密度都有一定关系:指数期的溶血毒性最大;藻细胞、细胞碎片、细胞内容物都有一定的溶血毒性,其中细胞碎片的毒性最大;研究还表明一种PSP标准品STX毒素并没有溶血毒性,进一步说明亚历山大藻产生的溶血毒性是其他非PSP物质造成的,这类溶血毒素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88.
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用敌百虫、甲醛、硫酸铜、高锰酸钾4种常用渔药对眼斑拟石首鱼鱼种进行了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敌百虫的24h半致死浓度(TL_m)为1.34 mg·L~(-1),48hTL_m为0.41 mg·L~(-1),安全浓度为0.04mg·L~(-1);甲醛的24hTL_m为209.35 mg·L~(-1),48hTL_m为150.37 mg·L~(-1),安全浓度为15.04 mg·L~(-1);硫酸铜的24hTL_m为32.73,48hTL_m为16.51 mg·L~(-1),安全浓度为1.65 mg·L~(-1);高锰酸钾的24hTL_m为0.98·L~(-1)mg,48hTL_m为0.6mg·L~(-1),安全浓度为0.06mg·L~(-1)。根据实验结果,敌百虫、硫酸铜和高锰酸钾在治疗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疾病时应要慎用,甲醛对于眼斑拟石首鱼鱼种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实际用途。  相似文献   
389.
在水温15.5-17.0℃的静水条件下,以Hg2+、Cd2和Se4+对刺参幼参进行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联合毒性实验采用等毒性配比法,并以Marking相加指数评价联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结果表明,Hg2+、Cd2+、Se4+对刺参幼参急性毒性的96h半致死质量浓度(LC50)分别为0.0912、4.6433和0.7413mg/L,三者对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Hg2+>Se4+>Cd2+.Hg2+、Cd2+、Se4+对刺参幼参的最大容许质量浓度分别为0.0009、0.0464、0.0074mg/L.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当Hg2+-Cd2+、Hg2+-Se4+以及Cd2+-Se4+分别以等毒性混合物共存时,它们对刺参幼参在24h、48h、72h和96h的联合毒性均为拮抗作用;当Hg2+-Cd2+-Se2+三者以等毒性混合共存时,它们对刺参幼参在24h、48h、72h和96h的联合毒性仍为拮抗作用.讨论了Hg2+、Cd2+、Se4+对刺参幼参联合毒性效应的机制.  相似文献   
390.
As the most widely used plasticizers in the world, phthalate esters (PAEs) are potential endocrine disruption compounds (EDC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toxicity of dimethyl phthalate (DMP), diethyl phthalate (DEP), dibutyl phthalate (DBP), di (2-ethylhexyl) phthalate (DEHP) on embryogenesis and larvae development of the marine univalve 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was examined in laborato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lformation of embryos appeared during the experiment, such as embryos died or lysed, small transparent flocculent rings studded on the periphery of the embryo, and the larvae could failed to hatch. In embryo toxic test, embryos incubated at the highest concentration of DMP, DEP and DBP solutions showed significantly high abnormal rat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ile DEHP solutions display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arval toxic test, in all concentrations of DMP, DEP and DBP solutions, larval settlement rates were low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imilarly, DEHP solutions show nearly no effect on the larval settlement. The order of toxicity on embryos and larvae is DBP>DEP>DMP>DEHP. Being a simple and easy stimulation to indoor spawn, sensitiv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short culture time, the embryos of H. diversicolor supertexta can be used to indicate toxicity of the PAE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404760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