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97篇
  免费   4080篇
  国内免费   4399篇
测绘学   7811篇
大气科学   2379篇
地球物理   3924篇
地质学   9628篇
海洋学   2552篇
天文学   454篇
综合类   2195篇
自然地理   3733篇
  2024年   294篇
  2023年   1100篇
  2022年   1138篇
  2021年   1334篇
  2020年   1019篇
  2019年   1369篇
  2018年   1078篇
  2017年   1065篇
  2016年   1065篇
  2015年   1267篇
  2014年   1676篇
  2013年   1338篇
  2012年   1496篇
  2011年   1509篇
  2010年   1367篇
  2009年   1440篇
  2008年   1476篇
  2007年   1211篇
  2006年   1129篇
  2005年   1031篇
  2004年   981篇
  2003年   948篇
  2002年   854篇
  2001年   803篇
  2000年   622篇
  1999年   507篇
  1998年   457篇
  1997年   434篇
  1996年   440篇
  1995年   437篇
  1994年   342篇
  1993年   298篇
  1992年   254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30篇
  1989年   182篇
  1988年   55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4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8篇
  1964年   10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0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随着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以及"黄箱政策"的出台,关税壁垒在国际贸易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减弱,许多国家逐步设置以进口配额、许可证、检验检疫和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为主的贸易保护措施,同时各国在政治、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也会对国际贸易产生一定的影响。文章以2000—2014年中国与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和东盟的贸易面板数据为基础,在Tinbergen(1962)和Poyhonen(1963)所建立的传统贸易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对原有模型中的变量进行改进和拓展,创新提出使用军事冲突变量去量化非关税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贸易的影响,同时结合双因素方差分析方法探究贸易品种和国家区域的差异对于贸易总额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水产品贸易政策存在一定的调整空间,可根据不同国家背景和贸易种类在区域一体化政策、水产品生产、物流渠道建设和文化宣传方面进行政策和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利用石岛湾海洋站实测的连续20年的波高和风暴潮增水的数据资料,计算取得异常水位资料,以二元Gumbel-Logsitic分布模型为基础,考虑波高和增水的相关性,运用联合概率法,推算石岛地区多年一遇设计异常水位组合,并与均取极值方法的结果作对比。结果显示,石岛地区应采用以波高为主的同时性资料为主要分析资料,本文的方法更加接近实际情况,使用方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993.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平面上升是一个潜在的重大风险,为防范气候灾害,应对极端气象海洋事件,需客观、定量地对未来极端海平面变化进行科学预测。为此,基于Copula函数和动态极值分析理论,综合考虑平均海平面变化(包括垂直陆地运动和基准的局地变化)与潮、涌、浪等其他气候变化的增水对极端海平面高度的影响,采用DREAM方法改进Bayes推断对动态极值模型的参数空间估计问题,提出一种新的模型对未来极端海平面高度变化进行预测,旨在改进传统模型存在的不确定性问题,并运用该模型对气候变化背景下厦门地区未来35年的海平面变化情景进行了模型应用和实验模拟。  相似文献   
994.
李高阳  沈永明 《海洋工程》2016,34(1):94-103
在考虑水体斜压的基础上利用MIKE3三维数值模型的HD和Ecolab模块,对莱州湾的水动力环境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将验证良好的该模型用于分析预测集约用海工程的实施对莱州湾水动力环境造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并不会大范围改变莱州湾海域的水动力特征,影响主要集中在工程区附近,距工程新岸线约20 km处,流速变化率在15%左右甚至更小;工程造成海湾纳潮量在大小潮期分别减小0.29%和1.07%,海湾与外海水交换能力被削弱,可能会导致湾内水体污染加剧;工程实施后海湾PO_4-P平均浓度升高,DIN平均浓度降低,N/P比下降,海域磷限制作用被削弱。  相似文献   
995.
异龙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评价为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生态系统的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在充分了解异龙湖流域湿地资源环境的基础上,结合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内涵,采用PSR(压力-状态-响应)框架模型和生态系统健康指数计算方法对研究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异龙湖流域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综合分值(Y)为2.8494,处于[2,3]之间,属于脆弱状态;(2)从三大指标状况来看,压力指标(P)、状态指标(S)和响应指标(R)在评价等级中的得分及表现情况分别为0.7368(脆弱状态)、1.1620(亚健康状态)和0.9506(亚健康状态);(3)人口密度、人类活动强度、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负荷、水土流失强度、湖泊水富营养化、人们的环保意识等指标是影响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关键因素,人为因素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996.
以扎龙湿地龙泡子为研究对象,利用58个实测水深数据和季相最接近的Quick Bird数据,建立湖泊水深的反演模型。探索性地建立了单波段和多波段组合的线性(多元)回归模型、指数模型、二次多项式模型、微分模型和对数模型等;通过对比模型的决定系数R2,比较模型精度;线性模型、对数模型、指数模型和幂指数模型的R2小于0.5,而二次多项式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R2大于0.5,精度相对较高;筛选出拟合度较高的模型,用20个实测验证样本,采用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进行模型精度评价;最后,利用精度较高的模型,进行龙泡子水深反演计算。水深反演结果表明,用选出的模型反演得到的龙泡子水深基本一致,为170~200 cm,即使有稀疏的水草覆盖,依然可以表现出水深渐变的趋势。以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多光谱遥感反射率为自变量,建立的线性湖泡水深反演模型y=123.990-3.332B1+183.859B2-237.133B3-37.143B4(y为水深;B1、B2、B3和B4分别为蓝、绿、红和近红外波段的水体反射率),能较好地反演扎龙湿地湖泡的水深。  相似文献   
997.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随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土地资源需求增加与可利用土地相对短缺的矛盾日益凸显。在经济社会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作为国土资源部门更好地保障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压力更大,履行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的任务更重。如何依法管好用好资源,提高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98.
基于物元模型的可拓学理论分析,提出华北平原德州地面沉降易发区的可拓学划分方法。利用地面沉降易发性分级、分类标准和影响因子分析,构造出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了易发性等级综合评判的可拓评价模型,通过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可拓学评价分析,采用正方形等间距(2km×2km)剖分了135个网格,再将剖分单元转化成面元,经过等值差分,得到了地面沉降易发区划结果。计算结果显示,可拓学方法能够实现定量化、多因子评价地面沉降易发性等级问题,从而科学合理地指导地面沉降综合分区防治。  相似文献   
999.
以矿区地质背景、含矿岩体地质特征为基础,分析了蒙阴县常马矿区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地质条件,提出含矿岩体是受构造控制的金伯利岩岩体,岩体具有低电阻、低负重力场的地球物理异常等信息。在综合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磁异常、电性异常特征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蒙阴县常马矿区金刚石原生矿矿床地质-磁法-电法综合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00.
中国省际人口迁移的多边效应机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区际人口迁移不仅与迁出地和目的地的要素特征以及距离有关,而且还受到周边迁移流的影响.基于网络自相关理论,利用"六普"省际人口迁移数据和相关统计资料,在重力模型的基础上考虑迁移流之间可能存在的几种空间依赖形式,构建中国省际迁移流的空间OD模型,初步揭示区域经济社会等因素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对省际人口迁移的影响,并就区域要素变化对整个省际人口迁移系统产生的"连锁反应"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 中国省际迁移流之间存在显著的网络自相关效应.目的地和迁出地的自相关效应皆为正,导致迁入和迁出流的空间效仿行为;迁出地和目的地周边则出现负的自相关效应,导致迁移流的空间竞争行为;② 区域经济社会等因素通过网络空间关系对周边地区产生的多边溢出效应导致迁移流在空间上集聚.其中,距离衰减效应位居各要素之首,其溢出效应进一步加剧距离的摩擦作用;对目的地而言,区域工资水平和迁移存量超过GDP的影响并产生正的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吸引更多的外来人口;对迁出地而言,人口规模和迁移存量产生正的溢出效应,推动周边地区人口外迁;③ 区域要素变化潜在地对整个省际人口迁移系统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震荡中心及其周边区域的迁移流波动较大.江苏省GDP增长5%的模拟结果表明,江苏迁往全国其他省份的人口数量都有不同程度地减少,而其他省份入迁人口均有所增加.相对而言,江苏周边省份的迁入或迁出流受到的波动较大,偏远省份波及较小,这是传统的重力模型所无法解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