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133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49篇
海洋学   368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3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2 毫秒
141.
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的浮游植物色素进行了测定,并首次运用CHEMTAX软件对该海域进行了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分析,同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群落组成的作用.我们首先改进了RP-HPLC分离方案,分离的时间缩短了近1/3,达到了提高分离效率的目的.利用改进后的RP-HPLC方案进行色素分析显示,厦门西海域2001年2~6月期间,主要的特征色素是岩藻黄素(fucoxanthin)、19’-丁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butanoyloxyfucoxanthin)、19’-己酰基氧化岩藻黄素(19’-hexanoyloxyfucoxanthin)和多甲藻素(peridinin),月平均含量分别在267.824~655.076、20.118~126.764、65.693~214.115、26.955~203.927μg/m3的范围变动.CHEMTAX计算的结果进一步表明:硅藻是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定鞭金藻和甲藻,分别占总生物量的36.14%~79.27%、4.50%~37.40%和4.83%~21.37%.总生物量从2月到6月呈增长趋势,温度是主要的决定因子.硅藻和定鞭金藻所占生物量的份额呈相反趋势变化,表明种间竞争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2.
珠江口水域浮游生态系统中磷的循环及其效应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现场调查和室内试验工作, 计算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有效光合作用水体体积, 同时研究浮游动物摄食行为对磷再生的补偿作用, 进而对该水域磷的生物利用状况进行初步评估。分析珠江口2002—2003年的数据发现, 珠江口水域浮游植物有效进行光合作用水体的体积存在季节性变化, 枯水期约为9.7×104m3, 而丰水期约为6.6×104m3。该水域总初级生产量在枯水期约为36kg.d-1, 在丰水期约为31kg.d-1, 呈现枯水期大于丰水期的特点。浮游动物的摄食作用可促进水体中磷的再生, 这部分磷可满足浮游植物生长对磷需求的1.5%—15.6%, 并呈现丰水期大于枯水期的特点。浮游动物摄食作用直接释放的量远大于其自身生理周转释放的量。  相似文献   
143.
末次冰期以来南海南部千年尺度的古海洋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海南部MD05-2896柱状样22.8 kaBP以来的深海沉积物进行了浮游有孔虫和颗石藻化石定量分析.通过转换函数、特定有孔虫属种含量及比值和颗石藻Florisphaera profunda百分含量等探讨了南海南部海水表层温度、上部水体结构、初级生产力以及碳酸盐溶解作用等变化趋势和周期性.结果表明:18 kaBP以前及10 kaBP以来,海水表层温度较高,碳酸盐溶解作用较强,温跃层营养跃层较深,初级生产力较低.18~10 kaBP冰期时,海水表层温度最低,碳酸盐溶解作用变弱,营养跃层和温跃层变浅,初级生产力较高.频谱分析结果显示,22.8 kaBP以来的气候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以类D/O事件的千年尺度周期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周期为1 500年.  相似文献   
144.
Along with the sequenc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continual enthusiasm of researchers on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s, the number of metazoan mitochondrial genomes reported has a tremendous growth in the past decades. Phylomitogenomics—reconstruction of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based on mitochondrial genomic data—is now possible across large animal groups. Crustaceans in the class Malacostraca display a high diversity of body forms and include large number of ecologically and commercially important species. In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analyses of th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within Malacostraca were conducted based on 86 mitochondrial genomes available from Gen Bank. Among 86 malacostracan mitochondrial genomes, 54 species have identical major gene arrangement(excluding t RNAs) to pancrustacean ground pattern,including six species from Stomatopoda, three species from Amphipoda, two krill, seven species from Dendrobranchiata(Decapoda), and 36 species from Pleocyemata(Decapoda). However, the other 32 mitochondrial genomes reported exhibit major gene rearrangements. Phylogenies based on Bayesian analyses of nucleotide sequences of the protein-coding genes produced a robust tree with 100% posterior probability at almost all nod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mphipoda and Isopoda cluster together(Edriophthalma)(BPP=100).Phylomitogenomic analyses strong support that Euphausiacea is nested within Decapoda, and closely related to Dendrobranchiata, which is also consistent with the evidence from developmental biology. Yet the taxonomic sampling of mitochondrial genome from Malacostraca is very biased to the order Decapoda, with no complete mitochondrial genomes reported from 11 of the 16 orders. Future researches on sequencing the mitochondrial genomes from a wide variety of malacostracans are necessary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phylogeny of this important group of animals. With the increase in mitochondrial genomes available, phylomitogenomics will emerge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the Tree of Life researches.  相似文献   
145.
徐启华  耿帅  肖晓  申欣 《海洋科学》2015,39(5):54-61
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蕴涵了物种进化历程中重要的遗传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保留在基因组中的基因序列和基因顺序信息,是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为了进一步探讨甲壳动物稳定、可靠的系统发育关系,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功能实现了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基因区与基因间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准确分类和预测,同时为了提高分类学习机的泛化能力,使用了交叉验证方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选取支持向量机相关训练参数。通过MATLAB仿真分析的方法,对10种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区和基因间区进行分类,以及对5种甲壳动物进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中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分类,获得了较好的分类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能够出色地应用于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6.
湛江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周年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对湛江湾浮游动物进行了周年调查,研究了其群落结构的周年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共检出浮游动物87种和29类浮游幼虫,隶属于16大类群,群落结构主要由桡足类(30种)、浮游幼虫(29类)和原生动物(23种)所组成,分别占总种类数的25.86%、25.00%和19.83%。浮游动物种类数以4月最多,2月和3月最少,4~9月的总种类数均高于其他月份。湛江湾浮游幼虫以底栖动物幼虫为主,在4月种类最多,5月丰度最高,4~7月为湛江湾海洋动物的繁盛时期。浮游动物优势种共有22种(类),其中浮游幼虫9类,原生动物7种,桡足类3种,水母类、毛颚类、被囊类各1种,以12月、4月和5月优势种最多(8种),2月最少(2种),无全年优势种,群落结构明显趋于小型化。各相邻月份的共有种类数在18~33种,物种更替率R的范围为37.25%~73.61%,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J及丰富度d的年均值较低,分别为2.64、0.54和3.32。在调查期间,湛江湾浮游动物丰度出现了3个高峰,且分别由不同的浮游动物类群组成,其中12月份的高峰主要由原生动物组成,2月份的高峰主要由桡足类组成,而5月份的高峰则主要由浮游幼虫组成,3大类群共同主导湛江湾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浮游动物生物量仅在2月和9月出现高峰,呈现月份双峰型变化。湛江湾浮游动物的周年变化主要受水温、食物及摄食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7.
壳体大小对浮游有孔虫生物地球化学记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浮游有孔虫壳体稳定同位素及Mg/Ca和Sr/Ca值的相关研究中,人们常因各种原因而选择不同粒径的壳体进行分析测试,而很少注意壳体大小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分歧。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分析了位于低纬度海区钻孔中不同粒径的Glo-bigerinoides ruber(白色,sensu stricto)和Pulleniatinaobliquiloculata壳体,结果表明G.ruber壳体的δ13C值受壳体大小的影响最为强烈,表现为正相关关系,不同粒径壳体的δ13C绝对平均差值可达0.48‰±0.12‰和0.25‰±0.09‰;P.obliquiloc-ulata400μm与315~400μm和250~315μm壳体Mg/Ca值的差异相当于1.8℃的海水温度;相对而言,G.ruberδ18O和Mg/Ca值以及P.obliquiloculataδ13C受壳体大小的影响较小,但它们的Sr/Ca值与壳体大小的关系不显著。本文推测,壳体大小相同时厚重的壳体可能成壳速度较快,相对优先吸收轻的同位素,且壳体Mg/Ca值可能更接近周围海水的水平。据此,本文认为较大个体P.obliquiloculata的壳体分泌可能与周围海水达到了平衡分馏。  相似文献   
148.
149.
《海洋地质译丛》2010,(2):86-86
湖沼中大量的微小藻类是污染水质的潜在威胁,而日本专家却将其变废为宝,开发出可高效、低成本从这些藻类中提取“绿色原油”的新技术。据共同社近日报道,浮游藻类具有很强的吸收二氧化碳并合成有机物的能力,有望作为生物燃料的原料。然而,蒸发浮游藻类所含的大量水分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因此利用浮游藻类生产生物燃料尚缺乏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0.
A mode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dynamics in mesocosm experiments was established on the basis of a summary and synthesis of the existing models. The established model comprised seven state variables(DIN,PO4-P,DON,DOP,phytoplankton,zooplankton and detritus) and five modules - phytoplankton,zooplankton,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dissolved organic nutrients and detritus. Comparison with the in situ experimental data in Laizhou Bay at the end of August 2002 showed that this model could properly simulate 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