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4篇
  免费   833篇
  国内免费   847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1062篇
地球物理   879篇
地质学   1562篇
海洋学   378篇
天文学   173篇
综合类   164篇
自然地理   15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4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25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01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1篇
  2010年   15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2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112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10篇
  1992年   8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12篇
  1978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9篇
  194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61.
地球物理技术在我国考古和文物保护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者和地球物理工作者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技术在考古和方物保护方面可以发挥作用,在古幕探查、大型古建筑地下遗存现状、古遗迹断代等方面,地球物理技术都找到了发挥作用的机会,本文通过地球物理技术在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克孜尔石窟、北京故宫紫禁城、嵩岳寺塔、古泗州城遗址、风阳明中都等的物理探查实例,以及查找古幕、古遗迹断代等方面的工作,介绍了我国在考古和文物保护领域应用地球物理技术的进展,并指出了物探在用于考古和文保时的特点和展望。  相似文献   
62.
吕建华  季劲钧 《大气科学》2002,26(1):111-126
在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式AVIM的基础上作了改进,包括对值被生理过程,如(1)光合作用:(2)呼吸;(3)分配和(4)物候等新的描述方法。对青藏高原上30个站点进行模拟计算,给出了高压上地表辐射及水热物理通量以及地表拖曳系数和地面反照率的分布特征。模拟结果表明净辐射和感热通量由东南和西北增加,高原西北部地表反照率较高,东南部地表反照率较低。  相似文献   
63.
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的配置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冯利华 《地理科学》2002,22(4):504-507
提出了长江巨洪前期物理因子配置的概念,在每一次巨洪发生之前,影响巨洪的主要物理因子之间一般都会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出现一些固有的配置,这些配置正是长江发生巨洪的强信号,对长江巨洪的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64.
该文根据现有的长江洪水成因研究,总结了形成长江洪水的四大物理因子(大气因子,下垫面因子,地球物理因子,天文因子),在强调物理因子综合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形成长江巨洪的3个主导因子,提出了洪水成因链的概念,对长江洪水成因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综述评述和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65.
应县木塔地基工程地质勘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西应县木塔环境地质进行了研究,弄清了地层年代及存在的断层;通过样品分析、标准贯入及静探等方法试验、测试,得出了塔院区塔基土的工程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承载力;用地学层析成像技术探测了木塔的基础结构及塔院地基的分层结构。  相似文献   
66.
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均有其应用上的优势。联合应用脉冲瞬变电磁法(TEM)和纵向四极测深法各自的方法技术特点,解决工程勘察中超浅层的管网分布与定位问题:TEM进行场地普查,而纵向四极测深进行准确定位。实践证明,TEM和纵向四极测深联合应用是管网探测快速、经济且有效的手段,在工程勘察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7.
熊耳山西段银铅矿找矿地球物理标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瑜麟  张林 《矿产与地质》2003,17(Z1):472-474
通过对铁炉坪、蒿坪沟银铅(金)矿区物探工作的研究分析,结合地质化探工作,提出了在熊耳山寻找构造蚀变岩(破碎带)型银铅矿脉的找矿标志和工作方法.并利用两矿区的勘查验证结果,结合地物化找矿标志,对两矿区外围预测区的找矿前景进行了类比分析.  相似文献   
68.
<正> 1992—1994年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在北纬39°~41°,东经114°~117°的首都圈地区完成了几条人工地震测深(DDS)剖面。这些剖面均已进行过常规的资料处理,利用走时数据得到了沿剖面的二维速度结构。近年来随着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的发展,我们将利用一些新方法对这些资料做进一步的处理以获得地壳深部更多参数的信息。本文对其中的繁峙—怀安—太仆寺旗剖面Moho反射P_m波形进  相似文献   
69.
豫西南铅锌银矿集区深部构造与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燕长海  刘国印  邓军 《华北地质》2003,26(4):221-227
豫西南地区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找矿前景巨大。本文中利用重力、航磁和深部地球物理剖面资料,解析研究区三维岩石圈结构,揭示深部构造特征,进而探讨深部成矿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莫霍面顶面形态基本上呈东高西低,地壳厚度由东向西增大。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制约着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矿集区位于幔向斜内,其地壳增厚处、莫霍面的梯度变化处或变形部位成矿强度大。幔背斜与幔向斜之间过渡带有走向超壳型深大断裂(如栾川断裂和朱阳关断裂),其与次级断裂的交汇处,岩浆、变质与成矿作用十分强烈,深部通道为成矿物质来源提供了较好的成矿条件,因此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70.
采用综合地球物理方法识别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首先利用高精度重磁资料和大地电磁测深资料,初步确定火成岩的平面位置和深度,然后利用钻遇火成岩的已知测井资料,建立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在地震剖面上标定出火成岩并分析其波组特征,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火成岩的精细识别.研究表明,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是提高反演解释精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