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4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179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253篇
地球物理   301篇
地质学   342篇
海洋学   185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14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61.
低熟煤中的孢粉与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相关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和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对新疆八道湾煤矿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煤中的孢粉角质层进行了分析,测定了煤中的常量和微量元素。并对煤中孢粉和共伴生元素进行了回归分析,探讨了微量和常量元素的煤岩学及孢粉学属性,在微量元素与孢粉的煤相学应用方面作了初步尝试。结果表明,成煤的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与某些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有着很高的相关性;蕨类植物孢子和裸子植物花粉的相对含量在煤中具有互补性,决定了它们与微量元素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62.
目的:明确士兵胫骨应力性骨折患者不同影像学评分与临床表现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对士兵胫骨应力性骨折的认识。方法:本研究共纳入34例参加军事训练出现胫骨应力性骨折的士兵患者,所有对象平均年龄为19.1岁。所有患者分别由骨科医生及影像科医生采用X线、MRI扫描及CT扫描来评价胫骨应力性骨折的严重程度。同时由骨科医生对临床严重程度评分进行评价。统计学分析不同影像学检查评分与临床严重程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影像学检查评分与治愈时间之间的关系以及评价不同医生采用不同影像学设备评价患者的可靠性。结果:临床严重程度与患者的X线(r=-0.529,P=0.029)、MRI扫描(r=-0.641,P=0.006)及CT (r=-0.573,P=0.016)影像学评分存在负相关。治愈时间与患者的X线及CT影像学评分无相关性,与MRI扫描的影像学评分虽无相关性,但有相关的趋势(P=0.09)。MRI扫描的可靠性最佳(α=0.849),CT次之(α=0.779),X线第三(α=0.623)。结论:胫骨应力性骨折临床严重程度与X线、磁共振及CT扫描影像学评分存在负相关。X线、磁共振及CT扫描影像学评分与治愈时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3.
地磁活动对气候要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磁活动是太阳爆发现象引起地球近地空间磁场扰动的重要空间天气过程之一.地球磁场的变化具有多种时间尺度,其中从数十年到数世纪的长时间地磁场变化主要是由地核磁场引起的,而从数秒到数年的短时间地磁变化与太阳活动有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统计研究表明,地磁活动与太阳活动和地球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地球磁场和地球大气系统的耦合现象驱动着人们探索地磁活动对地球天气和气候系统影响的研究.本文的目的就是综述国内外地磁变化对气候影响的研究进展,介绍我们最新的研究成果,探索地磁活动对气候要素的影响特征和可能机理过程,为深入研究地磁活动对地球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供基础和依据,以期对地磁活动和气候要素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4.
针对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M_S6.4地震,采用滑动相关性方法和地电场优势方位角方法,开展震中周围200 km范围内地电场台站地震异常的统计特征分析和优势方位角的回溯性研究,发现:(1)通过对漾濞M_S6.4震中周围历史地震事件的统计分析,认为该区域地电场地震异常现象通常在震前约20(±5)天开始出现,如弥渡、祥云和洱源台;(2)漾濞M_S6.4地震前,洱源和祥云台地电场优势方位角在震前约15天或更早时间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现象;(3)当地电场台站与地震事件处于同一发震断层(或断裂带)时,其观测到地震异常的可能性更大。此外,结合研究区域已有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对地震反映敏感的地电场台站测区下方电性结构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索,认为当测区位于电阻率边界上时,更易观测到地震地电场异常变化现象,相关研究结论将有望为地电场台站的选址建设、地震异常分析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5.
赤潮作为海洋灾害,对海洋渔业、生态、经济,以及人类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一直以来,赤潮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但由于它的形成机制比较复杂,使得赤潮预报极具挑战性。针对赤潮预报的研究问题,本文收集了厦门海域赤潮发生前后的海洋监测数据,结合皮尔逊相关系数、散布矩阵、复相关系数方法,分析多环境因子与赤潮发生多要素的关联情况,重点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LSTM与CNN融合方法,挖掘环境因子的时序依赖,发现序列数据的局部特征,对赤潮发生进行预报。在厦门一号和厦门二号数据集中,本方法在预报未来12 h内的赤潮情况时,RMSE、MAE误差分别达到0.521 8、0.504 3。通过协同对比模型进一步确定赤潮发生的预报概率,在两个数据集上的最终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7.58%和63.49%。本研究为赤潮的分析预报提供了探索经验,证明了将深度学习方法应用于赤潮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6.
惠春  潘华  郭星  李金臣  郎从 《地震学报》2018,40(2):241-253
在我国大陆广泛搜集到的45个地震序列的基础上,首先利用最大似然估计法计算出不同样本量地震序列的变异系数值,然后与其对应的断层源参数作相关性分析,并对具有不同样本量地震序列中的变异系数值进行标准化处理,进而计算得到一个通用的变异系数值(αc=0.37)。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值与断层的长度和滑移速率呈负相关,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通用变异系数值(αc=0.37)的应用进行了分析,通过对αc进行一倍标准差运算得到3个变异系数值(0.21,0.37,0.53),分别适用于特征性具有明显差异的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167.
雨天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频发,交通运行在道路网络各路段间的交互影响较晴天明显增强。本文针对传统出行时间预算模型应用的局限性,考虑雨天各路段间行车延误的相互影响,改进了走行时间方差的计算方法,提出一种雨天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概率预测方法。选取南京市某行车路径进行验证,通过4种工况、3种模型走行时间的比较,发现考虑相关性的分段组合模型更接近整体路径分布情况,且拥堵概率预测准确率大于90%。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城市道路雨天拥堵情况,可为雨天道路适应性评价和交通管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8.
巩鑫 《地质与勘探》2020,56(1):49-58
云南维西大宝山铜矿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哀牢山-金沙江构造带西北部雪龙山成矿带中,是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矿区主要包括望香台及滑石板矿段,根据矿床、矿体特征及详尽的镜下观察,将矿石类型划分为氧化矿、硫化矿及混合矿。氧化矿主要包括孔雀石及蓝铜矿,多分布在望香台矿段中浅部,是辉铜矿次生氧化富集作用的结果,出露形式多以混合矿产出;硫化矿主要包括辉铜矿及黄铜矿,且独立组成不同的矿物组合类型,分别为望香台矿段、滑石板矿段的主要矿石矿物。不同的矿石组合类型所含矿物种类、矿石结构构造不尽相同。通过对不同样品进行化学分析测试,发现在硫化矿辉铜矿等矿物组合中,Cu品位越高,相应Ag品位越高,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而在硫化矿黄铜矿矿体中,Ag含量与Cu品位无相应关系;混合矿(辉铜矿、孔雀石及蓝铜矿)中此类关系更加显著。此外,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单矿物矿石及混合矿矿石中含有硫砷铜银矿、深红银矿、雌黄及雄黄等伴生矿物,而黄铜矿中矿物种类较为单一。综合矿区地质特征、矿体分布特征、矿物组合类型认为,矿区中辉铜矿、孔雀石、蓝铜矿等组合类型为含银矿物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69.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室内超宽带定位的降维Kalman滤波算法,结合LSE算法与降维Kalman滤波算法进行定位求解,以数值仿真试验及物理试验验证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0.
在实时GPS精密单点定位中,能否快速有效地得到高精度的卫星钟差预报值是影响实时单点定位速度和精度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GPS原子钟的高频率、高敏感和极易受到外界及其本身因素影响的性质使得卫星钟差预报至今都没能得到很好地解决,本文在目前的卫星钟差预报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利用灰色模型理论、线性模型和二次多项式模型等方法,以IGS超快星历中2004年12月7日卫星钟差观测资料预报8日的卫星钟差为例进行卫星钟差预报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在利用IGS超快星历的前一天的卫星钟差观测值预报后一天的钟差时,线性模型相对方便有效;而灰色模型只要选取合适的模型指数系数,能得到较高精度;但二次多项式模型预报精度较差。利用线性模型能达到或优于IGS超快星历预报钟差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