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78篇
  免费   782篇
  国内免费   711篇
测绘学   101篇
大气科学   276篇
地球物理   1567篇
地质学   1314篇
海洋学   509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154篇
自然地理   337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73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206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207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54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33篇
  2010年   215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32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85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74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1.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2.
运用快速拉格朗日元(FLAC3D)数值法,考虑土钉的加固作用及土钉与土体的相互作用,模拟土钉支护施工过程.选择能够反映开挖特点的土的本构关系、开挖支护模拟过程及双弹簧土钉单元,建立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基底、基坑壁土体的变形响应及土钉在开挖、使用阶段的力学响应.结果表明:①开挖引起基坑壁变形,并导致拉伸与剪切破坏;对于拉伸破坏,应使土钉长度超过滑移面;对于剪切破坏,可增大土钉在剪出口位置的密度;②开挖完毕后,各层土钉轴力沿长度方向的分布不均匀,土钉轴力最大值位置可表征潜在滑动面的位置.FLAC3D能够对基坑分步开挖及支护进行模拟,建立的数值模型能够反映土钉支护基坑的真实情况,为基坑土钉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3.
本书是一本关于岩质边坡动力反应分析的专著。全书对边坡动力反应分析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顾,分析了边坡动力反应的工程地质因素、边坡动力反应的工程地质模型以及边坡特别是单方面边坡在简谐波和地震波作用下的动力响应规律,给出了单面边坡两种不同的动力反应形式、  相似文献   
34.
汶川5月12日8.0级地震在构造上起因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以每年约5 cm的速度聚敛,并因此而引起青藏高原的地壳物质向四川盆地及中国东南大陆运移.主震震源及余震活动集中于以龙门山为中轴的一条长约350 km、宽约100 km的地震活动带.震源深度一般分布丁地壳脆性-韧性转换边界以上约10~20 km区间的地壳震源层之中,属浅源构造地震.主要震源机制与龙门山构造运动方式密切相关,以其地壳厚度向西急剧加厚、重力梯度带、高波速比(Vp/Vs~2.2)等深部异常及逆冲断层兼具走滑性质的地质构造为特征.在震源辐射、路径传播和场地效应研究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并比较了岩石和土壤条件下的地震响应谱,特别强调了土壤条件下的场地放大效应;同时对与地震安全性有关的一些问题如地质灾害、地震频谱设计、地震早期预警系统及中、长期至短期地震预报等进行了探讨;特别提供了一个由加权平均计算、以岩石条件下震波衰减模式为基础的地震频谱设计参考实例.地震构造与动力学研究可融人工程地质与环境工程等学科发展.经历汶川地震考验的一些新近设计和建设的工程项目可为今后改进工程建筑规范与标准提供重要而有益的参考.地震预报是当今一大难题,但需探索研究,不可懈怠.地震减灾与预防足目前比较切合实际的安全举措.  相似文献   
35.
在分析河南黄淮平原土壤和小麦籽实中Cu含量分布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研究区小麦籽实中Cu的污染状况进行评价。其结果为:研究区小麦籽实中Cu的单项污染指数Pi的平均值为0.473,说明研究区小麦籽实未受Cu的污染。Cu的状况良好。进一步讨论了土壤中Cu的含量与小麦籽实中Cu含量间的关系。认为小麦籽实中Cu的积累与土壤中的总Cu无明显的相关关系,而与土壤中的有效态Cu含量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据此,将土壤有效态Cu作为土壤Cu生态安全评价的指标。并建立了小麦籽实Cu与土壤有效Cu的响应关系模型,确定了土壤中有效Cu的安全界限值。  相似文献   
36.
鱼耳石中锶和钡富集的影响因素及其环境响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鱼耳石中元素锶和钡主要来源于鱼类生存的水体,这两种元素通过腮或肠进入内耳淋巴液,继而以类质同象的方式沉淀在耳石晶格内部空位和晶格间隙中。耳石结晶沉淀的整个过程不仅受生物的调控作用,而且还受到外界环境,如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耳石中某种元素的浓度与其在水体中的浓度之比(元素富集系数)与鱼类所生存的环境之间具有一定的响应关系。在以上各种因素中,水体元素浓度对耳石元素富集系数的影响最为显著。一般来说,耳石中某种元素的含量与水体中相应的元素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而水体中元素之间就耳石中的富集过程也存在一定的相互促进或抑制作用,如Sr对Ba为协同作用,Ca对Sr、Zn为拮抗作用。另外,水体盐度或温度与元素富集系数之间不存在简单的线性相关关系,而是因鱼种、水体综合环境及元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鱼种一定的情况下,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水体盐度和温度存在良好相关关系。基于以上相关性分析,可以认为耳石中元素富集系数与环境因子(水体元素浓度、盐度、温度)之间存在响应关系。因此,可以选用那些受环境影响大但对自身调控影响小的元素(如:Sr、Zn、Pb、Mn、Ba、Fe、Li、Ni、Cd)来建立耳石与水体环境之间元素富集系数的定量化模型,并利用这种响应关系及定量化模型进行生态环境监测和渔业管理。  相似文献   
37.
南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办、澳大利亚地理学家协会(IAG)和新西兰地理学会(NZGS)组织的“2006年IGU区域国际地理大会”于2006年7月3日—7月7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市昆士兰理工大学举行。来自世界各地近50个围家和地区的近千名地理学者出席了会议,大会的主题是“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本次会议南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地理学会学术年会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38.
周晔  张国榉 《探矿工程》2006,33(9):46-48
以ANSYS为平台,按照真实工作状态对凿岩钎杆进行了瞬态动力学分析,并对不同活塞形状下分析结果数据进行了比较,为冲击凿岩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9.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城市化响应与反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化存在互动机制。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效应影响了城市化动力机制,集聚效应则促进了城市外部经济的发展,使城市化表现出不同的模式特征和地域特征;另一方面,城市化促进了高新技术发展所需要素资源的聚集与流动,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提供人力资本保障,还为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创新的源动力。文章以苏州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城市化互动关系佐证了这一理论,并认为建立二者之间切实可行的调控模式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0.
所讨论的电磁场频率介于传统的低频电磁法和雷达频率之间。在这个频率范围内,传导电流和位移电流都是不可忽略的。采用高密度采样算法计算水平层状磁偶线圈模型的电磁响应,通过对归一化的电磁响应在不同地电情况的模拟,比较分析了高频电磁场响应特征以及位移电流对高频电磁响应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