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08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7篇
地球物理   210篇
地质学   459篇
海洋学   325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2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2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太湖水体氮、磷浓度演变趋势(1985-2015年)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3  
戴秀丽  钱佩琪  叶凉  宋挺 《湖泊科学》2016,28(5):935-943
分析了太湖水体氮、浓度1985-2015年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近30年来,全太湖水体氮、指标总体呈先恶化、后好转的波动变化趋势.总氮(TN)浓度年均值在1.79~3.63 mg/L之间,30年平均值为2.62±0.03 mg/L,总(TP)浓度年均值在0.04~0.15 mg/L之间,30年平均值为0.086±0.001 mg/L,1996年全太湖TN (3.84 mg/L)和TP (0.15 mg/L)浓度年均值均达历史峰值.氮、逐月浓度变化情况显示,TN浓度呈明显季节性变化规律,最高值集中出现在3、4月,概率分别为67%和33%,最低值则分布在8、9、10、11月,概率分别为18%、41%、29%和12%,而TP浓度则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太湖各湖区水体氮、浓度变化空间异质性明显,西部水域和北部水域变化幅度大于东部水域、南部水域和湖心区.太湖水体氮、浓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显然和流域经济发展及各项环保管理措施的实施密切相关,同时也受到重大水情变化的影响.此外,在相对封闭的局部湖湾水体可以通过水利调度等综合治理措施短时期内改善氮、指标,但大太湖水质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62.
湖泊沉积物中磷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方法对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酸盐氧同位素(δ~(18)OP)是一种有效的源示踪方式.由于湖泊沉积物的组成十分复杂,必须对样品进行除碳处理和纯化处理.本文对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前处理方法进行比较,包括NaClO处理和H_2O_2处理等除有机碳方法,以及Blake法和Mc Laughlin法等纯化方法,以期获得适用于湖泊沉积物酸盐氧同位素的前处理方法.结果表明:(1)NaClO处理可以保证较高的无机提取效率,同时能有效地减少无机提取液中有机质含量,且对不同形态的破坏较小;H2O2对有机质的去除效果不稳定,且处理后样品形态之间发生转化,显著增加了提取的无机浓度.(2)Blake法和Mc Laughlin法分别采用钼酸铵(APM)+酸铵镁(MAP)沉淀和Ce PO4沉淀对样品进行纯化.在纯化处理湖泊沉积物过程中,Blake法优于Mc Laughlin法,主要体现为有机质去除率高,并且的回收率较为稳定.(3)经Blake法纯化丹麦Nordborg湖沉积物样品得到的Ag_3PO_4中C、N含量低于Mc Laughlin法且重现性好.本文结合NaClO法与Blake法的优点,建立了一种适合湖泊沉积物的酸盐氧同位素前处理方法:首先用2.5%NaClO对沉积物样品进行除碳预处理,然后对酸盐提取液依次通过氢氧化镁共沉淀(MAGIC)、APM+MAP沉淀、阳离子交换树脂处理,最后生成Ag3PO4沉淀.  相似文献   
163.
水体细菌碱性磷酸酶及其编码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溶解性反应是浮游植物可直接利用的主要营养形式,细菌碱性酸酶催化的有机矿化过程则是维持溶解性反应供给的重要途径.通过总结细菌碱性酸酶的种类与分布特征,发现主要包括Pho A、Pho X和Pho D 3种类型细菌碱性酸酶,其中超过50%的Pho X分布于细菌细胞的外部环境,对溶解性反应的循环再生尤为重要.综述水体产碱性酸酶细菌群落组成的研究进展,以及影响编码基因表达的环境因素,对比分析产碱性酸酶细菌群落鉴定方法的特点及发展趋势.细菌碱性酸酶编码基因的研究多关注寡营养海洋生态系统,对于同样存在限制问题的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鲜有涉及,而构建针对典型富营养化湖泊生态系统的细菌宏基因组数据库,则可为建立淡水生态系统细菌碱性酸酶及其编码基因的研究方法奠定基础,有助于认识湖泊水华频发的微生物学驱动机制.  相似文献   
164.
无机盐改性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氮磷释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试验,考察了无机盐改性对沸石覆盖控制底泥氮释放效果的影响,并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氮释放的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①NaCl及CaCl2改性对沸石吸附氨氮的性能影响不大;CaCl2改性可以提高沸石Ca2 的交换量而降低Na 的交换量,NaCl改性则可以明显降低Ca2 的交换量和增加Na 的交换量.②NaCl及CaCl2改性对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氨氮的释放影响不大,而对控制底泥的释放则影响较大,沸石覆盖控制底泥释放效率从大到小依次为CaCl2改性沸石>天然沸石>NaCl改性沸石.③沸石覆盖技术控制底泥氨氮释放的机理为沸石的物理吸附和阳离子交换作用,控制底泥释放的机理包括沸石的机械阻挡作用和沸石与铵所交换出来的Ca2 对酸盐的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5.
湖泊底泥疏浚环境效应:Ⅰ.内源磷释放控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为期一年的疏浚模拟试验,在试验室培养疏浚与对照柱样研究了底泥疏浚对内源释放的控制效果.结果发现,疏浚表层30cm能够有效的消减沉积物中不f司形态含量与孔隙水中PO4^3-P含量.在一年的试验周期内,疏浚和对照柱沉积物-水界面的PO4^3-P通量分别为-143.8至14.4与-237.3至3047.6μg/(m^2·d),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的通量总体上低于未疏浚对照的通量,尤其是在温度较高的月份,从2006年3-10月疏浚柱沉积物-水界面释放通量显著低于未疏浚对照柱,疏浚沉积物的的释放潜力低于未疏浚对照沉积物.研究结果表明,在外源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是消减研究区内源负荷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66.
通过滆湖的来源途径(入湖河道、湖区径流、湖面沉降、养殖技饵、底泥释放)和湖体各要素(水体、浮游植物、大型水生植物、鱼类等)中迁移过程调查资料的分析,建立了描述在上述各要素中迁移过程的数学模型.经实测资料验证,模型的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在9.9%-18.6%.基本反映了的迁移过程及动态变化规律,对该湖浓度预测及资源合理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7.
菹草、伊乐藻对沉积物磷形态及其上覆水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集武昌南湖湖水、沉积物进行沉水植物的盆栽试验,试验设置沉积物未施处理和施100mg/kg处理,分别对应沉积物低内源和高内源状态,同时种植菹草、伊乐藻,以研究沉积物中形态及上覆水水质的变化特点.研究从2007年9月15日开始,历时160d.结果表明,高内源沉积物处理后,上覆水中水溶性总含量在沉水植物的作用下明显降低;种植沉水植物可使水体总、总氮、叶绿素a含量显著降低,且伊乐藻对总的净化效果优于菹草;沉水植物对高内源沉积物的上覆水中叶绿素a的控制比对低内源条件下的效果更好;无论沉积物是否输入,在盆栽条件下,上覆水中叶绿素a随时间的变化均能较好地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上覆水TDP、TP与沉积物中Ca_(10)-P之间有极显著正相关;种植菹草或伊乐藻的沉积物中Ca_(10)-P与上覆水中TDP和TP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P≤0.01)和0.977(P≤0.05).  相似文献   
168.
室外采用玻璃缸装置研究了抚仙湖常见的9种沉水植物氧化塘对澄江县污水厂尾水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及机制.结果表明:氧化塘中沉水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水体较高的DO和pH值,从而提高氧化塘总氮和总的去除率,但沉水植物叶片的腐烂分解则提高了水体氮的含量.沉水植物氧化塘对总氮和总的去除率分别介于19.44%-64.71%和28.13%-98.33%.沉水植物的直接吸收对总氮和总量去除的贡献比较低,占氧化塘总氮和总量的0.26%-1.54%和0.47%-1.77%.沉水植物氧化塘内DO、pH变化,促进了氮的降解及氧化还原分解,使其对氮的去除占氧化塘总氮量的30.71%-65.25%,而的去除则主要通过化学沉淀及基质吸附,占氧化塘总量的73.37%-93.34%.最终,选出蓖齿眼子菜、苦草、黑藻、金鱼藻和光叶眼子菜对氧化塘中氮具有较高的去除率.  相似文献   
169.
The present paper studies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the shell ridges on the southwestern coast of Bohai Bay, which are the largest and have the highest shell (or shell fragment) content in the world. These shell ridges are composed of two sedimentary subfacies: the ridge subfacies and the ridge infill subfacies with different inner textures and sedimentary structures. The ridge subfacies primarily consists of fresh shells and/or shell fragments with parallel beddings and high-angle oblique beddings. The ridge infill subfacies consists of finer shell fragments and silty sand with parallel beddings oblique to land. The evolution of the shell ridge is controll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substantial shell material,the relative slow erosion of shoreline, storm waves, winds and the shift of river routes. Wind tunnel tests indicate that the critical movement velocity of shell is lower than that of quartz sand of the same grain size. Deltaic progradation alternates with shell ridge growth. While the Yellow River empties into the sea through this area, accompanied by deltaic progradating, the shell material is scarce, which is unfavorable to the growth of the shell ridge. Conversely, erosion occurs along an abandoned delta coast where a shell ridge may develop, e.g. the shell ridge on the southwest of Bohai Bay.  相似文献   
170.
南沙群岛海域表层沉积物中磷的形态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2年56月南沙群岛海域调查时采集的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了的含量并把分为总(PT)、无机(PIN)、有机(POR)、非灰石结合态(PNAI)、灰石结合态(PAI)5种赋存形态。利用EPM-810Q电子探针测试沉积物的化学成分,讨论了沉积物中的形态和分布以及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环境的意义。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表层沉积物中灰石结合态与无机的含量变化主要受控于生物活动,它们具有同源关系,同属可被生物利用而再次进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沉积物中的总和有机与FeO显著相关。沉积物中灰石结合态与CaO显著相关,它的来源和输入方式受控于水体中碎屑颗粒沉积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