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83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22篇
综合类   49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81.
徐启华  耿帅  肖晓  申欣 《海洋科学》2015,39(5):54-61
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蕴涵了物种进化历程中重要的遗传信息,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保留在基因组中的基因序列和基因顺序信息,是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为了进一步探讨甲壳动物稳定、可靠的系统发育关系,本文利用支持向量机的分类功能实现了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基因区与基因间区、编码区与非编码区的准确分类和预测,同时为了提高分类学习机的泛化能力,使用了交叉验证方法和粒子群算法优化选取支持向量机相关训练参数。通过MATLAB仿真分析的方法,对10种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基因区和基因间区进行分类,以及对5种甲壳动物进行线粒体基因组序列中编码区和非编码区的分类,获得了较好的分类准确率。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方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能够出色地应用于甲壳动物线粒体基因组序列的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2.
从河北秦皇岛采集的用无水乙醇保存的鸭嘴舌形贝(Lingula anatina)样品中提取了DNA,经PCR扩增后进行克隆,得到了2条长度为682 bp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I亚基(COI)基因片段。调用GenBank中日本有明海和中国香港的鸭嘴舌形贝同源序列,用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秦皇岛地区的鸭嘴舌形贝与日本有明海的鸭嘴舌形贝形成姊妹群,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与香港的鸭嘴舌形贝亲缘关系较远。初步分析认为西太平洋地区鸭嘴舌形贝现有的地理分布并不是由浮游幼虫的扩散引起的,不同地区鸭嘴舌形贝的差异可能跟地理隔离有关。  相似文献   
83.
杨娟 《海洋世界》2007,(1):66-67
海胆基因竟然与人类相似,这有可能对治疗人类疾病带来关键性的突破。  相似文献   
84.
85.
通过对四个中华鳖(Pelodiscus sinensis)养殖品系(太湖品系、台湾品系、日本品系、黄河品系)的线粒体部分序列进行测序对比,筛选出不同品系中华鳖的品系特异性SNP位点,并设计特异性引物,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法进行SNP分型与鉴定。结果表明,所设计的7对引物组均可扩增出80—150bp大小不等的中华鳖线粒体序列,并成功用于中华鳖的SNP分型。在这7个位点中,其中可鉴定中华鳖日本品系和太湖品系的各1个,可鉴定台湾品系的有2个,可鉴定黄河品系的有3个。此方法能够快速、简便地鉴别以上四个中华鳖品系,为鉴别市场中出现的假冒鳖,并指导品种选育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6.
87.
比较分析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线粒体基因组COI、Cyt b基因以及D-loop片段总长度为1 948 bp的核苷酸序列,探讨了条石鲷和斑石鲷的遗传分化程度.两种间共检测到314个多态位点,蛋白质编码基因上的核苷酸替代主要是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上的同义替换.核苷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三个目的片段的鸟嘌呤(G)含量普遍较低,在两...  相似文献   
88.
本文采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分析对我国沿海6个紫贻贝群体124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进行了初步研究.在紫贻贝6个群体中共发现13个单倍型和33个核苷酸多态位点.青岛群体单倍型数目是最多的,温州群体、丹东群体和宁德群体次之.6个紫贻贝群体的基因多样性为0.569~0.821,核苷酸多样性为0.015 5~0.051...  相似文献   
89.
采用罗丹明123(Rh123)和碘化丙啶(PI)两种荧光染料对栉江珧(Atrina pectinata)精子线粒体活性进行检测,比较不同染液浓度和染色时间的检测效果,并用该方法检测和比较超低温冷冻保存对线粒体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Rh123和PI染色的最适染液浓度均为10μg/mL,染色时间控制在10 min之内;染色后具有线粒体活性的精子发出绿色荧光,死精子发出红色荧光,质膜受损但线粒体还未受损的精子发出红绿色荧光,表明Rh123和PI双荧光染色检测栉江珧精子线粒体活性是可行的;精液经冷冻后,线粒体活性为61.9%、质膜完整率56.8%,显著低于新鲜精液组(95.3%、93.5%),表明冷冻对精子结构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Rh123和PI双荧光染色法可用来检测栉江珧精子质量。  相似文献   
90.
两个凡纳滨对虾亲本群体的RAPD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