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9篇
测绘学   7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261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4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51.
藻类△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6脂肪酸脱饱和酶是在长链脂肪酸18C位置上引入双键的关键酶.本文分析硅藻门、绿藻门和蓝藻门等藻类的△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偏好及碱基位置偏好, 同时比较藻类△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与大肠杆菌、酵母及拟南芥基因组的密码子偏爱性.结果发现, 硅藻门T. pseudonana与P. tricornutum及绿藻门Ostreococcus tauri △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明显偏爱使用以G或C结尾的密码子, GC含量高达61.61%.蓝藻门三种藻△6脂肪酸脱饱和酶基因与之相反, 偏爱A或U结尾的密码子, GC含量仅为39.1%.所选9条不同藻类的△6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偏好不明显, 说明藻类物种间差异对△6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偏好性的影响较小, 在进化上较为保守.然而, 藻类△6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用法与大肠杆菌、酵母和拟南芥的△6脱饱和酶基因密码子用法差异较大, 若要实现该基因在以上宿主中的高效表达则需对部分密码子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552.
Symbiotic algae from two anemones, Radianthus macrodactylus and Stichodactyla mertensii, foun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were cultivated in ASP-8A medium in this study. Changes of superficial configuration of symbiotic algae during the cultivation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a microscope and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 number of small cavities appeared on the surfaces of symbiotic algae after they were cultivated for 10 h. The cavities enlarged and the cell contents were lost with extended cultivation. Our data suggested that the presence of cavities on symbiotic algae surfaces may be one of the main reasons for failure to culture symbiotic algae in an artificial medium.  相似文献   
553.
藻类是光合自养的水生孢子植物,为了适应水下弱光的特殊生境,藻类捕光天线历经亿万年的进化,形成了特殊的结构与功能.从发现藻类捕光天线的存在到至今的70多年间,其结构解析技术的发展共经历了4个阶段:首先是利用生化及普通光谱技术研究结构组成(1950-1980年);其次是利用X-ray晶体学技术研究局部精细结构(1980年至...  相似文献   
554.
针对条斑紫菜栽培过程中出现的有害藻类问题,进行了叶状体和丝状体有害藻类分离与鉴定等相关研究。通过形态学分析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叶状体中的杂藻主要有大型绿藻(浒苔、曲浒苔)、大型红藻(红毛菜)以及微型绿藻和硅藻,丝状体中的杂藻主要为褐藻、微型绿藻和硅藻。针对部分微型杂藻进行了抑制剂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低浓度的抗生素可以有效抑制部分硅藻和绿藻的生长,二氧化锗对硅藻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效果。研究结果为系统、全面认识条斑紫菜栽培过程中的有害藻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55.
通过不同岩性盐湖沉积物中C/N值,确定其有机质的来源均为藻类,然后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联用技术对不同岩性盐湖沉积物中的挥发性有机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岩性沉积物的挥发性有机质虽然来源相同,但是其种类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在砂岩沉积物中,检测出16种挥发性有机质,而石盐中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有机质...  相似文献   
556.
本文研究了贵州新民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组成和疑源类、菌藻类丰度的变化特征.δ13Corg在二叠纪末期存在缓慢降低和陡然降低两个阶段:缓慢降低发生于Clarkina yini带中下部,陡然降低出现在Clarkina meishanensis带内部.δ13Corg的缓慢下降与疑源类、菌藻类的...  相似文献   
557.
时晨燚  刘凤  祝铠  张媛  刘海 《湖泊科学》2024,36(3):670-684
饮用水源地藻类增殖监测和预测对于改善水生态系统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多源遥感数据能够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藻类动态信息,结合长时序遥感监测与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适应藻类生长复杂的影响机制和非线性特征,实现藻类增殖风险时空变化的预测。本文利用Landsat与MODIS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数据,采用FAI与NDVI两种方法提取2000—2020年丹江口水库藻类浓度的时空变化信息,在此基础上分析藻类增殖对气象因子(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速和累计日照时间)的时间滞后效应。利用支持向量机、朴素贝叶斯与随机森林3种机器学习算法预测藻类增殖风险,并对3种算法的预测性能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藻类浓度年际变化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周期变化,春末夏初是藻类快速增殖时期。空间上入库支流和库湾等局部地区藻类浓度相对较高,为藻类增殖高风险区,丹江口水库藻类增殖风险预测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确定藻类增殖高风险区位置并反映短期内的空间变化情况,3种算法的预测结果呈现出整体上的一致性,其中支持向量机与朴素贝叶斯算法表现出更高的精度,提前4~5天是最佳预测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